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困境》劇照
電影節以來,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究竟是這座城市需要這些電影,還是這些電影需要這座城市?8天時間一閃而過,沒等我找到答案,吸引了300部影片的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就隨著天壇獎的揭曉落幕了。
300部影片,8天時間,斷斷是看不過來的,只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時間打撈一二。除了不可錯過的經典修復,我更傾向于新片。原因很簡單,經典我們可以通過網絡、藏碟或其它影展方式再會,而這批展映新片如若錯失,可能終身不再邂逅??稍捳f300部的海量,除了15部主競賽單元影片,真正算得上新片的,數量有限。
展映新片各有所長
首映典禮的4部,《海軍上將》、《回游者》、《NH10》和《十日談》,分別來自荷蘭、印度、俄羅斯和意大利,皆非當今影壇的主流地區?!逗\娚蠈ⅰ分v述建國不久的尼德蘭共和國,外要面對勁敵英、法、德三國聯軍攻擊,而自身內戰隨時可能爆發,面對內憂外患,能引領掌握這個國家最大的武器——戰艦者,唯米歇爾·阿德里安松·德·勒伊特一人。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去年刷新韓國票房歷史的《鳴梁海戰》,兩片在愛國情懷的路徑上都有著頗具野心的圖謀,然海洋小國驚鴻一瞥似的煽情效果,在海洋大國荷蘭未必能行之有效。《回游者》是本屆電影節天壇獎評委費多爾·邦達爾丘克最新作品,該片由他父親列夫·普雷古諾夫主演,相比影片本身,導演在首映活動上的一席話更具傳播價值:“在俄羅斯腐敗現象太嚴重了,在我心里如果不拍這個電影就是犯罪……”《NH10》講述一對中產階級夫婦駕車去享受一個短暫的周末假日,途中停下調解一場看似平常的村民沖突,隨后發生的事情超乎想象。近年寶萊塢電影總能在故事、技術和歌舞等方面給我們帶來驚喜,這次又是驚悚類型。
意大利《十日談》被委以開幕影片重任,這與塔維亞尼兄弟的優質履歷有關——是個電影發燒友都禁不住要振臂高呼,這可是包攬戛納金棕櫚獎、威尼斯金獅獎、柏林金熊獎“大滿貫”的意大利國寶級導演?!妒照劇酚贸F實主義的詩意重新演繹了世界名著《十日談》,在保留其人文主義思想核心基礎上,主訴“愛情與生命之美”,探討并化解當代年輕人面對生存艱難時的恐懼。該片也是塔維亞尼兄弟繼《凱撒必須死》之后的最新力作,影片網羅了大批意大利大牌和新秀,表演和制作水準俱佳,并在意大利本土收獲了不俗反響。然而十分遺憾,這部電影并沒有在中國激起與之相匹配的輿論之聲。與之同等境遇的還有閉幕影片《赤道》。這部由梁樂民和陸劍青聯袂執導,張學友、張家輝、余文樂、王學圻、文詠珊、池珍熙、崔始源和張震等大腕領銜的懸疑大片,雖不足以捍衛日漸淪陷的港片命運,但至少具備了向《無間道》等經典致敬的品相,結果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的傳播力甚微,除了為數不多的觀者口口相傳,并未得到太多媒體的助益。
其它新片,《鳥人》、《爆破鼓手》和《消失的愛人》等“獲獎集萃”毋庸贅言,值得推薦的還有“榮譽放映”的幾部。丹麥的《第二次機會》,比利時的《兩天一夜》,日本的《小小的家》都小有所長,值得一覽。尤其是俄羅斯人的《夏加爾與馬勒維奇》,影片看似以民謠和神話的風格來重現俄裔猶太超現實主義畫家馬克·夏加爾之謎,其實并非為了重塑一個夏加爾,而是試圖通過傳說故事在銀屏上呈現夏加爾變幻莫測的創造力。另外,意大利人埃曼諾·奧爾米戰爭手筆的《草原激戰》且看無妨。
顯而易見的是,媒體在整個展映期間,對這批格局都不算大的影片的關注熱情不高。一方面是有些媒體盲目追逐熱點的慣性使然,加之這批影片排片地段偏遠,幾乎成了本屆電影節的隱形存在。殊不知,作為一個國際電影節本該以未來風向為主導,而不是老年致敬專享。另外,這批有限的新片還多有贈票,一些真影迷只能望票興嘆,現場空座位卻浪費在那里。
