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14號線是北京市軌道交通線網中一條連接東北、西南方向的軌道交通“L”形骨干線,即將開通的中段全長20.3公里,規劃在沿途設置了20座車站。昨天起,北京市規劃委向社會公示地鐵14號線中段13座車站的站名預案,市民可在規劃委網站上對站名提出建議。
地鐵14號線線路全長47.3公里,途經豐臺、東城、朝陽等行政區,目前西段和東段均已建成通車運營。即將開通的中段(西局站至金臺路站)全長20.3公里,規劃在沿途設置了20座車站,共有10座是換乘車站。
西局站與10號線換乘、麗澤商務區站與在建的16號線換乘、北京南站與4號線換乘、永定門外站與在建的8號線三期換乘、蒲黃榆站與5號線換乘、十里河站與10號線和今年年底即將開工建設的17號線換乘、九龍山站與7號線換乘、大望路站與1號線換乘、金臺路站與6號線換乘,紅廟站與遠期規劃的R4線換乘。
14號線預計2019年實現貫通運營
根據計劃,今年年底,14號線中段將開通16.2公里,從金臺路站至北京南站,陶然橋、紅廟和平樂園等3站將暫緩開通,九龍山站力爭能夠通車。而西局站至北京南站的“斷點”初步預計會在2019年投入使用,屆時14號線將實現貫通運營。
站名方案體現歷史文化特色
中段的20座車站中有7座已隨先期運營線路完成命名,此次公示的是剩余的13座車站站名預案。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本次地鐵站名方案充分體現了歷史文化特色。例如,在命名預案中出現的“景風門站”,是位于豐臺區右安門外大街與涼水河交叉處的一座車站,在研究地鐵車站名稱過程中,根據相關歷史文化資料,查驗到當年金中都景風門所在位置與此次命名的站位相吻合,故此命名;而位于東城區安樂林路與琉璃井東街交會處的一座車站,因景泰藍制作技藝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且臨近景泰藍藝術博物館,因此擬命名為“景泰站”。除了歷史文化特色,在地鐵車站的命名中,也盡可能選用了附近地域內輻射廣、知名度高、歷史悠久、指位性強、認知感強的大地名,例如“菜戶營站”、“平樂園站”、“紅廟站”的名稱在站位所在區域知名度較高,為社會廣泛認同。
市民可登錄規劃委網站提出建議
市規劃委表示,關于地鐵車站的命名原則,通常要做到“符合歷史、照顧習慣、體現規劃、好找好記”,針對站位周邊社會各有關方面及市民建議的相關訴求,從昨天起7個工作日之內,市民可在規劃委網站上對站名提出建議。此外,市規劃委特別表示,地鐵建設期間使用的工程名并非正式的地鐵站名,因此,此次公示的地鐵站名并不存在站名變更的情況。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