徐延均先生說:“人生如畫,在生命的歷程中,相貌改變,所繪事物改變,但真正未曾改變的是自己的情感,將藝術融于生命,才能在畫作中體現什么樣的精神。”只是最簡單的一句話,但是先生對藝術的追求,把藝術當做生命的精神感染著每一個人。
徐延均畫是用獨特的筆墨,墨潑宣紙,似青云飄逸,墨氣郁蔥,如暗香浮動,畫面神韻蕩漾,情味綿綿,意境中所蘊藏著的壯闊,這種藝術思想所經營的筆墨格調,巍巍群山,蒼蒼勁柏,人們似乎能觸摸到生命的軀體,從中仿佛能看到精神的足跡,其個性精神和情感氣質,都會完美而真實地體現在畫家的作品中,觀賞品味徐延均的畫,里面的山水猶如生長在他溫厚濕潤的筆墨里,在清幽雅致的情懷背后,沉潛著的是畫家澎湃的激情。
徐延均的畫能夠感受到藝術的人性化,純樸的人文精神渾然于其中,其技法之圓潤純熟,用墨著色之淡雅清新,構圖立意之飽滿悠遠,都帶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有書畫大家評論先生的畫作“不斷求新的元素的介入,使自己的作品突發出有新意的現代山水畫。另一類作品既有古雅的趣味,又有現代的情懷,蒼茫的歷史感從畫中噴涌而出,將觀眾帶到一個歷史和現代交匯的時空中,使人仿佛體驗到宇宙靜止與運動的辯論意境中,一個沒有經過傳統文化熏陶的畫家,是不可能達到如此境界的,這不能不說是徐延均山水畫的另一個重要特征。”
徐延均以藝術家的眼光,尋找挖掘著生活的美,他認為美即是生活,寫意、造境,都用心用意去感受去創作,使畫作更加靈動感人。徐延均筆法老辣簡約、溫潤有力,他的藝術作品風姿和神韻兼具,沉醉在畫家的筆墨中,仿若看透更多藝術精髓,生活至理。
徐延均相關簡介
徐延均1965年2月27日生于天津。祖父曾為天津地毯廠畫師,受其熏陶自幼喜愛涂鴉。19歲拜天津畫家王鳳崗先生為師學習繪畫,先學素描后改學工筆。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各種繪畫技巧。喜愛臨摹劉奎齡的花鳥及中國傳統仕女。對工筆花鳥、人物的技法略有感悟。近年專攻工筆山水,長期堅持,勤學苦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后師從張大千第三代弟子安云霽先生,在安云霽先生的指點之下,徐延均在國畫工筆藝術上一日千里,他的作品以及他的繪畫理念,在國畫圈中也深得前輩藝術家的贊許。
徐延均總以專業畫家的原則來要求自己,對于中國山水畫有著十分清醒理智的認識,他以傳統中國畫為研究方向,以當下文化情境,對現代的人文變革,深入了解山水畫的文化,以獨具的智慧與智性的頭腦,開拓創新的理念。
——書畫大師點評徐延均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