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娛樂 > 明星 > 正文

新春綜藝再出爆款 為何人們越來越愛文化?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23日電(袁秀月)又是一年新開端,春節七天長假剛剛過去,想必很多人還在回味之中。除了串親戚、吃大餐、睡懶覺,陪我們度過春節的還有諸多電視節目。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春節電視熒屏“文化味”很濃。除夕夜春晚刷屏,大年初一《經典詠流傳》感動無數人,初四又有人們熟悉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回歸……

春晚海報

2018年春晚海報

春晚引懷舊風潮

每年春節,央視春晚總是備受關注,在35年里,它陪伴著無數人度過除夕夜。一年又一年,狗年春晚從彩排就備受關注,演出后也在社交媒體刷屏,王菲那英20年后再同臺、皇后容嬤嬤同框等話題更是在網上引發熱議。

“且聽歲月像旋律永恒,一直陪伴不斷聚散的旅程。”對于今年春晚來講,最讓人感慨的節目恐怕就是王菲和那英的這首《歲月》了。1998年,兩人在春晚舞臺上演唱了一首《相約1998》,隨即火遍大江南北,并成為經典。20年后,兩人在春晚合體,此消息一出便收獲不少好評。據央視春晚導演此前對媒體透露,對這次合體,兩人也很興奮,并親自參與創作《歲月》的歌詞。同一個舞臺,20年變換,其實,對于廣大觀眾來講,這已經不單單是個節目,而是成為共同的情感共鳴。

視頻截圖:王菲、那英演唱《歲月》

視頻截圖:王菲、那英演唱《歲月》

而表演結束后的花絮也給這次同臺增添了不少趣味,王菲的手套、那英的眉毛、竇靖童的微博都紛紛登上熱搜。與《相約1998》遙相呼應,年輕的TFBOYS也在本屆春晚上演唱了《我和2035有個約》。17年后,三個小伙子都將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不知是否還會再相聚,那時又將是什么光景?

今年寒假,多部老劇重播,《還珠格格》更是時隔四年再度回歸,一播出就引發討論。而在春晚舞臺上,“皇后娘娘”和“容嬤嬤”也再度同框,兩人共同出演了小品《為您服務》,這個小品還匯聚了多位老藝術家,包括林永健、李明啟、李誠儒、李建義等,還有觀眾稱之為“童年專場”。

除此之外,周杰倫創意表演《告白氣球》、成龍和吳京合唱歌曲《中國》、黃曉明、鐘漢良、言承旭等合唱《龍的傳人》、張國立率眾國寶回歸等節目也收獲不少好評。

《經典詠流傳》海報

《經典詠流傳》海報

以歌和詩

大年初一,鄉村教師梁俊和他的學生們在網上走紅了,他們將清朝詩人袁枚的《苔》唱成歌,一句“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感動了不少人,這首孤獨了300年的小詩,一夜之間走進億萬人的心。除了《苔》,節目還將《將進酒》、《明日歌》、《三字經》、《定風波》等多首經典詩詞改編成歌曲,由鳳凰傳奇、王俊凱、王力宏、黃綺珊等進行演唱。《將進酒》的豪邁,《明日歌》的惜時,《三字經》的啟蒙,《定風波》的淡然都被歌手們一一唱出。

將古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再由歌手來演繹,這檔詩詞類音樂節目僅播出三期就在網上掀起熱潮,豆瓣評分高達9.2分。自古以來,詩和歌的關系從來都密不可分,入樂為歌,不入樂則為詩。從鄧麗君的《但愿人長久》、《獨上西樓》到方文山的《青花瓷》、《菊花臺》,古詩詞和流行音樂的結合由來已久。

《經典詠流傳》海報

《經典詠流傳》海報

以往,古詩詞的改編通常較為古典,不管是曲調還是節奏,而在《經典詠流傳》中,古詩詞和現代音樂的結合則更加密切,流行、民族、R&B等元素都被運用其中。有網友評價,傳統文化給了現代旋律靈魂,而現代旋律讓傳統文化重獲新生。作家梁曉聲也表示,用如此現代的唱法和曲調來演繹古詩詞,而且演繹得更貼切,是他沒有想到的。

近兩年,《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文化綜藝火爆熒屏,一大波跟風之作涌現,一提起文化綜藝就想起朗誦、猜詞,不少人質疑,我們是否需要這么多文化綜藝。而《經典詠流傳》則給文化綜藝開創了一個新類型,也給今年的電視綜藝開了一個好頭。

視頻截圖:《舌尖上的中國》

視頻截圖:《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春節

每到春節,雖然各地風俗不同,但美食都是一個重要的話題。大年初四,《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在央視播出,隨后,“稀豆粉”、“胡辣湯”、“煎餅果子”等便輪番上熱搜,不少人表示,光看看就很餓了。這部曾讓無數人流口水的紀錄片早已成為一個活字招牌,人們早早就盼望著從新一季中收獲新的美食。

第三季共分為8集,主題分別為器具、宴席、廚人、小吃、點心、食養、時節、融合等,目前已經播出三集。第一集是器具的故事,播出后章丘鐵鍋的銷量大幅上升。總導演劉鴻彥曾表示,這一集形式上是講器具,但實質講的是中式烹調術,因為先有器具才有后面的美食。第二集講的是各個地方的小吃,包括胡辣湯、煎餅果子、水盆羊肉等等。第三集則是各地的宴席,包括全藕宴、全魚宴、壽宴等。

視頻截圖:《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視頻截圖:《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與前兩季不同,《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除了美食,還對美食背后的文化內涵、地方風俗以及相關的器具進行了描述。不少沖著美食來的“吃貨”則稍微有些失望。有網友稱,自己就想看各種好吃的,不想看鍋、刀、灶。不過,也有網友表示,自己喜歡看《舌尖上的中國3》,并不是因為片子里的食物多么美味,而是比較喜歡食物的加工及其承載的飲食文化。在這種爭論聲中,《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豆瓣評分也有所下降,目前僅有6.6分。

每到春節,電視都是必不可缺的東西,而看什么也變得極為重要,年輕人愛看的,老人不一定看得懂,家長愛看的孩子未必喜歡,這也對春節期間的電視綜藝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近兩年,文化類綜藝越來越受歡迎,從《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到《經典詠流傳》,春節爆紅的節目都跟文化脫不開關系。正如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所說,文化節目的不斷爆發,既是大眾審美日益提升的標志,也是中國文化不斷繁榮的證明。將來,我們不僅要讓經典流行,還要讓傳承走向世界。(完)

�1�76�1�77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