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災區巨變溫暖和希望在娘娘壩生長
記者 周文濤 孫鎮
兩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暴洪泥石流災害襲擊了秦州區娘娘壩,房屋倒塌,家園盡毀……在新的一年來臨之際,曾經經歷災難的娘娘壩,現在好嗎?帶著疑問,記者奔赴災區,見證災區重建的奇跡,感受災區人民的生活。
2015年12月29日,農歷年十一月十九,秦州區娘娘壩鎮逢集,集市上各種商品琳瑯滿目,十里八鄉前來趕集的人熙熙攘攘,街頭的生意人吆喝聲十分響亮。
(受災后)
這里的繁華,曾在2013年夏天被暴洪災害毀于一旦。當年娘娘壩鎮先后遭受了四次暴洪災害,突如其來的暴洪泥石流致全鎮大片農田被淹、堤垮路毀、房屋倒塌,多個村莊成為孤島……
洪災的陰霾已過去兩年多,如今走進娘娘壩,記者感受到的是一連串的“奇跡”。
(受災后)
(重建后)
“這些石料和木料都是準備過完年蓋新房子用的。”正在自家院里收拾石料的榮光村村民劉四虎告訴記者,“最艱難的日子我們都扛過去了,還有啥事能難倒咱,看著鄰里鄉親都蓋起了新房,大家都平平安安地過上了好日子,我也打算翻過年就蓋新房。”
娘娘壩災后重建采取整村搬遷和分散自建相結合的方式。為了減輕農民的負擔,秦州區政府對每個自建戶給予2萬元的資金補助,幫助受災群眾住房重建,保證受災群眾全部住進新房。在榮光、柳林等受災村,村民們不等不靠,提早開始重建,大部分村民的新房已建成入住。
(受災后)
(重建后)
站在娘娘壩鎮一側山上,會看到兩山夾一川中間有一座在城市中多見的住宅小區,這里就是錢家壩災后集中安置區。走進小區,紅瓦、白墻、青磚的住宅樓錯落有致,綠化植物、景觀小品、路燈、車輛出入門禁系統等設施一應俱全。自由飄帶式的道路將一幢幢樓房串聯起來,整個小區看起來猶如一座風情小鎮。
據了解,錢家壩安置區規劃安置632戶,安置人口約3000人。主要用于安置柴家莊、馬家壩、小南峪等18村暴洪災害嚴重的村莊。小區已基本完工,房屋也全部分配到戶。小區全部建成后將成為一處山水相融、人與自然和諧的天然氧吧生活區。
僅僅兩年多的時間,這里的群眾以不等不靠的心態參與重建,這里的黨員干部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重建。僅僅兩年的時間,這里沖毀的河道已經被治理得美觀有序,受損道路通暢平展煥然一新,新建房屋拔地而起,曾經布滿淚水的群眾臉龐又綻放了笑容,溫暖和希望正在娘娘壩的青山綠水間生長……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