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惠寶德書法有感
南玉璽
耕耘數十年, 精研諸家法。街亭一枝秀,東柯誕名家。
從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變成一個書法愛好者
----------記東柯書畫院院長惠寶德先生
作者 董小飛
惠寶德身上全無一點藝術家的特征,身為東柯書畫院院長的他更像一位樸實的農民,其實惠寶德確實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但這個農民多年來以發展當地文化事業為己任,籌備成立了東柯書畫院,動員村里和周邊村40多位書畫家入會,定期舉辦筆會和展覽活動,使得他居住的村子吳家寺村享譽了書畫村的美譽,這在甘肅天水大多數地方及東柯谷周邊其他村里是獨一無二的。惠寶德以一個農民的身份,干出了超越農民生活圈子的事業,所以說惠寶德又不是真正的農民,雖然他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植天水花牛蘋果,像東柯谷其他村民一樣整天忙忙碌碌,與土地打成一片。
著名書畫家杜廷楹啟蒙
吳家寺村坐落在杜甫天水東柯杜甫淹留地---東柯谷中段,此地東柯河水蕩漾、人杰地靈,獨享街亭地理之美奇。惠寶德從小就生活在這里,這里自古文化氛圍濃厚,有著沒書畫過年沒味道的書畫傳統,每逢看著大人們央求書畫家為自己打造墨寶時,惠寶德都深羨不已,立志長大后當一位讓人崇拜的書畫家。特別是當著名書畫家、縣文化館館長杜廷楹先生來村里寫字時,他就萌生了拜杜廷楹為師的念頭。生活中,機會總是找有準備的人。有一天,杜廷楹和惠寶德父親成了好朋友,從此以后杜廷楹經常來他家走動,有時也在他家進行創作,惠寶德抓住這一機會,向他討教了握筆、選貼、臨貼的方法和竅門,達到了書法啟蒙的作用。
何可仁指點
當時,惠寶德家是很困難的,練習書法,紙張問題就成了大問題,無奈之下他只好用樹枝在地上畫字,這一切都看在村里老藝人何可仁老先生的眼里,有一天何可仁老先生叫他在自己家的方磚上用毛筆練字,這樣一下解決了紙張問題,同時增強了自己的腕力。隨著自己功力的增強、生活的改善,惠寶德父親刻意給他買來了宣紙,這個時候何可仁老先生給他教會了章法、布局和贈送了他兩枚圖章。從此以后,惠寶德的書法中堂出現在好多村民的家里,惠寶德從此成了吳家寺村書法家之一,而且是最年輕的。
榮寶齋培訓
七十年代末,惠寶德從街子中學畢業,遺憾的是沒能順利考上高中,他只好和其他同學一樣回家務農。在這漫長的時間里,惠寶德和其他人一樣照樣娶妻生子,生活視乎與其他人沒有什么兩樣,惠寶德沒有其他特別的愛好,習練書法成了打發業余時間的唯一愛好。幾十年時間里,他研習了二王、歐體、柳體字體,達到了忘我的境界。平凡的生活中,惠寶德用書法宣泄自己的情緒,不管有多煩惱的事,筆毫一揮,面對洋洋灑灑的漢字,惠寶德一聲長嘯,所有的不快頓時釋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惠寶德的字漸漸脫俗,有了全新的氣象。200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惠寶德搭上了去北京的火車,在榮寶齋接受了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為期20天的書法培訓。在孫克等導師的教導下,惠寶德的書法有了很大的提升,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的作品呈現出了筆墨精煉、功力深厚、氣勢蒼雄的境界。
成立東柯書畫院
在藝術的道路上,有耕耘就有收獲。隨著他的藝術突飛猛進,藝術眼光已然從他自己的身上,投放到了全村、乃至東柯谷的所有地方。東柯谷是杜甫淹留街亭大地并完成詩作的地方,東柯谷憑借杜甫“東柯好崖谷”的詩句早已名揚世界。怎樣整體提高這里的文化水平里?這個問題突然進入了他的人生思考范圍。所幸在藝術的探討上,他并不是孤單的,成立東柯書畫院的這一想法一經提出,就得到了當地文化界名人董養正老人的贊許和好朋友、書法家何吉祿先生以及天水花牛集團董事長賈福昌先生、天水新喬房地產開發商董事長喬建生先生等眾親朋的鼎力支持,很快東柯書畫院在東柯谷里成立了,在盛典之際董養正老先生寫漢賦記之,東柯谷書畫家踴躍參會,達到了空前效果,東柯吳家寺村因此被外界稱作書畫村。
任重而道遠
書法的進步是前進與困頓的交替,需要無限的毅力加以堅持。惠寶德院長克服重重困難,書法在持續進步的同時,得到了社會的認可。1995年5月,他的作品在紅軍會師60周年省書協書法大賽中獲得優秀獎,2011年成為東方藝術研究院會員,同年獲得紀念雷鋒誕生60周年二等獎和中國書畫名家大賽中獲得金獎。現下,麥積街亭大開發在即,惠寶德和他的書畫院像一顆奪目的明珠,在唱響文化扶貧的大道上照耀著整個東柯谷,而惠寶德的文化事業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