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外宣辦 辛志鋒)11月21日,秦州區召開土地流轉工作推進會議,總結土地流轉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分析發展現狀,研究形勢方向,進一步形成共識、掌握政策、增強信心、鼓舞干勁,為優化農業結構,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不斷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實現全面小康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市委常委、秦州區委書記雷鳴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由區委副書記、區長劉文璽主持。
雷鳴指出,土地流轉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的根本要求,是培育主導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也是實施“農業穩區”戰略的重要支撐。近年來,秦州區堅持做“活”土地流轉文章,土地流轉步伐明顯加快,規模經營快速推進,特色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土地流轉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一是加強引導扶持,培育了一批加快農業發展的新型經營主體;二是堅持示范引領,搭建了壯大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的有力平臺;三是注重務實創新,探索出了一些土地流轉的好經驗好模式;四是強化制度保障,形成了加快土地流轉的好機制好辦法;五是緊盯致富目標,釋放了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潛力活力。全區土地流轉呈現出規模大、形式多、效果好“三大特點”。同時,土地流轉在農業農村工作發揮了五個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加快了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二是促進了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三是激發了群眾增收致富的積極性;四是有力地增加了農民群眾收入;五是助推了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
雷鳴要求,做好下一步工作,全區上下要“圍繞一個目標,把好兩個關鍵,推廣五大模式,抓好五項具體工作”,推進農業在轉型發展中率先突破。圍繞一個目標:即大力實施“農業穩區”戰略,到2020年,培育農業龍頭企業100個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800個以上、農產品營銷大戶50戶以上、家庭農場150家以上,累計流轉土地面積30萬畝以上。把好兩個關鍵:一是擴面;二是提質。推廣五大流轉模式:一是返鄉能人帶動模式;二是新型經營主體帶動模式;三是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四是土地入股、股份合作流轉模式;五是土地托管、土地銀行流轉模式。抓好五項具體工作:一要抓政策學習,把握流轉原則導向。二要抓程序規范,加大土地流轉力度。三要抓引導扶持,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四要抓規模經營,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五要抓協調配合,形成合力齊抓共管。
雷鳴強調,全區上下一定要把握政策導向,主動適應形勢,創新工作舉措,以更加務實的作風,全力加快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激活農村經濟,真正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打造隴東南經濟社會發展帶頭區核心區,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小康宏偉目標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劉文璽主持會議時要求,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在取得當前成績同時,明確問題差距,堅持將農村土地流轉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牢牢抓在手上。要搶抓發展機遇,緊盯工作重點,堅持將農村土地流轉作為增加群眾收入的重要舉措持續推進。要利用政策的激勵效應,積極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殖大戶到秦州流轉土地,發展創業;要重視培育發展和加強引導服務,把培育發展經營主體、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作為土地流轉的帶動主體;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建設,高度重視土地流轉服務站的運行,落實專門辦公場所,確立專職工作人員,切實加強流轉監督管理,信息收集發布,對外招商引資,合同簽訂指導等各項工作;要建立流轉臺賬檔案,積極調節流轉糾紛,促進土地流轉規范化發展;要靠實工作責任,聚集發展合力,堅持將農村土地流轉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的有效途徑落實到位。
會上,區政府副區長張維有通報了全區土地流轉工作進展情況;各鄉鎮流轉雙方現場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秦嶺鄉、牡丹鎮及流轉大戶代表天水市林聯蘋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馮東帆和天水市新賽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武建成分別作了發言。
區領導許亞軍、郭寶祿及區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16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流轉大戶代表,簽約農戶及農業局干部共計210余人參加會議。
(部分鄉鎮和流轉大戶發言)
(各鄉鎮流轉雙方現場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