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周敏10日透露,計197萬字、輯錄史料文章398篇的《陜西抗戰史料選編》出版發行,該書是陜西省政協文史工作首次編輯的專門以陜西抗戰史料為內容的大型圖書,記錄有抗戰將領后人有關抗戰的口述記憶等內容。
陜西在抗戰時期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在全民族抗戰時期,延安和陜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人民抗戰的政治、軍事指揮中心,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的戰略總后方。陜西國民黨統治區是大后方基地,是國民黨華北和中原正面戰場的依托,接納數百萬東北、華北難民和河南災民,為抗日戰爭提供大批兵源、軍糧、軍裝和物資。
周敏介紹,史料征編過程中,陜西各級政協文史委盡可能將以往征集到的、全省各地在抗戰期間的重要活動、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史料充分挖掘,重點突出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過程、陜甘寧邊區河防戰役、國統區救亡運動、陜軍出關作戰、陜籍抗戰將領事跡,以及當年陜西接受難民、日軍轟炸陜西、西北聯大流亡陜西等陜西獨有的史料,集中體現陜西軍民同仇敵愾、共同抗日的民族大團結精神。
同時,組織人員查閱清查庫存的史料檔案,并分類登記陜西抗戰史料文章等情況;對西安事變、陜甘寧邊區、九十八軍、一二八師、新編二十七師、東北挺進軍等史料進行征集與特別約稿;在檔案、黨史、史志資料中尋找有關抗戰的“三親”史料走訪;走訪看望抗戰將領后人,記錄有關抗戰的口述記憶,搶救性挖掘整理新的抗戰史料。
“史料涉及陜西抗戰期間各階層、各方面。”陜西省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紹武告訴記者,在充分反映當時發生的重要事件外,還增加了反映陜軍和陜西抗戰老兵等內容,有些史料系首次面世。
《陜西抗戰史料選編》以“親歷、親見、親聞”的回憶錄為主核心內容,選入陜籍著名抗戰將領和抗戰英烈及抗戰人物等,為抗戰研究提供了翔實的史料。
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李曉東表示,再現歷史的真實面貌,必須靠扎實的史料支撐。陜西抗戰史有大量值得挖掘、有待發現、需要整理和深入研究的史料、實物以及親歷者、當事人的證詞等寶貴資料。這些材料有利于用事實展示歷史原貌。
記者 田進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劉姍(實習)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