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文化 > 民俗文化 > 正文

民間手工技藝家收徒難

“現在中國的傳統手工藝,常常是外國人比中國人還精通、還熱愛。就說這內畫鼻煙壺,很多國內的年輕人居然都沒見過,人家老外倒能從這鼻煙壺講起,一直把咱們清朝歷史抖落一遍。”京派葉氏內畫鼻煙壺傳人姚桂新無奈地說。

4月26日,作為第七屆“宣南文化節”主題活動之一,北京宣武區文化館主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演在開幕當天就接待了2000多名參觀者,榮寶齋木版水印、萃文閣篆刻、空竹等都引來了很多年輕觀眾。但許多老藝人卻紛紛表示民間文化的傳承現狀堪憂。

在非物質手工技藝展示區現場,姚桂新說:“我們每次在各地做展示才發現,好多年輕人都是頭一次看到鼻煙壺實物,他們都覺得非常新鮮,還以為我們傳統的竹筆是個鐵鉤子,我都會告訴他們這就是削個竹子片,再從大狼毫筆上剪下點細毛,拿絲線捆好,勾線和著色的工具都有區別,全是純手工的東西。”

當被問及有沒有帶徒傳藝時,姚桂新苦笑著反問道:“有人愿意學嗎?”

據姚桂新介紹,自從2002年她原先所在單位北京工藝美術廠倒閉,原有的六個徒弟紛紛轉行。雖然此后她也曾考慮過面向美術專業院校招生,但如今美院學生考慮就業時都更傾向于裝潢、服裝等“容易賺錢”的行業。而如果要從頭開始培養一個沒有繪畫基礎的人,需要的周期及過程就更漫長和艱難。

“現在我們想出的辦法就是,通過廟會出售一些經過改良的、價格相對便宜的工藝品,把內畫改為在玻璃表面畫,用一些喜慶的造型和圖案,來讓老百姓接受和喜愛。而真正的手工內畫鼻煙壺,最普通的一個也要畫上一周到十天,售價一般都要成百上千,我們只能通過展出,希望大家知道從清朝到現在為止,鼻煙壺的傳統工藝還在。”姚桂新說。

史善朋竹琴社也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局面。這家曾經為“梅、尚、程、荀”四大名旦量身訂做京胡的老字號琴社,依靠家傳技藝方式沿襲至今。但據琴社現任法人、創辦人史善朋的孫子史優生說,目前他本人也沒有帶徒,因為過去學徒學手藝要從小挨打,現在生活條件太安逸了,沒有人肯吃苦,從小來學一門手工活。史優生半開玩笑地說:“我們真擔心將來中國的京胡工藝,都要從外國引進了。”

蛋雕藝術愛好者楊曉康在此次展示中帶來了一套老北京民俗人物蛋雕,蛋殼正面雕刻著賣膏藥、剃頭、跑旱船、賣糖葫蘆等人物造型的圖案,并在反面別具匠心地設計了“暗碼”。楊曉康說:“暗碼,也叫蘇州碼,這是舊時北京街巷用作門牌號的一種編碼,是在阿拉伯數字前中國本土創造的數字。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大都不知道暗碼是什么東西。”

對此,空竹制作世家“空竹張”的唯一傳人、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張國良也頗有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人為載體,主要依靠傳承人的口傳心授來傳承,但是要挑選一門傳統工藝的優秀傳承人,條件非常嚴格,其中最主要是有責任感,因為民間手工技藝的利潤低、工藝復雜,不能因為不賺錢就半途而廢。這也是目前“收徒難”的主要原因。

“但我相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前景肯定是越來越好。4月24日,我們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專門開了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保護工作座談會,政府對于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鼓勵和支持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等都非常支持。現在宣武區一共有14個學校開展了空竹課,我們經常去做些講座和指導,學生的反響非常熱烈。以前是沒有機會去接觸,玩上了就會喜歡,現在很多文藝活動都有學生表演的抖空竹,那簡直太棒了!”張國良一說起這些,顯得格外高興。

宣武區文化館館長康國慶認為,目前傳統文化和工藝在傳承上青黃不接的現象確實比較嚴重。對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一方面是要把已經消失了的古老文化,經過追憶和參考歷史文獻,加以搜集和整理,再去挖掘這些文化資源,尋找可以傳承的脈絡;另一方面,對于瀕臨滅絕的文化藝術,要盡快把傳承列入教育,多開設展示平臺,從而縮小年輕一代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鴻溝,使古老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康國慶說:“過去有些人考慮到傳統工藝技術保密的問題,不愿意來參加展示,這也加快了部分工藝門類的消亡?,F在我們經過了三屆廟會的市場化嘗試,很多人會主動來找我們要求參加活動。這種變化是可喜的,這跟政府的宣傳有很大關系。另外,現在我們國家確立了法定的傳統節日,讓那些以前忙著過圣誕節、情人節的青年人也來感受一下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這都是好現象。”

對此,宣武區政府新聞發言人馬晨稱,舉辦“宣南文化節”的意義就在于搭建全民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平臺,并且宣武區已經計劃建設北京市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讓市民從了解開始,逐步改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現狀。

宣武區文化館非遺保護部主任賀艷春指出,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缺乏帶有優惠性、扶持性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導致很多傳統工藝難以生存。比如進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榮寶齋木版水印,現在只能作為一種特色的純手工技藝保存著,但不可能依靠它去盈利,也就談不上什么創新和發展。

賀艷春說:“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千萬不要重申報、輕保護。我們非常期望文化部盡快出臺相關的政策,從資金、人員等方面去扶持這樣一個新興的產業群,使其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下去。”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安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