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鈔票資料圖。資料圖攝
印刷鈔票資料圖。資料圖攝
空間不足30平米,四周全由磚頭和石灰砌成,墻壁及屋頂上的縫隙被水泥密封。這座壁壘森嚴的地下建筑就是中國人民銀行三大前身之一的北海銀行地下印鈔廠遺址。
記者14日探訪了位于山東臨淄皇城鎮許家村的北海銀行地下印鈔廠遺址,走進一處破舊的院落,記者看到村民們正把一筐筐黃土從遺址挖掘現場傳遞出來。
隨著清理工作的進行,位于地下10米處的洞室逐漸露出了真面目。據悉,北海銀行1938年在山東臨淄籌建,與后來成立的華北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并稱為中國人民銀行的三大前身。
據當地村民介紹,地下印鈔廠面積不大卻有兩個洞口,均隱藏在當時的農戶家中。一個設在地下室西北方15米遠的“許同芳家”空閑院西屋內,另一個設在地下室東南方40多米遠的“許紹先家”舊樓內的西墻下,拉開假壁墻,打開方形石板才可進出。為了掩人耳目,兩個入口相距近百米之遙。
“這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北海銀行地下印鈔廠舊址”,臨淄區委辦公室黨史科科長劉晨芳介紹說,在抗日戰爭時期,為鞏固山東地區的經濟基礎,中國共產黨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金融機構,北海銀行地下印鈔廠遺址1940年在當地村民的幫助下,歷時4個月竣工。北海銀行在戰亂中慢慢成長。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印鈔廠投產后,僅有的11名工人晝夜輪班作業,進行人工裁紙、刻字、印刷、包封等工作。印刷的鈔票稱為“益壽臨廣流通輔幣”,票面有1角、5角、1元等幾種。
作為曾在此處幫工2年的“老員工”,95歲的尚孝和看到印鈔廠恢復往年模樣后表示,“70多年前,我就是在這里保護印鈔設備的。”
北海銀行印鈔廠遺址的發現讓許家村不再平靜,當地不少耄耋之年的老人也開始回憶起“過去的故事”。87歲村民許龍章說,北海銀行地下印鈔廠雖然隱蔽,但在日常印刷過程中,銀行的員工還是免不了與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閑院子有一個空屋,里面擱著口棺材,如果有了情況,人們就把棺材蓋在洞口”。
談及遺址未來的保護與發展工作,皇城鎮黨委書記劉恩惠告訴記者,目前北海銀行地下印鈔廠遺址已基本發掘完畢,但遺址內空無一物,亟待相關資料和文物的填充,“現在我們利用遺址附近的5所古宅建成展覽館,用照片和文字講述北海銀行在臨淄的這段歷史,另外鈔票和印鈔設備等文物也在搜尋中”。
從1940年11月落成,到1941年4月遷走,北海銀行許家地下印刷所共印制票額1000萬元左右。“北海幣”發行后,因其價值穩定、信用可靠,當時東至廣饒、壽光,西至鄒平、長山,南至臨淄、桓臺,北至高苑、博興、蒲臺、墾利等地流通順暢。
作者 曾潔 張迪 曹元良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