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首頁 > 綜合 > 正文

山東一村子30年堅守5角份子錢:給多了必退

山東一村子30年堅守5角份子錢:給多了必退

南太合村的一份禮單上,全是五毛錢的“份子錢”。

不管誰家辦喜事,鄰里鄉親都只隨禮5角錢。這種事情發生在當今,你相信嗎?

這樣的“稀奇事”,就發生在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鳳凰鎮一個普通的村莊——南太合村。更為“稀奇”的是,這個規矩已在這個不足千人的小村莊堅守了30多年。在不少地方“人情債”負擔嚴重的當下,這一風俗讓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村莊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1 “干份子”就5角錢,多送的要找回去

去年給兒子辦了喜事的村民劉桂美,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當天收禮金的情況:“除了親戚和兒子的朋友同學,村里鄉親有74人來幫忙,每人隨禮5角,一共是37塊錢。按村里的規矩,村里人不吃酒席,中午之前大伙每人領了一盒喜糖就回去了?!?/p>

在南太合村,不吃酒席的份子錢叫“干份子”。劉桂美的娘家在不遠的鳳凰鎮東梧村,嫁到南太合村已有20多年了,在她的印象里,村里的“干份子”一直是5角錢。

這一規矩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聽村里上歲數的老人講,源頭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今年已經82歲高齡的老黨員路洪元,就是當年的見證人之一。

路洪元二十幾歲就當上了村黨支部副書記兼治保主任,在村委會干了35年,對村里“5角份子錢”的形成過程非常清楚。據他回憶,1970年以前,誰家辦喜事就是在家里請親戚吃頓飯、喝喜酒。沒有親戚關系的村里鄉親隨2角錢禮金,不在主家吃飯,但可以領回一個小喜帖和幾個火燒,有時還有幾塊糖。不管禮金多少,隨禮人的名字都會被主家寫在一塊紅布上,掛在屋里最顯眼的位置以示感謝。

到了80年代,物價漲了,村民們就覺得2角份子錢有點低。路洪元等一幫村干部商量后,提議村里的份子錢漲到5角。在這之后的30多年里,一盒喜糖從原本的幾角漲到了6元,喜帖也從幾分漲到了幾角。對辦喜事的人家來說,5角錢的禮金已然不夠這些東西的成本,但干份子卻沒再漲,一直延續至今。

現如今,大家的腰包鼓了,村里很多人覺得再隨5角錢的禮有點不好意思,就拿著50元或100元去賀喜。但不管隨禮的人拿去多少錢,辦喜事的人家都堅持只留5角,多出來的就找回去。有關系好的留下幾十塊錢就跑了,可回頭主家還給他送回去,因為“村里的規矩就是不多留”。

記者問:“這么多年就沒有人壞過規矩嗎?”路洪元說,曾有戶人家在孩子辦喜事時,因5角錢不好找零就把份子錢漲到了1塊。但之后別家再辦喜事,又恢復了5角。“這么多年來漲份子錢的就那一戶,也就這一次。”

2 喜事簡辦,省心省力又省錢

關于份子錢要不要再漲的問題,村里其實也有過不同聲音。有人提議:“別的村都漲到幾十了,要不咱也漲漲?”也有人擔心:“5角錢會不會顯得咱很窮?”但討論來討論去,大家最終認為:“既然是幾十年傳下來的規矩,就不能破。”

在南太合村村民看來,隨禮是一來一往,隨多隨少一個樣。隨的錢多,難免給人帶來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隨幾角錢,既有正常的人情往來,大家心里也舒坦。

村民劉培森說:“隨的份子多了,主家就得安排隨禮的人吃飯,進而大擺酒席,錢不都浪費了嘛!”其實,很多村民對隨禮金額太多所助長的鋪張浪費風氣也都比較反感。

劉培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1年,兒子結婚,他在家里置辦了8桌酒席招待親戚朋友。村里5角錢的“干份子”一共收到103份。如果這些人隨的禮金變成50元或更多,按情理就得留他們吃飯,酒席至少要增加10桌,家里擺不下就得去飯店,一桌酒席至少五六百塊,算下來就得多花五六千塊錢。

村支書李洪海曾參加過外地一個親戚的婚宴?;槎Y當天,流水宴擺了幾十桌,開銷不菲。更讓他吃驚的是,飯菜根本吃不完,有的居然整盤整盤地倒掉。對于一個農民來說,沒有什么比浪費糧食更讓人感到痛心了!

