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月29日電(記者 劉文彬)“淺娛樂只是暫時現象,人類文化消費的主流一直都在,大眾對提供認知價值的高水平節目的需求一直都在。有信心推出《見字如面》這樣一檔節目就是因為相信受眾。”近日,文化節目《見字如面》總導演關正文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分享了他對這檔節目的看法。
對于《見字如面》這樣一檔文化類綜藝節目,現場演繹嘉賓的選擇可以說是節目質量的有力保證。在第二季的節目現場,節目組邀請到了周迅、姚晨、李立群、趙立新、張豐毅等十六位藝術家拆信、讀信,無論是老戲骨李立群代一位臺灣父親追憶兒子,還是黃志忠讀的白血病患者李真寫給母親的家書《對不起媽!我生病了》,其中蘊含的溫度和力量都讓不少觀眾為之動容。
同時,節目中流露出的多元化的文化價值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記者從該節目的出品方實力文化了解到,第二季《見字如面》接續并發揚了第一季取得的好成績。截至目前,兩季《見字如面》節目全網播放總量突破10億,《見字如面2》播放量近6億。
節目中,周迅演繹太平輪幸存者的家書,情到深處潸然淚下,數度哽咽,錄制不得不暫停,這一情景在網絡上曝光后,引發觀眾熱議。有觀眾坦言,看完這一段,自己仿佛已經身臨其境地被置于這段歷史當中,無法自拔。
關正文認為,表演嘉賓的演繹可以把信讀得很厚,甚至看到信紙背面隱藏的東西。他說:“一封在文字閱讀時覺得驚心動魄的信,如果沒有很好的演繹,轉換成視聽節目時就可能平平淡淡。我們的節目中,表演的老師從來不被叫做明星,而是藝術家。他們是在創作,留給節目的是作品。”
有觀眾提出,節目在口碑和收視方面取得的成功,明星效應的作用是否占絕大部分。對此,關正文直言,節目方從來不會因為流量而去選擇嘉賓,如果把節目當成生意去做,只會因為缺乏誠意而變成與觀眾的博弈游戲。
關正文表示:“《見字如面》的成功,是因為信件實在精彩,藝術家實在精彩。藝術家的貢獻怎么評價都不為過,如果沒有他們,在從文字到視聽的形式轉換中,信件可能黯然無光。”
談到接下來的第三季,關正文表示身上的壓力很大,但是節目組絲毫不畏懼這樣的挑戰。在選信方面,他透露稱,節目還會延續此前兩季選信的原則,但是會更多的選擇普通觀眾書寫的信件和普通觀眾推薦的信件,“當然也會有更多優秀的藝術家加盟,目前已經和一些建立了聯系。”(完)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