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偏少 高溫持續時間創下近10年之最
今夏天水市伏天為何這么熱
■天天天水網—天水日報記者 余碧波
8月3日至4日,一場久違的降雨終于打破了入“伏”以來的悶熱,被高溫“烤驗”下的人們終于盼到了些許清涼。許多市民不禁在問,今年的三伏天氣為何如此之熱?今年夏天我市總體降水情況如何?8月8日立秋后會呈現出秋高氣爽的清涼天氣嗎?
“天氣怎么這么熱”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說明這兩個時間段是一年當中最冷和最熱之時。在剛剛過去的日子里,天水市民真正見識到了今年伏天的威力。
“天氣怎么這么熱,感覺每天都在蒸桑拿。”8月2日,家住秦州區建設路的馬麗一家雖然每天都開著風扇,但大人、小孩都喊熱。“晚上熱得人都睡不著覺,身上一天到晚都黏糊糊的,這樣的日子不知什么時候才能結束?”
“往年沒這么熱,最近一場雨都不下,咋這么熱呢?”氣溫連續多日“高燒”不退,許多市民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身上的汗根本就沒干過。”8月1日,正在秦州區解放路上清掃街道的一名張姓環衛工人說。
“單位要裝兩臺空調,我聯系了好多天到現在都沒裝上,裝空調的老板說最近天熱,等著裝空調的人很多,顧不上。”某單位后勤工作人員小劉抱怨道。
“最近一段時間,我的風扇銷量確實好,一天平均要賣10多臺,最好的一天甚至賣了25臺。”在秦州區大眾路,一家電商場銷售人員喜笑顏開地告訴記者。
就在人們的期盼聲中,8月3至4日,我市出現了大范圍強降雨天氣,這場久違的喜雨,不僅給人們帶來了清涼,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天水旱情和城區供水不足現象。
青藏高壓導致晴熱高溫天氣
為何會出現高溫熱浪天呢?8月4日,記者就此采訪了天水市氣象臺副臺長姚延鋒。
姚延鋒告訴記者,大環境是由于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我市也不例外,氣候也在變暖。
“從7月24日開始到8月2日,天水市出現連續10天高溫、晴熱天氣,這是近10年來高溫持續日最長的一年。7月26日,市區最高溫達到36.7℃,這是今年以來最熱的一天。麥積區吳砦當天溫度達到了40.8℃,此溫度也是吳砦地區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值。”姚延鋒說,出現這種高溫天原因,主要是受青藏高壓控制,青藏高壓是盛夏期間出現在中國青藏高原上空的高氣壓天氣系統,其活動對中國旱澇影響很大。在青藏高壓的控制下,高溫、悶熱、干旱、少雨,是某一地區的天氣特征。
姚延鋒在查看氣象資料后告訴記者,我市自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是在1997年7月,當年的7月21日,我市最高溫度達到了38.2℃。今年截至目前,我市最高氣溫是在7月26日,市區最高溫達到36.7℃。
和往年相比,今年這個最高溫度還算不上是最高,但市民為何會覺得熱呢?
“今年天氣特點是光照偏多,高溫日數偏多。往年熱上幾天,就會下一場雨,但今年卻持續高溫,因而市民覺得今年三伏天比往年熱。”姚延鋒說,“8月3日至4日的降水過程,預示著我市前期高溫天氣告一段落。”
今夏我市降水偏少
今年夏季6月份和7月份,我市氣溫和歷史同期相比,氣溫偏高1℃,降水量也呈偏少狀態。
自5月6日立夏后,5月份,秦州區降水量是62mm、麥積區49.7mm、武山縣74mm、張家川回族自治縣75.2mm、甘谷縣86.8mm、清水縣63.6mm、秦安縣56.8mm,5月份我市降水比歷史同期偏高2—8成。到了6月份,秦州區降水量是61.4mm、麥積區68.7mm、甘谷縣25.2mm、武山縣29.9mm、清水縣79.8mm、張家川回族自治縣99.9mm、秦安縣52.2mm,除清水縣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以外,其他地區降水偏少1—6成;7月份全市降水普遍偏少,秦州區降水量是14.5mm、麥積區24.5mm、甘谷縣54.1mm、武山縣60.8mm、清水縣47.3mm、張家川回族自治縣39.2mm、秦安縣36.2mm,比歷史同期偏少2—8成。
“武山縣、甘谷縣、秦安縣屬于渭北半干旱地區,因而降水偏少;秦州區、麥積區屬于河谷川區半干旱、半濕潤地區,降水相對均衡;清水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屬于半濕潤地區,因而降水量也較多。”姚延鋒說。
那么8月8日立秋后,我市天氣情況又將是如何呢?
