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委員: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的法制化管理,推進債務信息公開和債務風險的動態監管。
胡曉煉委員:把監管的著力點放在強化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上,同時加強監管協調,避免監管套利。
郭新明代表:建立健全全方位的金融風險應急處置機制,穩妥疏導個體性、局部性風險。
胡賀波代表:讓更多資金注入制造業企業、小微企業和新興產業,支持培育新動能,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今年要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其中之一是推動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取得明顯進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風險總體可控,要標本兼治,有效消除風險隱患。
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代表委員們認為,我國經濟基本面好,政策工具多,完全能夠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打好重大風險防范化解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金融風險的根源是宏觀杠桿率上升過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委員說,要把控制企業杠桿率和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作為防范化解風險的重點,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動國有企業去杠桿,依法依規對“僵尸企業”實施破產清算,有效降低企業債務水平。同時要加強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等薄弱環節監管,堅決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金融活動。按照“開前門”“堵后門”的原則,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的法制化管理,推進債務信息公開和債務風險的動態監管。
大型、高杠桿率金融集團風險較大。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胡曉煉委員說,這類機構大量舉債,而且法人治理不夠健全,在經營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違法違規行為,形成了巨大的風險隱患,對于這類風險隱患要及時消除。還有的企業經營行為異化,把保險公司做成了資產投資公司,把實業企業做成金融機構,其規模較大,一旦發生風險,對市場的影響也比較大。為此建議,監管部門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穩妥、有序的金融市場環境,把監管的著力點放在強化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上,同時加強監管協調,避免監管套利。
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
下一步如何防控金融風險?
代表委員們認為,首先要從金融系統自身著手,控制信貸總量,同時補齊監管短板,堵住監管制度漏洞。其次,實體經濟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僵尸企業”占用的金融資源,化解不良貸款。此外,地方政府也要有節制地借貸,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最后,還要防范房地產行業風險,通過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促進金融和房地產良性循環。
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郭新明代表認為:“我國金融發展的區域差異較大,需要更好地發揮地方金融監管職責。盡快建立地方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明確組織架構、職責權限、議事規則,在中央統一部署下,允許各地根據自身實際適當進行差異化設計。同時,盡快搭建綜合性金融監管信息共享機制,打破中央金融監管部門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的信息交換壁壘,彌補監管空白,形成監管合力,提高監管效能。”
“要堅持治標與治本并重。”郭新明說,短期看,要重點建立健全全方位的金融風險應急處置機制,穩妥疏導個體性、局部性風險,防范處置風險不當引發次生金融風險。長期看,要加快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夯實防控金融風險的基礎條件。
增強金融供給的適應性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郭新明說,從根本上講,一個風險可控、穩健高效、高質量發展的金融體系,能夠在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提供更好的服務。
郭新明建議,首先要加強監管協調,科學把握監管政策出臺的時機和節奏,暢通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穩定市場預期。其次要更好地發揮結構性政策作用,針對最有可能受到沖擊的薄弱環節,實施差異化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最后要深化金融體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進金融機構考核激勵機制,增強金融供給對實體經濟需求的適應性、匹配性。
“防范金融風險、加強金融監管,不僅不會對實體經濟造成負面影響,還會有利于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董事長胡賀波代表建議,在保證整體流動性合理穩定的基礎上,更多地實施差異化調控,將更多資金注入制造業企業、小微企業和新興產業,支持培育新動能,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今年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既要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控制杠桿率增速,又要靈活運用多種工具,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滿足流動性需求,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王一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