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城市 > 北京 > 正文

海南兩個傳統村莊的“土地文章”:培土生金

原標題:培土生金

土地整治后,小田成大田,農民耕種管理更方便。海南日報記者陳元才攝

整治前的烏烈村“荒地”。(省國土資源廳供圖)

“地好種了!”臨高縣南寶鎮松梅村村民符學先發現,自家那15畝地變得好種了,之前畝產五六百斤水稻的田地,去年竟翻了一番,畝產收獲上千斤。

“地好租了!”昌江黎族自治縣烏烈鎮烏烈村村民張喜政發現,自家那5畝地變得好租了,之前年租金300元一畝的田地,去年竟翻了一番,年租金漲到600元一畝。

地好種了,也好租了,因為“良田”多了——2013年以來,海南省共實施建設土地整治項目216個,建設規模103.1萬畝,投資31億元,新增耕地4.7萬畝。

土地整治,整什么?治什么?整荒地洼地、整田間道路、整灌水排水,治耕地質量、治生產條件、治生態環境。近年來,海南省通過土地整治,改善農村農民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并以此為支點撬動海南省現代化農業發展。

從“不想種”到“不夠種”

土地整治項目建成后,還帶動了旅游項目,游客都說這片田地很美,像草原,像景區

清明過后,臨高縣南寶鎮群合田洋“收”起了“紅彤彤”的辣椒,“換”上了綠油油的水稻。5月30日,烈日當空,符學先戴著草帽在自家地里來回走動,時而俯身看看水稻,時而蹲下拔拔雜草。

不遠處,一位村民開著農用三輪車駛過,看見了稻田中的“草帽”,認出是符學先,便大聲喊道:“又來看水稻啦?”符學先轉過身,笑著朝村民揮了下手,目光從田里轉到了路上,隨后他抬起下巴示意旁邊的路,給記者講道:“你看現在這路,開車過都沒問題,想想以前啊,這片田地只有一條土路,晴天勉強還能走,雨天腳都拔不出來,到收成時得背著五六十斤的辣椒走四五百米,搬到大路上才能用車運走拉出去賣。”回想起以前的生產條件和耕作情景,符學先直搖頭。

“說實話,過去種地真是越種越不想種,不只路不好,灌水、排水也不好。別看原先我家有11塊地,總面積15畝,但是這一塊那一塊零落分散,太難管理了。”符學先的目光又回到腳下的田里,笑著說,“現在我的地,總面積15畝沒變,但從11塊變成2塊,一塊7畝、一塊8畝,但是田地質量更好了,道路又多又寬,灌水、排水也通暢了,去年水稻和冬季瓜菜的收成都翻了一番。現在種地啊,是越種越覺得不夠種!”

“以后還會更好種,我們下一步將繼續改善排灌溝。”對于松梅村以前的田地情況和生產條件,臨高縣南寶鎮鎮長許高逢也是知情的“過來人”。“以前村民的耕作地塊比較零散,導致耕作與管理不便,且農業生產成本高、效益低。”許高逢說,現在經過土地整治后,將原有錯綜復雜的田埂,和多條彎彎曲曲的排灌溝,以及一些荒地等,全面平整為有效的耕地,同時進行土地權屬調整,耕地統一規整化,通過合理互換并地,由過去分散的田塊變為規整連片的田地,改善了南寶鎮4個村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也增強了村民耕作生產的積極性。

地塊平整工程2067.57畝、灌渠126條、排溝143條、道路88條,農橋、下田坡道等3383宗配套建筑物……在臨高縣土地開發整理儲備中心主任王林燁的筆記本上,關于項目的建設內容和投資效益一目了然:項目實施后,預計新增耕地216.21畝,旱地改造為水田1670.56畝,水田等別為6等,新增、改善灌溉面積6982畝,新增、改善排澇面積10400畝;項目年凈增經濟效益1000多萬元,受益人口6090人。

“現在,村里每戶村民的每塊田地都通田間路,都有排灌溝,還有許多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都紛紛回來種地。”更讓許高逢充滿干勁的是,現在這片“新田地”,不僅村民覺得“看不夠”,連游客也覺得“看不夠”。“游客都說我們這片田地很美,像草原,像景區。”許高逢說,土地整治項目建成后,帶動了該區域的旅游項目,接下來該鎮將結合“土地整治+共享農莊”“土地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推動當地的鄉村旅游發展,增加村民的經濟收入。

從一片“荒地”到一片“良田”

通過改變土壤質地、增加土壤有機質、降低土壤酸度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

和符學先一樣,張喜政每天都要去田里,不過他不是去種地,而是去打工。

“家里5畝地面積小,不好種,加上原來的土地質量不好,沙土多、又缺水,自己種都是有種無收,租也租不出去。”5月30日,在昌江黎族自治縣烏烈鎮烏烈村耕地開墾項目區內,張喜政手扶著草帽,一邊走一邊指著斜坡上一塊綠油油的田地說:“看,就在那里,現在田地租給公司種毛豆,年租金600元一畝,打工的話每天還有100多元,收入比以前多多了!”