“咱不是說隨5角錢就有多高尚,只是這樣做起碼不攀比、不浪費。咱也不是因為窮才隨的少,而是把喜事的形式簡化了?!崩詈楹Uf。

這幾年,南太合村村委還大力提倡“婚事新辦”、“厚養薄葬”等理念。2011年6月,村里成立了紅白理事會,5名成員都是村里懂風俗、有威望的老人。村里誰家辦紅白事,他們都會去無償幫忙。在村委的倡議下,從2012年1月開始,村里喜事精簡至1天,白事精簡為1天半,白事不唱戲打鼓、不設宴待客。村里人都覺得,這樣辦事,省心省力又省錢。

3 30年堅持,收獲鄰里和諧、民風淳樸

像南太合村這樣辦喜事只隨五角份子錢的村子,如今已很難見到。但據村里紅白理事會成員路榮發介紹,1980年以前,周邊村子隨份子都是幾角錢。臨淄區紀委副書記徐東明回憶起1990年代的結婚情境時也說,當時區里隨份子也只要幾塊錢,宴請親友都是家宴,很少有上酒店里大操大辦的。只是后來,隨著個別人開了頭,在攀比心理的帶動下,風氣才逐漸變壞了。

想想以前辦喜事大多只根據心意隨禮錢,甚至只是贈送一些生活用品,當地一些黨員干部很是感慨。他們覺得,過去對份子錢誰也不講究,錢雖少但情誼重;而現如今,很多地方隨禮的金額越來越高,一些人甚至將收禮金當作一種斂財手段,把錢看得比感情還重,這已經背離了份子錢的初衷。

談及此,李洪海很是自豪地表示:“咱村5角份子錢雖少,但牽扯不到太多利益。大家之間的感情不但沒因此減少,反而更純粹了。所謂‘禮輕情意重’,對隨禮的人來說,不會有任何負擔,卻能表個心意;對辦喜事的人家來說,鄰里鄉親來給自己賀喜、幫忙,也感到高興?!崩詈楹Uf,就憑這一點,哪怕“十里八村沒有哪個像咱村這樣辦喜事賠本的”,“5角份子錢”的規矩也值得堅持下去。

隨份子錢是大家生活中的常事,卻是彼此間感情的黏合劑?!罢且驗椤?角份子錢’這個規矩好,大家才會堅持這么長時間。”村民李洪民表示,大家感情深了,村里風氣也好了,不僅日子過得舒心,干啥事勁都能往一處使。

臨淄區民政局黨委委員徐文亮告訴記者,這些年南太合村大姓之間很少起爭斗、鬧糾紛,村里從未有過欺負外來戶的情況?!按謇铿F在有十五六個姓,姓楊的只有一戶。搬到村里二十幾年了,沒有人因為他家人少而冷落他們。他家有什么需要幫忙的事情,村里人都會伸出援手,和對待本家一個樣?!?/p>

初到南太合村,筆直的水泥路、整潔的房舍、安靜的村莊,讓記者印象深刻。離開時,全村人對五角份子錢的30年堅守,還有那背后透露出的鄰里和睦、民風淳樸,則讓記者對這片土地心生敬意。

記者手記

親朋好友家里有了喜事,上門道個喜,隨個份子錢,是中國人的傳統禮節。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隨禮該隨多少,卻讓很多人頗為糾結:隨多了,經濟上負擔不起;隨少了,情面上似乎過不去。

然而,在南太合村村民眼里,這卻不再是什么令人煩惱的事?!稗k喜事就是圖個熱鬧、喜慶,錢多錢少都一個樣。”看似簡簡單單一句話,其中的道理卻越品越有味。

他們對5角“干份子”的堅持異常執著,甚至可以說有些執拗。多了的就退回去,哪怕只是多了幾分錢。更重要的是,辦喜事的人家絲毫沒覺得退了錢會傷彼此之間的和氣,反而認為“咱們村的規矩就是不能多留,大家都是五角錢,咱不能例外?!?/p>

在采訪中,村支書拿出幾本當地的禮金簿。印在那封面上的一句話讓記者感觸頗深:“禮是您心底深處帶給我們最大的祝福,也給我們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樸實的一句話,正如南太合村質樸的村民和淳樸的民風。當時,在場的一位老黨員笑著附了一句:“禮輕情意重嘛?!蔽液鋈桓械?,這就是傳統文化中的禮在當下的最好注解:“禮”不是排場,不是奢華,而是一種真摯的祝福、純凈的感情。

村民口中沒有大道理,也沒有豪言壯語,他們所做的,就是用默默的行動、代代的堅持把老一輩立的好規矩傳承下去。哪怕這個規矩在有些人看來已經有點“老土”、“不合時宜”,但村民們卻實實在在體會到了它所帶來的和諧氛圍以及濃厚感情。我想,這應該就是堅守的意義所在吧。

專家點評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

“5角份子錢”的規矩為基層移風易俗實踐提供了新典范,為破解人們生活中的“人情困境”提供了新思路。當今,5角錢確實“少”得可憐,但這個規矩的價值卻是任何金錢都無法替代的。這種做法,既讓“份子錢”真正回歸本義,彰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又讓人情交往更加淳樸,不再成為一種心理負擔。這些年來,一些基層干部因婚喪嫁娶大操大辦或借機斂財而觸犯紀律的紅線,其中有不少人就是被所謂的“人情”拉下了水。南太合村30年的實踐表明:不管是觀念改變,還是行為約束,推進移風易俗和正風肅紀,難在革新,重在堅持,關鍵是要尋求社會共識,讓大家都認同新觀念并形成行為規矩。與此同時,要堅持不懈、久久為功,把好的觀念、好的風尚、好的風氣傳承下去,進而形成常態。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