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笨人
好像自打接受教育以來,我們被灌輸過一個很羅曼蒂克的理念:猶太人和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種,所以才遭受被其他種族排擠歧視,背井離鄉,顛沛流離,隱姓埋名。尤其近年住在東南亞,華人被排擠打壓仇視是經常聽到的故事。我的居住地,新加坡是華人為主的城市國家,也就是所謂的“red dot in a green sea” --- 綠海中的小紅點。其中隱喻也是,小紅點雖然很矚目,但是隨時都會被綠海淹沒。
我因為工作關系,也有很多東南亞土著的朋友,他們的普遍特點,淳樸善良,但是悠閑懶散、卻好大喜功,所以喜歡和外部專業公司合作。然而也特別怕被騙,談起生意,他們對共贏的理念不需要太多的說服,因為華人吃苦耐勞、堅韌卓越,只要是共同投資,他們樂得做少干活、但是利益一致的合作方。可是他們最害怕的合同里面有些精明復雜的條款導致他們不斷向外部輸送利益。每每談合同條款,都如同驚弓之鳥,面對的是詭怪神諭,經常只給50%的信息,深深懼怕今后陷入看不到的坑里。
類似的,朋友圈里看不同文化對子女的教育,馬來的朋友幾乎每個周末都是大家族某人的生日、結婚、出國、回歸以及公共假日等各種各樣的慶祝,而我們華人孩子的周末都充斥著奧數中文藝術鋼琴體育等各色各樣的補課。及至今日,奧數競賽如同乒乓球錦標賽,是披著各種國籍外衣的華人之間的角逐。回想二十年前的我們,不管是哥哥的北大技術物理系、我的人大統計系和妹妹的清華建筑系,每個系在甘肅全省就招一人,能考中的不敢說有別的技能,至少要是應對考試的人中龍鳳。
在這樣的環境下面,我們被培養起來的是捷徑思維,任何事情,腦中的第一反應是算法優化。比如,x+9, 條件反射就是x+10-1; x*9, 條件反射就是x10-x。及至后來導致我教育我在英校體系長大的女兒的數學之時,全面失敗。她認為中國人的數學就像哈利波特里的魔法棒,她需要做的是找到那個魔法棒,而不是數學背后的最樸實的原理。 中國人的世界里,“花堪折時直須折”,“莫使金樽空對月”。快意詩酒就是絕不浪費時間做輸家、做無用功。贏贏贏 --- 對于經過高考獨木橋的強者來說,只能贏不能輸。世界上任何事情簡單來講,就是花最少的資源資本時間,獲得最大的利益。正如前幾天看了篇關于股神巴菲特的文章,深為認同。股神一直尋找的是缺少競爭、能夠用現金流以及時間戰拖垮同業、然后形成壟斷并自主定價尋求最高資本回報率的企業。這說白了就是算法,他對投資界算法的敏銳度遠超于常人。類似的,我認為世間最復雜的棋類是圍棋。小時候作為哥哥的陪練,短暫地學習過一段。很快地,實在因為缺乏天資、又不好好學習,被剝奪陪練資格,哥哥轉戰棋館終日和老頭們磨煉棋技。雖然我看圍棋望洋興嘆,畢竟有從小的訓練,后來處理個什么智商測試超過140并不是難事。幾年前流行的各種微信智商游戲,經常被告知“智商超過愛因斯坦,不知道該拿你怎么辦”。倒不是因為聰明,只是熟知套路和算法。想必愛因斯坦地下有知,一定會覺得冤枉屈辱。
自小聽著吳清源的故事,想著比我大一歲的天才李昌鎬,總覺得自己笨拙自卑。圍棋之于我一定是智力最高的人所玩的游戲,只有羨慕沒有嫉妒。誰知道近年石破驚天出現了阿法狗,世界上最天才的圍棋手挑戰不過阿法狗。嗚呼哀哉,“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肉體凡胎的我們走到了巔峰就會衰退,但是阿法狗的算法只能越來越強。
捷徑思維的我們,如果追求的唯一的資源最小化回報最大化的結果,我們如何能夠替代一秒鐘處理一輩子思維能力的機器, 再聰明的人類也永遠斗不過算法無窮優化的阿法狗,要戰勝阿法狗必須是笨辦法。學過算法的人知道,最優是唯一,機器可以比人類無限接近那個唯一。然而次優、笨辦法可是無窮盡,所以無法設計算法。笨辦法無法量化,只是笨、用力、用心。為什么打動人?誰也說不清。顧隨在90多年前說過“人生最不美、最俗,然再沒有比人生更有意義的了”,這不符合邏輯、也沒法被算法公式化。沒法說清楚的事阿法狗無法掌握,自然無法控制。
未來的世界是笨人的世界,或者愿意做笨人的聰明人的世界。李白寫詩輕松,提筆就是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杜甫寫詩吃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平仄不合,氣息不合,困苦艱難,煩惱悲哀。但是千年以后還是覺得有力。中國詩講究空、靜、虛,這也是一種算法,我前一向寫了篇文章,一家保險公司的人工智能實驗把宋詞打爛了然后機器寫出‘人閑黃花落’的詩句,那種朦朧憂郁的中國情結,不能說不好,但又說不上來好在哪里,體現了宋詞普遍彌漫的頹廢情緒,以傷、春、秋、落花、流水、愁、淚等主題詞為軸。然而阿法狗編得出宋詞,但是卻一定寫不了楚辭詩經、天地靈氣;盛唐陽剛、風流人物。“楊柳依依”,“蒹葭蒼蒼”、“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個算法不好編。最樸實,最笨,往往是最用心的。沒有捷徑,沒有算法,說不清,道不明。大白話打動了人比平仄詩法技術更加流傳久遠。
這樣的打動,打動的是甘心做笨蛋的聰明人。一心想做聰明人的聰明人一定在研究股指走勢、期權價格、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信用評級、原材料價格、政策走向。君不見,“當年笏滿床”的交易所剩下幾個操控機器的交易員;君不見,當年“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工人階級操控著不會吼但是以一擋百的自動化機器。任何規則,只要可以描述就一定會始自動化,尋求最優的途徑的路越來越窄,人沒辦法競爭得過機器。反而在機器覺得無聊且沒有意義的領域里面,人類可以得到機器不明白的喜悅,比如花一整天做一道菜、花十年釀一瓶酒、吭哧一整天寫一行詩、排除萬難接一個爛攤子公司。最優化算法上,無法解釋,但是現實存在,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圍爐賞雪的承諾、一個掌燈靜等曇花一現的夜晚,機器不會做這些太無聊的閑事。但是身歷其境的人兒覺得溫馨溫暖,讀這些文字的人得到共鳴。既然贏不了機器,索性做一個機器搞不懂的開心的笨人。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