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鐵官湖車輛段出入段線成功穿越百棟房屋
----中鐵十九局集團廣州地鐵十三號線10標施工側記
(記者 ???nbsp; 通訊員 孫云達 焦長洲 于鳳祥 劉志洋)日前,中鐵十九局集團廣州地鐵十三號線10標官湖車輛段出入段線盾構成功穿越100余棟房屋。該項目通過設計方案優化,改明挖法為盾構法,極大地減小了拆遷工程量,同時降低了建設工期及維穩壓力,實現了工程技術、工期及投資的多贏目標。
優化方案設計,減少征拆費用
官湖車輛段出入段線位于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環城路南側,原設計方案采用全明挖施工,房屋拆遷面積達32342平方米,涉及各類民房及廠房,拆遷難度大,初步估算拆遷費高達2.4億元。工程存在較大的征拆、維穩等前期風險,增大了建設工期的不可控性。增城區長羅思源、副區長鄧毛穎、軌道辦主任曹民堅等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廣州地鐵集團領導丁建隆、竺維彬及副總工程師譚文組織設計單位論證,對比各種方案的可行性及優缺點,果斷進行工法變更,改“明挖”為“盾構”,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廣州地鐵在復合地層盾構施工中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沉淀,以長距離小半徑(線路平面半徑250米)、大坡度(線路縱坡30%)盾構隧道淺覆土下穿密集建筑群,將工程建設前期風險內化為工程技術風險,在節約政府投資的同時也通過合理的合同條款規避工程建設風險,開拓了同類型建設項目的新思路。
人、機、地” 協同,房屋“安然無恙”
出入段線以淺覆土方式下穿密集建筑物群,沿線地層地質條件差,隧道洞身及洞頂主要為砂礫層、花崗巖殘積層、中粗砂層、中微風化花崗巖、淤泥質土層等上軟下硬復合地層,地質條件和建筑物環境較差,工程施工風險高。在施工過程中,中鐵十九局集團廣州地鐵十三號線10標項目經理王溯會同業主、監理、設計院等單位領導,精心組織、精細管理,以“人、機、地” 協同理念指導施工,制定了完善的施工技術方案、專項應急預案,建立健全各級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并同當地政府各部門、村委等建立了應急聯絡機制,從技術和管理層面全方位保證項目建設的正常實施。實施全員24小時全天候值班制度,嚴密監控洞內和地面實施狀況,時刻保持與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及房屋產權人的信息暢通。
在盾構掘進過程中,對盾構進行精準控制,留置、分析渣樣,用以指導土倉壓力、出土量、注漿量、注漿壓力等掘進參數的設置,并運用氣壓輔助掘進技術、衡盾泥材料等,提升了掘進技術水平,減少了施工對周邊地層及上方建筑物的擾動,有效降低了工程施工風險,盾構上方百棟房屋“安然無恙”。
陽光地鐵,和諧共建
為了正確解決施工中可能出現的拆遷信訪問題,中鐵十九局集團廣州地鐵十三號線10標項目部積極響應業主號召,開展了一系列以“陽光地鐵、和諧共建”為主題的活動,先后與社區、派出所、學校、村委會、交警等單位簽訂了共建協議書,還為瑤田村義務修建了便橋和一條村道,進一步密切了地鐵建設者與當地居民的和諧關系,促進了工程的順利推進。
正是依靠政府單位的大力支持、廣州地鐵集團領導前瞻性的決策,以及完善的項目管理組織和強大的技術支持,全體參建人員齊心努力攻克了下穿房屋難題,出入段線順利推出了密集建筑物群,實現了房屋建筑無損傷、施工無投訴的目標,成功化解了前期征拆、工程技術、社會維穩及信訪風險。
目前,官湖車輛段出段線已經通過鋼套筒接收工藝順利出洞,入段線計劃6月底出洞,中鐵十九局集團廣州地鐵十三號線10標項目部正全力以赴確保盾構最后沖刺階段的安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