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將進入“萬億俱樂部”、創新能力達到全國一流、規劃建設國家級新區、高中教育免收學雜費、與武漢南昌等城市實現社保等互聯互通、新橋機場二期工程將啟動……昨日,在中國共產黨合肥市第十次代表大會2015年會議上,審議通過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決議,不僅提出“高大上”的發展目標,更有“接地氣”的民生大動作。同時,大會還審議通過了關于市委工作報告的決議和關于市紀委工作報告的決議。
創新發展
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合肥將實施基礎創新工程,搶占世界科技制高點,提高全超導托卡馬克等三大科學裝置性能,爭取在肥布點建設新的國家大科學裝置和國家實驗室,打造世界一流的大科學工程和設施集群。
哪些科技是合肥的發展重點?記者了解到,合肥擬在核聚變和等離子體、量子功能材料、物質與生命交叉等領域取得重大科技突破,在信息安全、生命科學、環境科學等前沿領域催生變革性技術與產業。
同時,還將大力推進重大基礎研究和前沿高新技術研究成果工程化、產業化,重點推進量子通信、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智能語音、機器人、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裝備等產業創新平臺建設。
打造一批世界級產業集群
合肥將實施《加快創新轉型升級發展行動計劃》,重點打造十大主導產業,建設一批國際先進、全國一流的產業集群,基本建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產業新體系。
同時,合肥將著力打造新型顯示、智能語音、光伏、生物醫藥等世界級產業集群。
在打造國內一流的國家級產業集群方面,合肥將聚集集成電路、量子通信、新能源汽車、機器人、軌道交通、燃氣輪機、高端數控機床、精密制造、高端醫療裝備等重點領域。同時,加快發展新材料、節能環保、應急等新興產業,著力培育未來先導產業。
城市品質
規劃建設國家級合肥濱湖新區
規劃建設國家級合肥濱湖新區,全面落實國家重大改革發展任務,全方位參與新一輪產業分工,聚焦優質要素資源,打造全國創新改革試驗區、高端產業集聚區、生態文明先行區、產城融合示范區、合肥雙節點城市核心區,大力提升新區綜合實力、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成為引領合肥都市圈創新轉型升級的主引擎、支撐帶動安徽崛起的增長極、長三角雙向開放新窗口。
打造比肩寧杭的高品質城市
城區全力打造國際化都市區的核心區、高端服務業的集聚區,開發區全力打造創新創業的引領區、產城融合的示范區,打造比肩寧杭的高品質城市。加強城市空間規劃,加快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推進基礎設施向地下延伸,建設海綿城市。強化城市風貌設計,打造精品街區,留住“合肥記憶”。
以中心城區標準,建設合肥東部、南部、北部三大城市副中心,東部副中心打造成為融入長三角重要節點,南部副中心打造成為合桐一體化的重要節點,北部副中心打造成為合淮同城化的重要節點。
推進“撤縣建區”“改縣設市”
環巢湖十二鎮將成為“新型小城市”。合肥將以中心鎮、環湖十二鎮為重點,加快完善基礎設施,提供公共服務能力,促進產業人口集聚,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生態環境優良、社會事業進步、功能設施完善的現代新型小城市。
合肥將穩妥推進“撤縣建區”“改縣設市”,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賦予新市鎮與其定位相匹配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四通
八達
新橋機場二期工程將啟動
合肥將按照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的定位,全面提升港站樞紐服務功能,高水平推進鐵路、公路、航空、水運和軌道交通的有機銜接和多式聯運,建設綜合性物流基地和交易中心,發展樞紐型經濟。
構建完善“米”字形高速鐵路網,新建和改擴建一批高速公路、高等級公路,全面建成直達國內主要城市群的快速交通網絡。推動建設江淮運河,提升合裕線等通江航道等級和港口功能,構建“一主兩支八線”航道網,建成內陸地區重要的集裝箱中轉樞紐港和江淮航運中心。
實施新橋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加快發展通用航空,逐步建成區域性國際航空港。加快高鐵西站鐵路樞紐建設。
與長三角長江中游城市建立“兩小時通達圈”
合肥將對接長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城際交通網絡固話,建設以合肥為中心、聯接全省的城際鐵路網,基本實現合肥與城市群主要城市之間兩小時通達。推進合肥都市圈交通一體化,加快構建“十二縱十橫”一級公路網,建成以合肥為核心的一小時通勤圈。
開放合作
與長江中游城市實現社保等多個領域互通互認
合肥將推動與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強化與武漢、長沙、南昌等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領域互通互認。
合肥將全面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強化與滬寧杭等中心城市互動發展,推動合肥上海雙城戰略合作,在共建產業園方便實現突破。
合肥經濟圈將迎來“升級擴容”
合肥經濟圈將迎來擴容。將加快合肥經濟圈向合肥都市圈戰略升級,制定實施《合肥都市圈發展規劃》,推動合肥都市圈擴容,大力推進規劃共繪、交通共聯、市場共構、產業共興、品牌共塑、環境共建、社會共享,全面提升都市圈整體實力與綜合競爭力。
環境
醫衛
推進市民健康檔案
