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稱,美國太空總署(NASA)28日宣布發現火星表面有液態水流動的強力證據,并由此可見“火星擁有可供未來旅行者使用的資源”。但專家提醒,人類登陸火星前起碼要先闖過五大難關,既要證明人類心理與生理可承受起碼長達兩年半的太空旅程,還要克服“有去無回”的難題。
大氣稀薄 水有害可致畸形
據香港《明報》網站9月30日報道,NASA計劃在2030年代把太空人送上火星,那里的液態水可望供登陸火星的人類使用,節省由地球運水到火星的高昂成本。液態水還可用來分解出氧氣,解決人類在火星吸氧的問題(火星大氣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水分解成的氧氣和氫氣還可能成為火箭燃料。
不過,人類無法直接飲用“火星水”。NASA專家說,其咸度比地球海洋更高。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鄭永春接受媒體訪問時說,“火星水”含有高氯酸鹽,對人體有害,會破壞兒童發育,造成畸形。不過鄭永春說,目前已有的多種先進凈化水技術可望應用于火星水的處理和循環使用上面。他還稱,在火星種植的一大前提是讓土壤脫鹽。NASA副署長格倫斯菲爾德則說,火星大氣極稀薄,植物難以成長,但人們可以建立充氣小型溫室來種植。
那么,人類離移民火星還有多遠?NASA行星科學主管格林稱還需要“很多、很多年”。他說,登火星不是“星空奇遇記”,“我們派人到每個地方前都要先研究那里的一切東西”。
登火星不是星空奇遇記
澳洲天文地質學家克拉克(Jonathan Clarke)說,人類要登陸火星起碼必須滿足五大要素,除了上面提到的食水與燃料補給、在低引力缺氧環境中活動外,也要研究如何令可能大如波音737飛機的飛行器安全著陸。
他說,太空人還需克服長途航程和生活壓力,因為以目前技術由地球往火星要6個月,登陸后要在引力不到地球38%的環境逗留一年半,等待火星與地球處于適合回航的軌道位置,再花6個月回程。從火星發射太空船返回地球更是一大難關,充滿未知數。
美國NASA將于當地時間28日上午11點半在華盛頓總部召開緊急記者會,宣布在火星的重大發現。外界相信,NASA將宣布在火星上發現微生物,或其擁有液態水證據,亦有人推測NASA在火星發現生物。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