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日,霧霾中,民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看升旗。 東方IC
【財新網】(記者 孔令鈺)自11月26日晚間至12月1日晚間,京津冀地區重污染已持續5日。按照《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下稱《預案》),預測空氣重污染持續3日以上,應啟動紅色預警。但迄今北京市只在11月29日啟動了今年的首個橙色預警。
為什么不啟動紅色預警?成為社交網站上的熱議話題。
根據《預案》,紅色預警應急措施包括中小學、幼兒園停課,企事業單位實行彈性工作制,全市范圍內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公務用車在單雙號限行的基礎上、還要再停駛車輛總數的30%等。
根據北京市環保局相關領導和大氣環境專家介紹,之所以未發布紅色預警,是因為此次霧霾有其特殊性——11月27日預測只有2天空氣重污染,之后霧霾會消散,但是并未預料到,2天后污染物濃度短暫下降后,很快又“反彈”回來,繼續空氣重污染過程。
專家重新研判后,預測在11月29日、11月30日、12月1日持續重霾后,12月2日北京空氣質量將徹底好轉,因此在29日發布了橙色預警(空氣重污染持續3日)。
12月1日晚間,北京城內飄起了雪花,橙色預警將于當晚24時解除。
此前據《新京報》,北京市環保局應急處處長王斌稱,27日市環保監測中心對空氣質量趨勢進行了研判,預計29日擴散條件會出現好轉,達不到重污染程度。因此北京根據相應條件啟動了重污染黃色預警。
28日監測中心再次研判,確認29日午后到晚間空氣質量好轉,但全天整體空氣質量為中度到重度污染,之后兩天將持續重污染。因此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把預警升級到了橙色。由于12月2日北京空氣質量將徹底好轉,因此已經不具備升級至紅色預警的條件。
“預警是以預測為基礎,我們現在說達沒達到(紅色預警標準),一般都是回頭看過去幾天的污染級別。”12月1日,北京環保局一位人士說: “但實際上,預知能力受到技術手段等方方面面限制,在時間節點、空間節點、污染程度上,和實際污染程度會有出入。”
實際上,29日下午確實污染濃度下降了,在近300微克/立方米的基礎上,下降了約100微克/立方米,城區一度落到四級中度污染水平,30日凌晨零點到上午時段,北部地區和城區一度落到良好級別,這跟預測大致相符。
但是,由于前期污染物濃度太高,消減時段不夠長,所以污染物的消減效應不好。
中國環科院副院長、大氣物理科學家柴發合詳細解釋了此次重霾過程,并稱這次氣象條件之不利,前所未有,比2013年1月和2014年2月兩次重霾條件還要惡劣。
“以北京為例,中間有過污染物濃度下降的過程,但馬上被強南風推了回來,同時大氣上層有個非常強的逆溫層。到了11月30日,這個厚度基本上是300米。這對大氣污染物擴散十分不利。”柴發合說。
《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修改過三次。按照2015年3月發布的最新版本,空氣質量指數在200以上即為重污染。根據預測空氣重污染持續時間為1天、2天、3天和3天以上,分別為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預警。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