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巴黎記者 李斌
12月13日舉行的法國大區選舉第二輪投票,14日公布了部分結果。法國右翼共和黨拿下七個大區,而執政黨社會黨拿下五個,好于媒體預期。而令人頗感意外的是,主張排外、反移民、反對申根協定的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未能在任何一個大區獲勝。
此前在北部-加萊海峽大區呼聲較高的法國極右政黨國民陣線黨首瑪麗娜·勒龐,及其侄女、有望拿下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的瑪麗安·馬雷夏爾-勒龐,均在第二輪中以微弱劣勢落敗,兩個大區均被右翼共和黨贏得。
五個數字說明法政壇已呈三足鼎立之勢
《解放報》用五個數字簡單總結了此次大區議會選舉。第一個數字是“0”,第二輪投票中,法國極右政黨國民陣線未能贏得任何一個大區。第一輪投票中,國民陣線在六個大區中支持率第一,全國總支持率第一,在兩個大區支持率超過40%,遠遠領先其余對手。但第二輪中,執政黨號召民眾和左右兩黨共同抗擊極右,使得選民投票率由50%上升到60%,正是這兩個顯著的變化使得劇情發生反轉,國民陣線候選人全部被兩黨候選人擊敗。
第二個數字是“356”。盡管極右沒能在任何一個大區取得多數地位,但共取得了356個大區議員席位,是上次選舉的近三倍。2010年,國民陣線只取得了118個席位。
第三個數字是“6820147”,這是國民陣線在第二輪投票中獲得的選票,682萬選票對于一個登記選民只有4000多萬、投票率60%左右的國家來說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幾乎占到了有效選票的30%,這進一步說明了法國已經告別“左右共治”,迎來了“左、右、極右”三足鼎立時代。
第四個數字是“45.2%”。極右政客瑪麗安·馬雷夏爾-勒龐在參選大區的支持率是45.2%,盡管落敗,卻是國民陣線候選人在選舉中取得的最高支持率。值得一提的是,出生于1989年的瑪麗安只有26歲,在政壇只是剛剛起步,她在落敗后表示:“我們已經創造了歷史,未來我們不會止步?!?/p>
第五個數字是“-10.2%”。在巴黎所在的法蘭西島大區,極右的支持率相比第一輪驟降了10.2%,法國媒體分析認為,首都地區新移民較多,第二輪可能有很多擁有選民資格的新移民前往投票阻擊極右候選人。
法國媒體在分析此次大區議會選舉的結果時認為,極右“惜敗”實際上是一場“大勝”,而傳統兩黨的“慘勝”卻是一場“大敗”。
選民不滿傳統兩黨但仍不能接受極右上臺執政
據《解放報》報道,第一輪投票僅有50%的選民參與,而第二輪有60%的選民參與,正是這多出的10%影響了最終結果。一名法國選民在網上留言稱,“第一輪投給極右翼是為了給執政黨(社會黨)一個警告,法國選民第二輪不會投給極右。”據《解放報》報道,社會黨和共和黨雖然成功阻擊了極右政黨,但在選舉結果出爐后仍保持低調,外界認為,極右未能拿下任何一個大區,但在第一輪投票中取得支持率第一,足以讓兩大傳統黨派顏面盡失。該報還分析認為,國民陣線此輪選舉中雖然未能取勝,但絕不能算輸,未來將給傳統兩黨的地位帶來較大威脅。
法國媒體認為,在2012年以前,國民陣線作為一個極右政黨是絕對的非主流小黨,該黨宣傳“反歐元、反歐盟、反移民”的口號,與法國憲法的主流價值觀相反,與歐盟發展的大方向也背道而馳。但就是這么一個非主流小黨,卻在近年飛速崛起,在多個重要的地方選舉中支持率接近或超過30%,與傳統兩黨呈三足鼎立之勢。盡管此次國民陣線未能控制任何一個大區的議會,但其穩健、迅速的上升勢頭卻令人震驚。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國民陣線支持率較高的兩個大區:北部-加萊海峽大區和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有著一些共同點。首先,兩個大區都是法國人口較為密集、產業工人數量較多的地區;其次,兩個大區都有移民壓力,北部-加萊海峽大區內有英法海底隧道,每年都有大量非法移民聚集在此試圖偷渡,給當地治安帶來較大負面影響,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面朝地中海,每年接納大量來自北非的移民,當地政府未能妥善安置,大區首府馬賽治安環境較差,偷搶事件橫行;最后,兩個大區都擁有較高的失業率,民眾對傳統兩黨都充滿失望情緒。
法國戰略學家弗朗索瓦對記者說:“此輪大區議會選舉的結果代表了法國選民的心態。一方面,選民投票給極右翼是為了表達對傳統兩黨的不滿;另一方面,選民在第二輪中未能給極右政黨取勝的機會,說明法國選民從心態上還不能接受極右上臺執政。選舉結果既警告傳統兩黨,也阻止極右上位,這代表選民目前矛盾的心情。”
法國選民在社交網站上的留言印證了弗朗索瓦的分析,網友杰拉德說:“第一輪投票極右獲勝對傳統兩黨是個警告,但法國人不會在第二輪讓極右上位?!本W友阿凡達認為:“極右代表了草根政治,法國選民對傳統兩黨主導的‘精英政治’下的社會非常失望,希望新興政黨能帶來一些改變。”威爾弗里德則稱:“極右是成長中的政治力量,不得不承認,他們未來可能會走向權力中心?!?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