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首頁 > 傳真 > 正文

農民工一家兩代人打拼35年 終圓武漢買房夢

農民工一家兩代人打拼35年 終圓武漢買房夢

湖北日報訊 圖為:鮑國華一家在小區樓下眺望新家,滿臉喜悅(從左到右為鮑國華夫婦、鮑家衡與女友)。(記者 倪娜 攝)

記者 楊麟 胡蔓 通訊員 張芬 吳忌

武漢市漢陽區四新南路上,一套總價近80萬元的96平方米商品房,承載著鮑國華一家的夢想。

6日中午,鮑國華一家特意邀上記者,一起去看他們的新居。

進了屋,摩挲著雪白的墻壁,愜意寫在鮑國華的臉上:“房子雖不大,但畢竟在武漢有窩了。”

今年51歲的鮑國華是孝感市孝南區西河鎮人,16歲就外出打工,憑借著聰明勤勞,練就一手木工好手藝,現在中建三局武漢塔子湖城中村改造項目工地上擔任木工組長,兒子鮑家衡在工地上任現場管理員。

望著窗外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回頭環顧自家的新房,鮑國華的眼神里透露著滿足:“我在武漢打拼35年,兩代人的努力,終于圓了買房夢。”

35年的“木工生涯”,鮑國華不僅一步步積累起財富,也見證著技術的進步。“我在工地上主要負責做澆灌混凝土的模具,剛從業時,模具全部用實木打造,不僅浪費自然資源,而且木質模具很沉,影響工作效率。隨著技術革新,木質的模具變成了九夾板、鋁板,不僅規避了實木易變形的缺點,同時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現在一天忙下來,再也不腰酸背痛了,收入也節節升高!一個月有6000多元呢!”鮑國華自豪地說。

10年前,哥哥的一句玩笑話,深深觸動了鮑國華心底的酸楚:“你在武漢打工多年,親手建起了一座座高樓,可在這個城市里卻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武漢買房。

為了早日實現買房夢,鮑國華帶動一家人外出務工。2011年,鮑家衡從武漢市建設學校畢業后,在同一工地從事現場管理,每月收入近5000元;妻子則在工地負責清場,每月收入也有近3000元。不但一家人能團聚,還有1萬多元的家庭收入。

2014年,他們又將買房提上日程。去年10月,鮑國華拿出打工多年積攢的23萬元付了首付,每月2700元的月供則由兒子鮑家衡償還。

鮑國華說:“現在國家政策越來越好了,我們也可以在城里買房,成了城市人。”

24歲的鮑家衡身上早已不見農民工的影子,微信、微博等運用嫻熟,相比父輩,他更渴望成為一名真正的城里人。

如今,鮑家衡已在這座城市收獲了愛情,女友劉玉玲在一家勞務公司工作。鮑家衡說:“買房讓我的生活更有奔頭,感覺與這座城市更親近。新的一年,我打算考個建造師證,努力提升自己,更好地融入城市。”

鮑國華說,自己年紀大了,多虧工地機械化程度高,還能再干些年。現在,老家那邊也蓋起了小樓房,城際鐵路的開通把“孝感家”和“武漢家”拉近了,“退休后,我就在兩頭換著住,享清福!”

(湖北日報)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