“8月7日開始,我市有一次較為明顯的降水過程,伴隨著這次降水,我市氣溫較前期將下降6—8℃。8日立秋后,本應秋高氣爽,但我市每年立秋后都會出現‘秋老虎’天氣,今年我市出現‘秋老虎’天氣的概率也比較大,在此提醒市民依舊要做好防暑、降溫準備。”姚延鋒說。
高溫少雨 供水告急
“我是解放路的住戶,近日來我們家屬院里頻繁停水,現在都有一個多星期沒有正常供水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進入三伏天以來,我家所在的羅玉小區已經連續四天供水不足,每天凌晨2點左右有水,早晨6點前后又會停水。沒辦法只好半夜起來接水,直接影響正常生活。”
“一到夏天就用水困難,白天幾乎是天天沒水,近段時間每天都要等到凌晨二三點才來水,六點就又沒水了,三伏天用水難,已嚴重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作息。”
……
連日來持續的高溫干旱天氣,城區市民用水量劇增,也使得我市供水短缺壓力顯得更趨嚴峻。
天水市自來水公司副經理左劍華介紹,天水市水源均屬于淺層地下水,受氣候和人為因素影響極大。當前我市城區缺水主要集中在秦州區,麥積區只是有的地方水壓不足但并不缺水。目前秦州區缺水的主要原因還是由于近年來持續干旱,尤其今年以來無有效降雨,地下水源長期超量開采,無法有效回補,導致現有供水水源遠達不到設計能力,無法滿足正常的供水需求。
“目前我市現有3個水源,包括秦州區西十里水源、麥積區慕灘水源和秦州區南溝河應急水源,水源均屬于淺層地下水,主要靠大氣降水和河流滲透補給,極易受氣候和外部因素影響。由于超期、超量開采以及今年來的持續旱情影響,目前水源地水位下降十分嚴重,產水量急劇下降。西十里水源地始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設計供水能力4.9萬噸/天,設計使用年限15年,由于超期服役和氣候影響,目前最大供水能力不到2.0萬噸/天。慕灘水源地于1997年建成投產,設計供水能力5.0萬噸/天,設計使用年限15年,目前實際供水能力4.0萬噸/天。南溝河應急水源地是2010年建設的應急水源,設計供水能力1.0萬噸/天,目前供水能力0.7萬噸/天。今年進入7月份以來,氣溫偏高、天氣炎熱,城區用水量也隨之大幅增加,缺水問題隨之更加凸顯。因持續高溫,今年缺水面積比去年還要大。”左劍華說。
為滿足城區供水需求,市自來水公司也采取了多項保障措施,城區各水廠不計成本最大限度發揮供水能力,不僅對設備進行了全面排查和檢修,確保生產設備完好率100%,為應對高溫期間設備正常運轉甚至超負荷運轉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同時,不斷優化供水調度方案,對市區內供水管網開展集中檢漏工作,加大管網巡查力度,在節約水資源的同時,保證管網不出現“跑冒滴漏”的現象。
左經理告訴記者,近期他們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大供水設備維修保養力度,保證所有供水設備在滿負荷運行的情況下不會出現損壞現象,為供水正常打好基礎;優化供水調度方案,合理科學進行供水調度,以最大程度提高供水效率;此外,加強內部管理、提升服務質量,積極應對客戶投訴、加大問題解決力度,安撫客戶情緒。并要求環衛、園林、綠化等單位使用非自來水源。對于秦州區北部高位地區,王家半坡、左家場、玉泉觀羅峪溝、皇城路、泰山路等地理位置較高區域居民,自來水公司將繼續為缺水地區居民送水。
采訪中,市自來水公司負責人表示,倡導全民節水已迫在眉睫。我市人口多,日用水量大,除采取多項措施增加供水外,市民的節水意識尤為重要。希望廣大市民不管所在區域供水正常與否,都能夠節約用水,珍惜有限的水資源,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