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引進培育高端醫療資源;推進市民健康檔案……對于寫入合肥“十三五”規劃的“電子健康檔案”,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戴夫尤為欣喜。“前不久,國家衛計委從全國抽了16家醫療單位到美國進行交流,我就注意到他們的病人到了醫院沒有病歷,而是每個人都有一個‘隨人走’的電子健康檔案,只要一個編號,醫院就能看到病人從出生到當前的健康狀況、病史也一目了然。”
他建議說,全市推進的電子健康檔案,不能僅僅是階段性的體檢報告,而是建立個人終身的健康檔案,以后,合肥市民走到北京、上海等外地就醫也只要報上一個編號或者身份證號。
探索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今后,合肥市將探索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打造“抬頭見藍天,低頭戲清水”的城市。
根據“十三五”規劃,合肥市將探索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探索建立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止區域聯動機制,實現區域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同時,建立健全污染物排放信息公開制度和監督制度。探索建立區域生態補償機制。
建立健全陸湖統籌的環境監測預警和管控機制,落實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建立統一的實時在線環境監控體系,嚴肅查處環境違法違規行為。落實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教育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免除普通高中學雜費
在教育方面,合肥市“十三五”規劃中同樣端出了系列“民生大餐”,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免除普通高中學雜費”。
在全面實施9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本次規劃中特別提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免除普通高中學雜費”。對此,合肥市教育局局長徐靜平解釋稱,規劃中的“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指的是絕大多數適齡學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政府提供足夠的條件滿足需求,但“普及”不等同于“義務”,并不意味著義務教育從當前的9年向12年“延伸”。
對學生和家長而言,更“實惠”的應該是“免除高中學雜費”。如今,一位高中生的每年學雜費有多少?記者從合肥市教育局下發的“2015年合肥市公辦學校收費項目”中查詢到,目前城區內普通高中的學費標準為350元/生/學期;市級示范高中的學費標準為700元/生/學期;省級示范高中的學費標準為1000元/生/學期;除此之外,課本費按實際定價結算,作業本費也按市場定價。
“實際上,從2015年春季學期起,合肥市公辦中等職業教育就已經全面免除學雜費,這也屬于普通高中免學雜費的一部分。”她解釋說,今后,普通高中免學費所需資金將由財政統籌安排,分級負擔。“全市范圍內全面免除普通高中學生學費,涉及的‘大盤子’到底有多大,目前我們還在統計中。”
推進學歷和技能等級“雙學歷”試點
職業教育方面,“十三五”期間,合肥市將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規劃建設具有國際水平的區域職教高地。
比如,推動合肥現代職業教育集團的發展、堅持產教結合、校企合作、國際合作、加快建設磨店高教基地、公共實訓基地。同時,積極支持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學校建設等建設成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深化人才分段培養試點,推進學歷和技能等級“雙學歷”試點,實現職普融合貫通發展,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
同時,加強校地合作,支持在肥各類高校加快發展,中科大建設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支持合工大、安徽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高校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學科;積極推動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支持合肥學院爭當全國應用型教育引領者。
提升國民教育水平上,將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積極發展遠程教育;大力發展社區教育、支持發展開放大學、老年大學、社區大學,暢通終身學習通道。
新合肥四中將亮相濱湖
位于城隍廟附近的老合肥四中將迎來“新生”。昨日,記者從大會分組審議現場得知,不久后濱湖將再添一所普通高中即新合肥四中,新校規劃建設90個班并允許寄宿就讀。
合肥四中從2009年開始就逐漸從合肥人的視野中消失了。而不久后,新合肥四中將亮相濱湖,作為優質教育資源的補充。
根據規劃,新合肥四中位于天津路和洞庭湖路交口西北角,占地190畝,設有90個班、每個班可容納45到50人;該校另設有學生宿舍,允許寄宿就讀。除圖書館、食堂、洗浴、藝術樓、體育館和體育場外,在體育場地下還設有停車場,供教職工和家長使用。晨報記者劉淑劉梅梅(合肥在線-江淮晨報)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