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奇聯試對
穆明祥
中國楹聯歷史上流傳著這樣一副上聯——“煙鎖池塘柳”。數百年來,不知有多少詩人聯家進行過試對,但均未對出被歷史楹聯界公認為工對的至佳對句來。筆者近日心血來潮,不揣淺陋,也想一試,因此而對了出下聯——“灶镕濕地楊”、“燭銷淚垢枱”、“燭鑲洞地椿”、“炮鉆濕地林”四副。釋義見后。 該上聯最早出現在明人陳子升的《中洲草堂遺集》中。該集卷十六有《柳波曲》并序云:“有客以‘煙鎖池塘柳’五字具五行以囑余為對句,因成《柳波曲》二首,與好事者正之。”當時,其為該上聯作了三個對句——“燈垂錦檻波”、“烽銷極塞鴻”和“鐘沉臺榭燈”(臺,應為繁體字“臺”),分別寫入四首詩中。
另據傳說,清·乾隆皇帝有一年駕臨江南科考,其中有兩名舉子成績并列前茅,難分伯仲,故而乾隆爺出此上聯,讓兩名舉子來對。其中一名舉子看后掉頭就走,而另一名舉子卻思索了半天后才抱憾離去。于是,乾隆爺御點了首先離開的那位舉子為第一名。眾臣問其故,乾隆爺說:“我此聯為絕對,能一見斷定者必高才也。”
據說乾隆也將此聯命伶牙俐齒、博學多才的大臣紀曉嵐對過,紀曉嵐的對句是——“炮鎮海城樓”。再后來,其他人對“燭鐫河壩松”、“桃燃錦江堤”、“烽銷漠塞榆”、“燭鑠海岸橋”、“楓烘錦浪堤”等者多矣。但從以上諸對句來看,均未對出符合上聯所含偏旁部首、“五行”順序、詞性搭配、平仄對仗等特定要素的標準的佳對來。雖說歷來被公認為最佳對句的紀曉嵐的“炮鎮海城樓”從偏旁部首、“五行”對應、詞性搭配上看是對的,但在平仄對仗上仍然存在著問題。如上聯出句的第二字“鎖”字是仄聲字,下聯對句的第二字應以平聲字來對才是,他卻對了“鎮”字。“鎮”字也是仄聲字,成了仄仄相對。上聯出句第的四字“塘”字是平聲字,下聯對句的第四字應以仄聲字來對方妥,他卻對了“城”字。“城”字也是平聲字,成了平平相對。從偏旁部首、“五行”順序、詞性搭配、平仄對仗等綜合來看,上列對句中,各自存在著不同的“弊病”,故不一一贅述。
上面提到上聯出句中含有“五行”偏旁,這里需要簡單地介紹一下“五行”的知識。“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中國古代思想家用日常生活中習見的上述五種物質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一。較早的資料主要保存在《左傳》、《國語》、《尚書·洪范》等書中。戰國時代,“五行”說頗為流行,并出現了“五行相生相勝”的原理。“相生”,意味著相互促進,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勝”,即“相克”,意味著相互排斥,如“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這些觀點具有樸素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因素。據此而看,如果按照嚴格的要求來說,假使對句采用寬對,將上聯出句的“五行”次序打亂來對的話,也就破壞了“五行”“相生相勝”的原理,也是要不得的。“五行”還被古人指代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同時還用天干的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配東、西、南、北、中五方。如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和中央戊己土。由此而看,上聯出句以火、金、水、土、木“五行”作偏旁,如次序不可打亂的話,這便無形中增加了下聯對句的難度。“五行”——也指仁、義、禮、智、信五種品德。
上聯 “煙鎖池塘柳”的平仄句式為:平仄平平仄,下聯應以:仄平仄仄平來對為工。 現在回過頭來再說說筆者所對的四副下聯—— 第一副——“灶镕濕地楊”。灶,生火做飯的鍋臺。镕,熔的異體字。熔,意即熔化,引申為焚燒的意思。濕地,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澤地等帶有靜止或流動水體的成片淺水區。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地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中生存著大量的動植物,很多濕地被列為國家自然保護區。該下聯中:灶——名詞,仄聲,對上聯中:煙——名詞,平聲;該下聯中:镕——動詞,平聲,對上聯中:鎖——動詞,仄聲;該下聯中:濕地——專用名詞,仄聲,對上聯中:池塘——專用名詞,平聲;該下聯中:楊——名詞,平聲,對上聯中:柳——名詞,仄聲(以下各副對句字詞的詞性、平仄及其所對應的位置均與這副相同,故再不注述)。上聯的意思是:煙氣籠罩著池塘邊的柳樹;下聯的意思是:灶膛里焚燒的是從濕地砍來的楊枝。
第二副——“燭銷淚垢枱”。燭,蠟燭。銷,泛指熔化。枱,即燈臺、蠟臺。上聯意思見上。下聯的意思是:蠟燭熔化后剩余的蠟淚堆在蠟臺上。
第三副——“燭鑲洞地椿”。燭,蠟燭。鑲,鑲嵌。“洞地”,成語“洞天福地”的縮寫。“洞天福地”是道教所指神仙居住的名山勝地。椿,椿樹。椿樹長壽,《莊子·逍遙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故,歷史上把歲月、年代或紀年也稱為春秋。椿,后來也被作為父親的代稱。上聯意思見上。下聯的意思是:將燭臺上點亮的蠟燭嵌掛在洞天福地前的椿樹上。
第四副——“炮鉆濕地林”。炮,爆竹的簡稱;也叫爆仗或炮仗。上聯意思見上。下聯的意思是:點燃的炮仗竄到了濕地的樹林里去了。
獻丑,一哂。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