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街亭繪丹青
——記農民畫家韓寶良先生
作者 董小飛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街亭古鎮是一個人杰地靈,文人輩出的靈秀之地,著名書畫家牧歌就誕生在這塊沃土之上,一代畫壇宗師董晴野也在這里完成學業并長大成人,農民畫家韓寶良就出生在這里。這里東柯河蕩漾,南倚天水名勝麥積山、仙人崖;北峙石門、千佛洞。左側有佛窯、石蓮谷;右側有溫泉度假村。前有詩圣杜甫東柯草堂,后有佛教圣地凈土寺,更有街亭溫泉湯峪其中。在韓寶良幼小的心中,街亭就是一副精美絕倫的天然山水畫。街亭是隴右重鎮,文化底蘊深厚,自古就出名人畫士,在文化的熏陶之下,韓寶良喜歡上了畫畫,這在無形中影響了他的愛好。
韓寶良早年喪母,家里貧寒,姊妹六人在爺爺奶奶撫養下長大成人,在姊妹六人中,韓寶良排行老六,懂事后他更得到了姐姐的扶持,也為他十五歲開始畫畫創造了條件。在街子中學上學時,韓寶良勤于素描學習,為以后的發展打好了基礎。畢業后,韓寶良自學高中及大學美術教程,對美術的理論有了較深的理解。農村的生活是清閑而又忙碌的。每到清閑時間,韓寶良便帶著筆和本子一個人到自家田里及街亭有名的皇家峽進行寫生,隨著時間的推移,韓寶良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也激發了他的創作激情。他的性格內向,平時也沒有什么特別愛好,畫畫便成了他在勞作之余唯一的追求。韓寶良最初喜歡畫花鳥及人物,后來把興趣轉移到了山水畫上,這個轉移起了幫助的是他的啟蒙老師董芝慰老師。他指導韓寶良說,“畫要在光線最強的時候畫,畫畫的方向是在尊重傳統的方面進行藝術創業,在山水中錘煉藝術的修養,山水畫才是中國傳統畫的長久議題”。從此,韓寶良把更多的感情融入了山水畫中,把研習《芥子園畫譜》當做了今生唯一的研究方向,這一堅持就是33年。
為了生計,韓寶良在生活的滾爬當中,憑著扎實的藝術功底,闖進了寺廟繪畫、塑像的領地,出色地完成了幾個大寺院的彩繪和塑造工作,贏得了當地群眾的贊許,同時加深了自己的藝術素養。身居斗室而胸懷街亭山水,韓寶良閉者眼睛也能數清街亭各處秀麗的風物,閑暇時候韓寶良更能把當地名勝仙人崖、麥積山、石門做最好的拼圖,融入他的山水畫里,這是甘肅天水畫界一個創舉。生活在街亭農村的韓寶良,幾十年來一直筆耕不綴,畫山水也在畫自己,把自己畫在街亭的山山水水當中。農村雖然清苦,在他的山水畫長廊中無不透析著對家鄉的深情,對故土的依戀和對生活的贊美。
韓寶良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不會包裝自己,不會推銷自己,如今48歲的他,隨著生活的改善,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創作。現在韓寶良還堅守著老師的教誨,依然用功于《芥子園畫譜》,他期待厚積薄發、提高悟性,爭取在傳統的道路上有一個自發突破,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這里筆者相信,藝術總是給有毅力的人敞開,因韓寶良的堅持,他總會有一個好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