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開局以來,山西介休市圍繞“建設大太原都市圈南部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宏偉目標,充分發揮經濟、文化、區位三大優勢,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暮肋~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舉全市之力開創介休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新局面?!笆濉逼陂g喜訊不斷、亮點紛呈,先后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衛生城市四塊金字招牌。
介休,以昂揚的姿態務實奮進;以飽滿的激情爭創一流;以質樸的情懷贏取點贊!一個日新月異、環境優美、宜居宜業、轉型發展的城市正在崛起!
跑出1/25的風采:介休市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之后
2014年12月底,經國家11部委聯審和專家評審,介休市成為山西省唯一的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在全國推進新型城鎮化的62+2大名單之中,25個縣級市(區、縣)入選,其中不乏云南大理、浙江義烏這樣熟悉的地名。介休赫然位列1/25,但這個名字或許讓人有些陌生。
讓我們循著裁判的規則——國家發改委關于新型城鎮化試點的要求來評判一下介休的內在素質和外在體質吧。
很多城市在城鎮化過程中,患上了“城市病”,具體癥狀就是城鎮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合理,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人口密度偏低,成為“睡城”甚至“鬼城”。為避免在城鎮化道路中走上這樣的彎路、甚至是不歸路,介休市在城市建設中規劃先行,注重城鄉功能運轉和社會經濟發展,使新舊兩城和諧發展。
如何緩解人口集聚壓力,給文保單位覓得清靜,讓百姓基礎生活條件改善,介休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懷民等一班領導人帶著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王樹聲教授等規劃團隊,無數次調研和論證,有著介休市特色的“碎片重構、新舊共融”的模式逐漸清晰。
介休市先后邀請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等單位來介勾畫藍圖。規劃過程中,介休市堅持 “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總體規劃通盤考慮,確保規劃的前瞻性,根除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排異反應”。
過去,在滾滾煤煙中,介休的文化氣息漸行漸弱。如何抹去灰塵,讓塵封的烙印再次喚醒人們的文化自覺,介休市經過多年探索,明確了“慈孝之都、琉璃之城、寒食之鄉、三賢故里”定位,加強歷史文化資源整理和挖掘,對歷史建筑進行保護修繕。先后投資5億元完成歷史文化名城復興十大工程,形成1平方公里歷史文化街區:如今后土廟的琉璃瓦再次熠熠生輝、古城墻再現雄渾姿態、祆教神樓重現神秘古樸、段家巷被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全力推進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進程,實現了文物古跡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打造文化品牌。介休市政府全力打造文化介休,祭出“五大名片”:清明寒食發源地、榮膺國家“5A”景區的綿山風景區,全國十大魅力名鎮張壁古堡,與景德鎮齊名、古玩淘寶好去處中國名鎮張蘭,40平方公里的自然生態景區天峻山,以及由中國琉璃博物館后土廟領銜的文保單位,通過文化的建設和旅游的發展,實現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入融合。介休市加快推進古村落保護,形成特色保護模式。2014年,龍鳳鎮南莊村被評選為山西省最美旅游村,同時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介休市對于文化傳承和文物保護也得到了肯定:市長王懷民榮獲“2012年度第五屆薪火相傳——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杰出人物”稱號,介休市榮膺山西省政府“山西歷史文化名城”稱號,正在向“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邁進。
同時,介休市在節能減排上大做文章,落實污染減排、揚塵治理、淘汰取締城區燃煤采暖鍋爐、取締露天燒烤攤點,開展城區PM2.5監測,完成舊城區、城中村集中供熱、供氣“兩供”改造2000戶。義安經濟循環園區作為山西省首批循環經濟試點,以生產要素為紐帶,集聚上下游企業,政府在其中起穿針引線的作用。
