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首頁 > 健康 > 正文

記者體驗:兒科醫院晚上9點半還有六七十人排隊

記者體驗:兒科醫院晚上9點半還有六七十人排隊

王波正在給患兒看病。

對話

開公眾號看病? 讓我多活兩年吧

新快報:您了解的辭職的兒科醫生流向哪里?

王波:據我了解,我們院離職的兒科醫生出去后都不會再干兒科醫生。而其他一些醫院的兒科醫生離職后,即使再干這一行,也會選擇到下面一些地市,壓力相對較小的地方。

新快報:放開醫生多點執業是否能緩解兒科醫生荒?

王波:基本上沒作用,因為每個兒科醫生都是上班時間嚴重超負荷運轉,下班回到家都癱了,根本沒精力再多點執業。而民營醫院也不會設不盈利的兒科。

新快報:您會開公眾號,搞點新媒體問診嗎?

王波:確實很多患兒家長慫恿我開個公眾號,但我都是說“求你們放過我,讓我多活兩年吧”,因為我忙到回到家都是趕緊吃飯睡覺,只有早上6點起床時有空趕緊看一看手機。

體驗地點: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

體驗時間:6月8日晚8時~晚上12時

接診兒科醫生:江和碧(主治醫師)

晚上9點半 還有六七十人排隊

6月8日晚上8時,大多數的上班族已結束一天的工作,在家看電視或陪兒女聊天、做作業,享受著天倫之樂。但廣州市婦兒中心兒童夜診的醫生們,已經完成了一輪又一輪家長帶著患兒來問診的過程,前來就診的娃娃絡繹不絕,醫生們應接不暇,掛號處則始終排著長龍,人龍直至晚上12時仍未見消退。

院方告訴新快報記者,為應對就診高峰,廣州市婦兒中心已加派了醫生坐鎮門診,本來傍晚5時30分普通門診醫生就該下班的,但為應對就診高峰,醫院已固定安排4名醫生坐夜診,有時,還會請其他科室的醫生支援。這部分夜診,會持續到晚上10時。晚上10時后,急診的醫生們繼續接診。

晚上8時整,記者到達門診掛號大廳時看到,輪候掛號的隊伍順著警示標志繞了一條彎彎曲曲的人龍,七八十位家長焦急地等候著。有醫生告訴記者,最高峰時段有接近200名家長等候掛號,寶寶起碼要等待兩三小時才能見到接診的大夫。

9時30分,急診科的醫生接過了夜門診的接力棒,等待掛號的長隊則轉移到了急診掛號處。記者在兒童急診科看到,六七十人的輪候隊伍延伸到急診室門外二十多米。直至深夜12時仍不斷有一家大小加入掛號隊伍。

當晚9時30分,江和碧向同事詳細交代了其負責的留觀室病人情況,隨后轉診門診。坐門診之前,他拿著水杯到休息室接了一杯水,這是他難得的一個喘息機會。此后的四個小時,他都處于“瘋狂”接診狀態,嘴里不停地在和患兒或其家屬說話。

新快報記者注意到,20分鐘內,江和碧就接診了5批家庭。

“這些都不算什么,遇到胡攪蠻纏的家長,生氣摔病歷、拍桌子,大吼大叫的,也有呢……”江和碧說,遇到這些情況,他一般會沉默不語,不反駁爭論,“如果每天都將這些負面情緒積累,那真是不用活了。”江和碧苦笑搖頭說。

離職感言

畢業5年 兒科醫生武娟選擇離開

工作強度大、壓力大、不被理解和尊重,連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畢業五年,武娟(化名)一直工作在三甲醫院兒科一線。這一次,她選擇離開。

“工作強度大、壓力大、不被理解和尊重,連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武娟這樣描述離開的原因,說到最后一句,語氣里似乎還帶著無奈與憤怒。

2010年,經過7年苦讀,武娟從名校醫科畢業并獲得碩士學位。和大多數醫科畢業生一樣,武娟更愿意到三甲醫院這個“更好”的平臺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通過公開招聘,她順利進入了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成為了一名兒內科大夫。“對于一個醫生的培養,好的平臺非常重要。”武娟坦言,那時醫科畢業生沒有像現在這樣抗拒兒科,武娟說自己選擇兒科的時候沒有考慮太多。但沒有想到的是:“現在兒科成了醫療領域里一個非常難干的行業。”

在廣州市婦兒中心,兒內科醫生需要在不同科室輪轉。5年來武娟在每一個科室都待過。離開前,她的崗位在兒科急診,這是對兒科醫生要求最高的科室之一,也是武娟認為“最難熬”的科室。

武娟說,最近“傷醫”事件層出不窮,“作為醫生,也希望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幫助患者。”今年5月以來,市婦兒中心就發生了3起患者傷害醫護的事件,如何保護自己成為醫生辦公室內熱門的話題。雖然堅稱辭職并非由任何一件具體的事情引起,但她直言患者和家長的不信任讓自己非常沒有成就感。

兒科的特別之處在于,面對的病人常常因為年紀太小無法言說自己的病痛,而陪伴在“小病號”身邊的,是視孩子如“至寶”的父母或祖父母。由于心情過分緊張,加之對醫院的安排和醫生的診治不信任,一些家長表現出不滿甚至粗暴的行為。盡管真正肢體上的沖突不多,但工作中,武娟幾乎每天都要遭遇家長的言語攻擊。她說:“大家是希望幫助孩子們,解除他們的病痛,但是很多家長的心情太過焦慮,對醫生非常不信任,因此在醫療過程中遇到很大阻力。工作起來很沒有成就感。”

除了精神壓力大,急診室的工作強度也極高。據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急診科,在崗的醫生護士全員上陣,每五六天就要上兩個夜班。有護士告訴記者,急診室近期每天接診患者超過300名,其中200多都集中在晚上出現。新快報記者從急診科的排班表看到,除去加班的時間,醫生一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4個小時。

“人都是有情緒,醫生也是普通人。”武娟對記者說:“如果每天都工作壓力很大又非常不快樂,肯定會影響到生活的健康。”和很多身邊的同事一樣,超負荷的工作正在摧殘醫生的身體。因精神過度緊張,武娟出現了嚴重的失眠,通宵達旦地睡不著。天亮后又要開始新一天的工作,這讓她身心疲憊,近乎崩潰。

五年來,她不止一次感到“很累,想休息”。但這是第一次下這么大的決心選擇離開。處境真的越來越艱難,她直言已經無法承受。“很多人來看病,首先就帶著不信任和對醫生治療的質疑。”這一點尤其讓她沮喪。

不過,武娟并沒有徹底離開兒科行業。武娟說:“我心底還是喜歡做醫生,希望幫助孩子。離開工作繁重的三甲醫院。”她表示,準備在一家私營醫院重新出發。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