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加坡多年來競爭最激烈的一次大選,反對黨參與了全部選區的競爭。選前大多數觀察家都預測人民行動黨的得票率將降低,丟的議席將增加甚至可能破十,極少有人認為人民行動黨的選舉成績不降反升。
看來據分析對執政黨有利的因素,包括今年是新加坡獨立50周年大慶,因“國父”李光耀剛辭世不久人們對執政黨有所同情等等,的確起了作用。
然而這張飄紅的成績單大概不能看成之前各種擔心是杞人憂天的證明。新加坡社會中的不滿的確在增多,公眾的情緒趨向于飄忽不定,針對民生的不滿和抱怨更響亮了,它們在未來影響選情仍是可能的。
新加坡是小社會,小社會出波動其實蠻容易的。這次執政黨選戰成績不錯,比之前的普遍估計“好出一截”,這未必不是一種“特殊的波動”。
新加坡獨立50年,人民行動黨也執政了50年,其間李光耀擔任總理25年,他于1990年離開總理職位后仍保持著足以影響新加坡政治的極高威望,直到他今年3月去世。李光耀是新加坡政治格局穩定的超級支柱,他之后誰或什么能來做替代,成了懸念。
新加坡人均GDP2014年排全球第八,盡管生活成本很高,百姓生活壓力相當大,但新加坡的成就仍舉世矚目,備受亞洲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羨慕。然而這些成就被認為并不能保證民眾具有足以支持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無憂的滿意度,多數觀察家相信,人民行動黨享有的選民支持有可能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流失,反對黨逐步崛起并非沒有可能。
事實上,每一個社會都不可能完美無缺,獲得成就的同時,它的某些弱點和缺陷注定會存在。一個社會要想長期保持已有政治形態,避免大的政治變動,除了不斷實現發展,調節好民眾的期待與現實之間的關系十分重要。
每一個社會都不可能永遠高速增長下去,新加坡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只有2%-2.5%,該國在現有水平上繼續往高竄十分困難。這一困難很大程度上不是執政黨“無能”造成的,而是應了經濟的規律,受制于全球經濟形勢的大環境。此外社會公平也是相對概念,收入差距拉大是全球性問題,恐怕也非新加坡單獨就能徹底治理。
現在世界很多地方的年輕人都在政治上更加活躍,互聯網使他們有能力影響全社會,包括影響選情。年輕人不熟悉社會有過的發展曲折,對今天已有的福利成就普遍不滿意,對當前的“好日子”珍惜不夠。他們不喜歡束縛,想嘗試新的事物和狀態。他們更容易成為反對派的政治資源,導致一些難以把控的變化。
李光耀之后的新加坡顯然多了一些不確定性,這是之前有很多對執政黨選情悲觀預測的原因。選戰的實際結果可以讓人民行動黨暫舒一口氣,但那些暗流涌動的問題沒有爆發,不意味著它們已經自生自滅。
新加坡畢竟太小了,很容易受內外因素的撼動,當它失去了一個決定性的權威之后,其延續了幾十年的穩定性需要經歷一番新的鑄牢。
新加坡的地緣風險和內部政治風險都會長期存在,要延續李光耀創造的奇跡大概也是一份不輕松的挑戰。人民行動黨交出的第一份答卷應算得上是個高分,它會給這個國家帶來信心和鼓舞。未來的路還需一步一步走,但此時的新加坡有理由保持樂觀,躊躇滿志。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