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首頁 > 旅游 > 秦州文旅 > 正文

秦州區打造文化發展新方陣(天之水網)

藉河之水天上來。

甘肅日報記者牛彥君 通訊員裴振剛

近年來,秦州區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著力加強宣傳文化陣地建設和管理,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力量、道德滋養和文化條件。

秦州區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按照“文化發展抓項目、產業聚集抓園區、市場培育抓集群”的思路,以重點項目為依托,謀劃實施地域特色強、品牌效應強、帶動作用強的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在王家磨——西十里片區集中布局建設佳·水岸小鎮、秦州印象、上億廣場等大型文化創意商業綜合體項目,在南山片區規劃建設南山民俗文化古鎮、南山奇特歡樂園、南山滑雪場、呂二溝森林公園、豹子溝森林體驗基地、動物園、金龍山文化旅游園,連點成線,打造南山片區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探索“文化+”“互聯網+”等跨界融合發展模式,按照“互聯網+文化+旅游+金融”的發展理念,建成天水66號文化創意空間,搭建創業、創意、創新、創投文化創客平臺,致力打造可消費、可帶走、可體驗的天水歷史文化,推進文化旅游商品化、市場化、產業化,目前已入駐文化創客及企業46家。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民間民俗工藝品加工等特色產業,著力培育文化產業新業態,舉辦“秦嶺鄉村文化旅游周”活動,按照“文化+旅游+產業”的方式,推動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截至“十二五“末,全區納入文化產業統計的法人單位264個,從業人員6482人,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5.59億元,同比增長17%,占GDP比重3.36%;今年上半年實現增加值3.52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

秦州區以鄉村舞臺為抓手,加強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貧困村鄉村文化場所建設,促進貧困鄉村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完成268個鄉村舞臺建設任務。籌備實施汪川鎮柏母村農村文化大院建設,組建成立鄉村舞臺隊伍268支。完成全區200個行政村的農家書屋補充出版物的配送。“三館一站”建設有序推進,建成“秦州區圖書館”免費對外開放,完成區文化館2011年—2015年信息數據資料庫建設,建立天水市公園小學、解放路第一小學、秦州看守所、甘肅武警總隊秦州區支隊等五個地方圖書流動站。完成“村村通”“戶戶通”后續管理結交工作,積極申報牡丹、楊家寺、玉泉等6個廣播電視無線覆蓋發射臺站,促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得到了加強。完成全省文化資源普查工作。啟動實施隴南書院保護維修項目,完成玉泉觀、賈家公館、北宅子保護維修工程。加大非遺傳承保護力度,成立非遺保護中心,在鄉鎮、街道建立22個非遺保護傳習所,采取拍攝音像資料、收集實物、派人專學等措施,對天水泥塑、荷包、紙制作、風箏、根雕等非遺項目進行搶救性保護。開展春節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展演等活動。舉辦慶“三八”非遺巾幗傳統手工藝作品展,集中展示絲毯、雕漆、剪紙、貼畫等200多個手工藝作品。2015年舉辦“傳承文脈、見證文明”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展示展演活動,設立農耕文化、鄉鎮特色文化和雕漆、木雕、絲毯、陶藝等技藝展示廳,展示天水雕漆、根雕、剪紙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組織秦州小曲、嗩吶、鞭桿舞等民俗展演,展示秦州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今年伏羲文化節舉辦“秦風雅韻”秦州區祖脈文化展示展演活動,以“傳承祖脈禮贊天水”為主題,圍繞“祖脈文化”和“傳統文化”,復原人們記憶中的老街巷、老院落、老物件、老擺設,展示老天水形象,呈現民俗文化歷史。建成鄉村記憶博物館和天水雕漆博物館,設置“詩禮傳家館”“農耕文化館”“耕讀人家館”和“童趣體驗館”等五個展廳,展廳兩側為動態展演區和特色文化產品展示區,大小展品1500余件,全面展示全區非遺保護情況、非遺產品研發和文化產業。

精品文藝創作也得到加強。積極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秦州區精準扶貧第一線、重點項目建設工地、異地搬遷新農村、各風景名勝區等寫生采風。開展書畫藝術進校園、藝術課堂進社區活動,組織協會會員深入學校、社區,為廣大師生、群眾現場創作書畫作品、舉辦藝術課堂,弘揚傳統文化,普及書畫藝術。成立“南山詩社”“五點半詩群”等民間文藝團隊,出版《秦州文藝》《南山詩刊》等刊物。有16名作家出版了個人作品集。區作協會員汪彤的散文《“四舊書屋”的老李》獲第六屆“冰心散文獎”優秀作品獎,青年作家王選的長篇散文《南城根》獲第三屆人民文學新人獎。李曉東等、楊強等區作協會員先后獲麥積山文藝獎。關春明的攝影作品《春到山鄉》獲甘肅攝影最高獎項“奔馬獎”。

同時,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搭建百姓大舞臺,組織賈家寺秦州小曲藝術團等30多個民間藝術團隊,在節假日期間開展群眾性文藝演出。每年春節、伏羲文化旅游節、國慶等重大節慶,舉辦新春文藝匯演、“美麗鄉村行”歡樂送基層、“歡樂送農家”“新春大拜年”“文藝進社區”“文化之春”廣場文藝演出等文藝演出活動。開展“走基層·送文化·惠民生”秦州區社區文化巡禮活動,舉行春節群眾業余演出團隊文藝調演,舉辦“我們的價值觀”干部職工書畫作品展。在鄉鎮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美麗鄉村行文化送鄉親公益演出活動。認真組織“影像絲綢之路——天水攝影雙年展”,共征集作品300余幅,精心篩選61幅參加全市展出。整合挖掘秦州小曲、秦州鞭桿舞等傳統文藝資源,組建娘娘壩鎮社火表演隊、平南鎮嗩吶藝術團等一批極具民間特色的民俗表演團隊,玉泉、秦嶺、天水3個鄉鎮被評為“甘肅省文化藝術之鄉”,平南、皂郊等5個鄉鎮被評為“天水市文化藝術之鄉”。組織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廣場舞、社火展演、小曲及秦腔演奏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群眾的文化自覺不斷提高。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