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由文化部和中國作家協會共同舉辦的2015年中外文學翻譯研修班座談會在北京亞洲大酒店舉行。來自阿根廷、澳大利亞、比利時、巴西、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埃及、法國、德國、匈牙利等30多個國家的中青年翻譯、出版人才和世界知名出版專家等50余人參加了座談會。
記者 石昊鑫/攝
記者 石昊鑫/攝
據記者了解,此次座談會圍繞中外文學翻譯課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與會的各國翻譯家代表為共同推動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競相發言,交流經驗。
文化部副部長丁偉在致辭中表示,由文化部和中國作家協會聯合主辦的2015年中外文學翻譯研修班,是中國致力于與世界各國加強思想文化交流、推動中外文化合作互鑒、拓寬中外文化交流渠道與內容的重要舉措。來自各國的中青年翻譯人才是中外文學翻譯的生力軍,也是文化溝通的使者。希望各國熱愛并希望長期從事中外文學翻譯和文化交流的工作者們能充分利用研修機會,加強聯系、充分合作,以高水平的翻譯幫助更多中國文學作品走向世界。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向各國翻譯家們介紹了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的現狀和未來,介紹了包括“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等項目在內的,面向全球翻譯家和出版人的文學翻譯資助項目。他期待未來世界文壇涌現出更多優秀的中國文學翻譯作品,讓世界各國讀者能更加了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與會外國嘉賓也交流了自己對中國文學的認識和翻譯體會。來自埃及的馬偉麗表示,通翻譯《安魂》等當代作品,可以讓阿拉伯地區人民對當代中國的發展歷程有更深的認識,有助于兩國人民友誼更深入;來自阿根廷的明雷對中國的詩歌情有獨鐘,希望通過其翻譯的作品,在拉美地區找到更多中國詩歌的“知音”;來自印度的莫普德認為翻譯是中印兩個文明古國分享智慧、共同發展的必經之路,這條路歷史悠久,前景無限;來自韓國的金泰成和來自俄羅斯的薩沙都希望未來有更多的機會邀請中國當代作家參與其所在國舉行的文學活動,讓更多精彩的中國文學作品能在主流讀者群中充分傳播。來自印尼的林文蓮表示,中國文化天生具有親和包容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文學中尤為常見,應當傳得更遠。文學互譯是文化合作和民心互通的重要環節,值得文學翻譯愛好者為之終生努力。
擁有豐富文學出版經驗的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鄧肯、美國傳媒電子書出版公司創始人布萊恩特、英國同一片天出版公司負責人衛克安也分別結合當今世界的兒童閱讀、數字出版、大眾文學出版等主題,為中國文學能更好地應對全球市場提出了建議。
記者 石昊鑫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劉姍(實習)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