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網4月10日訊 美國政府3月27日公布一項國家行動5年計劃,大幅削減抗生素不當使用,以應對“緊迫而嚴重的”的細菌耐抗生素威脅。
這份行動計劃包括5個方面:減緩耐抗生素的“超級細菌”的出現速度,預防耐藥菌感染的蔓延;加強“超級細菌”全國性監測,向全國醫院和醫生提供抗生素耐藥性實時數據;開發更好的“超級細菌”診斷工具;加速研發新型抗生素、疫苗和其他療法;加強有關國際合作,包括建立動物抗生素使用的全球數據庫、幫助中低收入國家應對抗生素耐藥性危機等。
美國總統奧巴馬指出,抗生素耐藥性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緊迫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他呼吁“盡一切力量確保抗生素的有效性”。
其實,與高速增長的心血管藥物、降血糖藥物及抗腫瘤藥物相比,在過去10年里,抗生素國際市場一直保持“不溫不火”。但近幾年來,隨著中東戰火的蔓延,烏克蘭局部戰爭以及去年爆發的西非地區埃博拉疫情等諸多因素疊加,抗生素被再度炒熱。
近據美國醫藥信息網站PRWeb報道,全球抗感染藥物市場2015年將迎來高速增長,其理由是:世界多地發生的戰爭、登革熱和埃博拉疫情;去冬今春,多個國家的流感疫情以及發達國家耐藥菌株引起的感染病例不斷增加,均推高對包括青霉素、頭孢菌素、紅霉素、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等新老抗生素產品的市場需求。美國醫藥市場分析師San Jose預測,2015年,全球抗生素類原料藥市場將突破300億美元,而制劑總市場將超過800億美元。
β-內酰胺類:銷量排行老大
雖然國際市場上的抗生素及抗菌劑類產品總量已達數百種之多,但銷量最大,使用頻率最高的抗生素類藥物仍為β-內酰胺類產品(即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我國在青霉素工業鹽產量及出口量以及阿莫西林等半合成青霉素原料藥方面占有巨大優勢,但在頭孢菌素及其新品開發上則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 綜合國內消息,我國頭孢菌素年產量突破3000噸級的產品有3只(頭孢氨芐、頭孢曲松和頭孢拉啶等),產量已突破1000噸級的頭孢產品有6只(頭孢唑啉、頭孢噻肟、頭孢哌酮、頭孢他啶、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和頭孢呋辛等),至于國內生產的其他一些頭孢產品的年產量均低于1000噸,而國外已開發的頭孢類產品總量已超過50只,故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半合成頭孢菌素新品研發上仍落后于發達國家。
相比之下,多年來,我國在青霉素及其衍生物生產上一直居全球第一,由于青霉素工業鹽可加工成6-APA和7-ADCA等重要中間體,并進一步加工成各種半合成青霉素制劑和頭孢菌素新產品,故在理論上看,我國抗生素行業將有光明的前景。
展望今后幾年,頭孢菌素類和半合成青霉素類仍將是國際醫藥市場上銷量最大的抗感染藥物品種,尤其那些抗耐藥菌株的新型頭孢菌素將受國際市場的歡迎。
紅霉素類:三駕馬車拉動
長期以來,我國紅霉素年產量始終只有幾十噸。直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紅霉素生產才開始急劇擴張,至21世紀初,我國已能生產包括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羅紅霉素等3只國際市場暢銷紅霉素新產品,并開始出口海外市場。目前我國紅霉素類產品總產能已接近萬噸。
紅霉素之所以受國際國內市場歡迎,主要因素是其對發病率極高的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癥有良好療效。由于我國產紅霉素類產品具有價格優勢,故歐美國家廠商已逐漸停產大路貨紅霉素,改從中國進口。
過去幾年,我國已成為世界主要紅霉素原料藥出口國。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兒科和老年病人的肺部感染的首選藥物為紅霉素類,因為其它抗生素在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方面療效均不如紅霉素類,故我國產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羅紅霉素這三大紅霉素原料藥產品出口前景廣闊。在目前尚無其它紅霉素新產品問世情況下,我國三大紅霉素原料藥產品將繼續成為國際醫藥市場上的暢銷品種。
氨基糖苷類:小品種不可或缺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在上世紀50~60年代曾是市場的搶手貨,其代表品種為鏈霉素和慶大霉素(這2只老產品直至今仍有銷路)。但由于氨基糖苷類藥物普遍具有很強耳毒性和腎毒性,故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產品始終未能將市場做大。
然而,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也有幾只“長壽品種”,其中包括卡那霉素(含療效更好的丁胺卡那霉素)、奈替米星和妥布霉素等。據了解,這些產品也是我國主要出口產品之一,且深受國際市場歡迎。據悉,2014年依替米星銷售額已占國內市場上全部氨基糖苷類藥物銷售額的2成左右,表明該藥的療效得到國內臨床醫學界的公認。而令人遺憾的是,盡管我國醫藥科技部門花大力氣研制出小諾霉素和依替米星等氨基糖苷類新藥,但迄今仍未能走出國門。
由于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在國際抗生素市場上僅占3%份額,故被視為是“小品種抗生素產品”。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醫學界仍對其有一定的需求,醫生們認為,氨基糖苷類和四環素家族中的強力霉素一樣,均為臨床治療不可或缺的品種,但市場不可能很大。
展望今明兩年,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等銷量將繼續萎縮,碳青霉烯和惡唑烷酮類產品因價格高企,故市場銷售將繼續走低。總的來看,暢銷國際市場多年的一些抗生素老品種銷量將繼續保持穩步上升之勢。
喹諾酮類:增長勢頭驚人
喹諾酮(即沙星類)是迄今為止,上市數量最多的抗感染藥物之一。據悉已上市的喹諾酮類藥物品種多達20~30只,且一些新喹諾酮類抗菌劑產品即將在年內上市。
1985年,喹諾酮類藥全球總銷售額僅為1.05億美元。到20世紀90年代末,已超過60億美元,2014年,喹諾酮類藥的全球銷售額更接近百億美元,增長勢頭十分驚人。由于過去20年里,喹諾酮類藥市場銷售業績良好,故激發了西方各大制藥廠商競相開發喹諾酮類新藥的熱情,其中銷售業績好、市場銷量較大的喹諾酮類產品有環丙沙星、氧氟沙星(及后來上市的光學純藥物—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等,上述產品的單品種銷售額均超過10億美元。
此后,國外廠商又相繼開發出加替沙星、斯帕沙星和帕珠沙星等多只喹諾酮類新產品,將喹諾酮類藥銷量推向新高峰。而上市較早且累計產量巨大的諾氟沙星,盡管藥監部門以明文規定“18歲以下患者禁用”,但至今在國內外市場上仍有不錯的銷路(因為該產品治療腸炎有很好效果)。
國外市場分析師認為,喹諾酮類藥將繼續成為國際抗感染藥物市場上的暢銷品種,原因是,新開發的氟喹諾酮類產品的抗菌譜已達到或超過第三代頭孢菌素產品,喹諾酮類藥更大優勢是:價格要比頭孢類新藥便宜,這是因為所有喹諾酮類藥均為全合成,而頭孢菌素必須由7-ACA等中間體再接上側鏈等原料,故生產工藝極其復雜。實際上我國在氟喹諾酮類藥物生產上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故研制開發氟喹諾酮類原料藥以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將成為我國藥企迫切的課題之一。
據報道,我國去年出口沙星類原料藥總產量已突破5000噸,相信該大類藥品今后仍將有廣闊市場增長前景。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