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糟糕的歷史與優美的文學”文學沙龍上,史航、嚴歌苓(中)、高曉松談《扶桑》。
出版社供圖▲
為紀念嚴歌苓的《扶桑》出版二十周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這部小說的紀念版。3月6日,一場名為“糟糕的歷史與優美的文學”文學沙龍在北大舉行,嘉賓高曉松透露,他已購入《扶桑》的音樂劇改編權,會比百老匯的《西貢小姐》更加現代。談到“扶桑”遭遇的苦難,嚴歌苓覺得這個人不想要別人給予的解放,而是選擇用自己的方式解放,沖破了女性的枷鎖。
◎談扶桑
中國女人像土地一樣強大
小說《扶桑》發表于上個世紀90年代,講述了一個中國女人扶桑為尋夫跟隨大批勞工來到美國舊金山,因生活所迫淪為妓女,并與美國少年克里斯產生了一段糾結的愛情。那時嚴歌苓只身赴美國學習寫作,她參觀了一個關于“中國移民歷史”的陳列廳,迎面是一個衣著華貴、神態雍容的女子巨幅照片,“有一種神秘的東西在她身上,旁邊的白人對她的回頭率非常高,有驚艷、有狐疑。”在查閱了資料后,嚴歌苓得知這是當時被賣到舊金山的3000多個中國姑娘中最有名的一個。
故事中,嚴歌苓融入了東西方文化、倫理、價值沖突。嚴歌苓說:“小男孩代表了基督教的男性,他想救贖女子,但與情欲混為一談。扶桑只要他情感中愛的部分,而不是要被拯救。”扶桑的遭遇是一部“苦難史”,書中流露出憤懣,她說:“如果現在再寫這個故事,我可能不會那么氣憤了,或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覺得東西方的很多觀念很難調和。”
扶桑對西方白人的吸引力,是觸動嚴歌苓創作的靈感。不過,真正為這個人物注入內涵的源自嚴歌苓身邊的一位中國女性,“她是我前夫的媽媽,也是著名作家李準的太太。”李準夫人身上呈現出的是中國女人身上對苦難的那種寧靜,它不是逆來順受,而是遭遇了苦難之后“她們還怕誰”的那種精神。因此,嚴歌苓覺得扶桑想要的不是白人給予的那種“解放”,“什么是枷鎖?就是‘你讓我做那樣一個人,你認為我應該這樣做人’,你的生活方式、道德標準,實際上把我放進了另一種枷鎖里。扶桑最后選擇回到唐人街的妓院,這是她給自己的自由。中國女人的這種強大像土地一樣,你可踐踏,但是你毀不掉。”
◎聊改編
十幾年前的鞏俐最適合演
高曉松在《曉松奇談》欄目中不止一次地贊頌《扶桑》。他透露,已經購買了《扶桑》的音樂劇版權,“這個題材有點兒像《蝴蝶夫人》和《西貢小姐》,但是《西貢小姐》講的種族問題現在看太過時了,而《扶桑》就很現代。”
“在中國文學中,杜十娘也好,還是所有的女性人物也好,到最后都需要愛情,或男人的視角來救贖,《扶桑》這本書顛覆了千百年來中國人寫女性的傳統,這個女性終于可以站出來說,‘謝謝大家,我不需要你們來救贖’,這是給我最震撼的地方。”高曉松表示,音樂劇不會采用現代與古代交替的結構,而是按照故事的主線發展,刪去一些根枝末節的東西。
很多讀者關心《扶桑》
何時能改編成電影?嚴歌苓透露,很多年前好萊塢的一位制片人想改編,還要請陳沖做導演,“這個劇本不好改編,我寫過一稿劇本被斃掉了,現在投資方還出現了些問題。”哪個演員適合演扶桑?嚴歌苓說:“如果倒退十幾年,我覺得鞏俐最合適,她眼睛里有一種很‘懵’的狀態,一個是懵懂的懵,還有一個意思是萌。”
記者 田超
文章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劉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