城北方向,介休投資4億元實施汾河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全長33公里;投資2億元實施汾河濕地森林公園和3萬畝汾河生態防護林建設。城中實施環城林帶、水系景觀等十大園林綠化工程,介休市城區每年新增綠地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城南方向,投資2億元建設3萬畝核桃林以及銀錠山、天峻山、洪山森林公園,推進龍鳳河治理工程,啟動二期12公里整治和2個濕地建設,構建起了一座綠色屏障。
2013年1月15日,介休市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全市折桂。
城鎮化最終還是人的城鎮化,如何讓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市社會才是城鎮化的核心所在。介休市政府連續四年用于民生資金占到總支出的70%以上,全力保障老百姓進城之后能夠落地生根。
先扎根。中國人自古講究“落戶安家”,能在城市里面置一處房,才會有歸屬感。介休市花大力氣開工保障性住房建設,新開工保障性住房1921套,基本建成1508套,完工3206套,完成投資8億元,超額完成各項任務;完成配租配售1831套保障性住房。2014年經適房保障延伸到全市戶籍人口。市政府又投資3500萬元新建13個便民市場。
后發芽。農村人在城里打工管理孩子時間少,更關心自己的孩子在城里能不能受到好的教育?!按蛟旖逃饣笔墙樾菔形⑹姓嗄陙淼脑妇?因此在教育事業上,政府四年投入13.59億元,占到公共財政支出的四分之一。目前已經在全市建成38所城鄉新校,51所城鄉公辦幼兒園,改擴建了教師進修校,創建了15所數字化校園,打造國家級示范職業高中,特殊學校也在建設當中,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比率達到100%;義務教育打破戶籍限制,適齡學生實現按居住區域就近入學。在全省率先實現了走讀3華里以上的小學生校車免費接送,由全市9家企業捐贈的26輛標準“大鼻子校車”每日往返在上學路上,受惠小學生達1500余名。
送健康。在北部新城落戶的新人民醫院目前已近完工,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投入運營后年門診量能達到10萬人次以上,住院人數將達到2萬人以上,集醫療、保健、科研、培訓于一體,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統,將進入全省一流的行列。覆蓋全市中心鎮和社區,將農村醫療條件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保障。完善的社保體系會讓住在這座城內的人感到安心,也是破除城鄉差距的重要著力點,更體現了一座城市的城鎮化水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8.54萬人,職工養老保險達到4.61萬人,城鎮常住人口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8%;繼續完善醫療保險制度,推進流動人口醫療保險關系跨制度跨區域轉移,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 98.5%;建成五險統征系統,累計制作、發放城鎮社會保障卡7.7萬張、農村居民社???7.3萬張。
要城鄉一體化,不要城鄉一樣化。介休市積極搶抓“省級轉型綜改、擴權強縣試點縣、義安經濟發達鎮”三大機遇,產業轉型、循環經濟、園區支撐從耕耘到播種穩扎實打,讓介休城鄉建設在產業的春天中綻放出新的姿態。
除害剜草。介休曾有120余座小焦爐、104座煤礦,可謂是介休經濟的田地里的雜草,產能低、排放高、污染重、效率差。各種利益交錯讓撼動這些焦爐、煤礦似乎難于登天。從2010年開始,兩年時間內先后開展煤礦整合、焦化行業整合。颶風過后,煤礦整合保留17座,投資近百億元全部建成現代化礦井;小焦爐全部取締;而這只是介休產業轉型的第一步。
鋤田置壟。介休市對108綜合發展廊帶沿線240平方公里的平川進行整體規劃,明確功能定位,邀請上海同濟大學進行城市總體規劃編修,按照“市域一體、城鄉一體”思路,構建“一城兩區五鎮三十村”的城鎮化體系,同時,著投資7.1億元推進“19路3橋81.7公里”工程,將全市各中心鎮、特色村、工業園區縱橫聯合,融合成片。
耕耘播種。將上下游企業歸于一處,將物料供應鏈條縮至最短,介休市通過建設產業園區整體帶動資源共享、延伸產業鏈條。目前已經形成義安循環經濟、裝備制造、新型材料、青云直升飛機四大產業園區。循環經濟園區內,企業已經形成煤—焦—化、煤—焦—鋼鐵、煤—焦—電力等多條循環經濟產業鏈。
進行曲已經奏響,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都匯聚到了站在起跑線上的“運動員”身上。介休市市委書記王繼堂對此十分清醒:“新型城鎮化道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競爭、沒有排名,大家關注的,是如何跑出個性和風采,探索出一條可持續性的、可復制推廣的通途,這將對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社會經濟發展有莫大啟示?!?/p>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顯示全文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