“天壇獎”彰顯現實主義人文關懷
相比非主競賽單元新片的冷遇,天壇獎主競賽單元的作品境遇要好些,不僅有部分首映活動等推介,還有天壇獎杯的召喚助力,最后的獎項也在現實主義的人文關懷上找到了落腳點。
最佳影片《暮年困境》,來自墨西哥,導演伯納多·阿雷利亞諾。故事講述一對年屆90且疾病纏身的暮年夫婦,被國家危機剝奪了養老金,兒子又消失多年,二人不得不變賣家產,藉由大街上販賣食品或者偷盜來勉強糊口。時隔十余年,“啃老”孫子突然造訪,兩位自身難保的老人要如何應付這個年輕而蒼老的后輩?《暮年困境》探討幾代人之間畸變的傳統與繼承,不僅反映了老年人生存困境,更揭示年輕人對于改變當今社會狀況的無力。故事雖然與我們遠隔重洋,分屬不同政治和文化背景,但片中的暮年危機和年輕人的不給力——墨西哥人把不工作、不學習,甚至連伸伸手抬抬眼皮都懶得動的年輕人稱作“Nono”族——與中國社會現狀均有對位碰撞。《暮年困境》收獲最佳,與上一年的《尋自己》呼應,在現實主義人文關懷上找到了恍若可以稱作“天壇獎傳統”的希冀。
另一大贏家仍屬現實題材。正如《孩子》的導演亞羅什·沃伊泰克自述:“我所拍攝的電影主題均以人倫關系為關注點。那些命運加諸我們的,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擺脫。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影響我們一生,我一直對此深感興趣。從降生人世之日起,我們就涉身其中,除了感受它、體驗它、呵護它之外,別無他法。”于是有了這個“四拼盤”的故事:父親試圖走進患有自閉癥的兒子內心世界;青年不能忍受來自家庭的孤立;男孩與敏感而專橫的繼父;棄婦照顧她臨死的父親。四個短片被置于四個季節,每個角色都用各自的方式面對人生的艱澀,構成一幅幅關于希望、失望和人生抉擇的家庭圖景?!逗⒆印藩殧堊罴丫巹?、配角和攝影三項大獎,多乎哉?不多也!
相比這兩部影片的獲獎,三個中國元素的獎項并非必需品?!独菆D騰》起獲的最佳導演和最佳視覺效果說白了都是人家法國人讓-雅克阿諾的,而梁家輝的最佳男配得益于樣板戲,屬于技術流的勝利,與好故事無關。值得一提的是《狼圖騰》敗給《暮年困境》,與其故事缺陷正好對位,側證了天壇獎的公允之路。
要不是《暮年困境》參與角逐,我會推薦南美另一部烏拉圭基因的《沉沒的河》。年幼喪父的12歲小男孩與母親、外公生活,外出為媽媽送包裹的途中,他跳進水流湍急的河中游泳,差點撞到一具死尸,出于對父親無故消失的好奇,他尾隨這具尸體順流而下,隨著故事的發展,他儼然把這具死尸當成自己的父親來守護。一個是失去父親的小男孩,一個是貧窮的鄉下人,兩個平行的故事,因一條河發生了悲劇性聯系。這條河既是一個巨大的墳墓,又是一條記憶之河,小男孩痛苦地來到了死人的世界,從此再不是莽撞躁動的孩童。作為卡洛斯·特里比諾導演處女作,他卻用相當節制的感情注視著鏡中山水。相比之下,獲得最佳男、女主角的《白夜》和《女狙擊手》故事和藝術上都不及它出挑。
此外,美國的《實驗者》和《舉報者》均有紀實背景,而伊朗的《無常》和印度的《無花果與黃蜂》雖然沒有斬獲,卻也是寫實筆觸。無獨有偶,本屆天壇獎主競賽單元新片與去年相似,繼續大興質樸自然的敘事美學,這對于唯票房論和狗血敘事為主導的中國影市,實屬難得清風一股。
還有一點,電影節結束,獲獎影片是否“撒喲那拉”?如若這批影片都得不到引進,天壇獎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不論這座城市需要這些電影,還是這些電影需要這個城市,其實都是偏頗的,相比這樣的電影節,我們更需要一個真正熱愛電影的城市。
文章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劉姍(實習)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