烏烈村的地以殘次林地、廢棄園地、坡地荒地居多,耕地土壤沙化嚴重、保水保肥條件差。“村民自己種不好種,一般都是租給公司種地瓜等,以前最低有過50元一畝,現在基本上都是六七百元一畝,有些租用于種植西瓜、菠蘿、南繁育制種的地,年租金1500元一畝。”在烏烈鎮常務副鎮長孫如洪身旁,正是一塊前兩天剛收割完的南繁育制種田。

為了提高烏烈村耕地開墾項目的耕作條件,昌江黎族自治縣國土資源局借助省農墾科學院力量,通過對項目區新增耕地進行表土剝離、客土摻和及添加有機肥等土壤改良有效措施,使項目區內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水平得以恢復,有效耕地面積增加、耕地質量等別提高,土地資源生產能力得到明顯增強,農業生態環境效益也得到明顯提高。

“如果把烏烈村原來的土壤肥力比作小學生或初中生水平的話,那現在經過土地整治后的土壤肥力至少是大專生或以上水平了。”自項目立項至驗收完成,全程參與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的省農墾科學院曹啟民博士解釋道,“針對烏烈村項目區的土壤改良工作,主要是通過采取改變土壤質地、增加土壤有機質、降低土壤酸度等措施后,使得土壤肥力提高,也就實現了從一片‘荒地’到一片‘良田’的轉變。”

從一片“荒地”到一片“良田”,還需要完成土地平整2146.89畝,抽水管道、斗渠、農渠共35條總長17739米,一級和二級田間道共18條總長18185米等。昌江黎族自治縣土地儲備整理交易中心主任李文高說,通過實施土地整治項目,實際新增耕地2273.70畝(其中水田2151.05畝,旱地122.65畝)。同時,排灌系統、田間道路、生產道路等農田基礎設施得到完善,改善了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提升了集約化程度和機械化水平,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和結構調整,也提高了農民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

剛剛收割完的南繁育制種田似乎還有稻香縈繞,孫如洪仍難以忘懷“那六七十厘米高的水稻在田里隨風搖曳的景象”。“以土地整治為契機,下一步,我們計劃大力發展高效農業,進一步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孫如洪說。

從“租不出”到“不愁租”

土地年租金翻了一番,仍有許多公司想租地

“荒地”變“良田”,這“田”既是村民們的“小康田”,也是貧困戶的“脫貧田”。“以前有地也不好種,包括貧困戶在內,有不少村民都選擇外出打工。”烏烈村黨支部副書記鐘才擁說,“現在經過土地整治后的田地,村民們和貧困戶租給公司種植,獲得的年租金比以前多,給公司打工,負責看管田地還能拿工資,‘雙份收入’讓貧困戶對脫貧致富奔小康充滿希望。”

從“租不出”到“不愁租”,張喜政調整了一下草帽,笑道:“土地年租金翻了一番,現在還有許多公司來問有沒有地可租,不過就算有地,我也不想租了,想試著自己種。”

種種變化都源于土地整治,而因土地整治獲益的不只有符學先和張喜政,也不只有松梅村和烏烈村。近年來,海南省扎實推進土地整治工作,通過修建灌排溝渠、田間道路、建設農田防護等工程,形成“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機能耕”的現代化農業新格局,極大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田產出效益,促進耕地保護、農業結構調整,為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項目區經實施土地整治后,灌溉保證率、道路通達度均達到90%以上,耕地質量平均提高1個等別,畝均糧食產能增加100公斤。此外,項目還對‘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整治,通過美化村莊環境,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助推鄉村旅游發展。”省國土資源廳土地整治辦主任陳孝義說。

2013年以來,通過土地整治,海南省建成高標準農田75.29萬畝,將原有的中低產田改造成高產穩產的良田,初步形成“土地整治+農業產業化”“土地整治+農業現代化”“土地整治+美麗鄉村”等建設模式。

與此同時,海南省通過土地整治加大耕地開墾力度,新增耕地4.7萬畝,有力支持環島高鐵、博鰲機場、田字型高速公路、昌江核電、紅嶺水利樞紐工程等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有效破解用地供需矛盾。截至2017年底,海南省已連續19年實現全省耕地占補平衡。

后續管護仍需重視

進一步優化土地整治工程技術,強化“土地整治+”理念

土地整治,“培土生金”。“海南的土地整治項目成效總體體現出‘抓特色、保民生、促發展、創品牌’的模式,在基礎設施建設、生產條件改善、農業生產效益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為海南城鄉統籌發展乃至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強勁動力。”南京大學副教授金曉斌認為,海南要進一步探索獨具海南特色的土地整治機制創新,推動全省土地整治工作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培土生金”是第一步,若想“育土成金”,土地整治還需再繼續“整治”。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說,土地整治工作有成效、有經驗,也有一些需要突破的“瓶頸”,包括一些市縣對土地整治工作的認識不充分,對實施土地整治項目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夠高;土地整治項目后續管護工作還需進一步落實,一些市縣對后期管護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影響項目長期效益的發揮;土地整治項目與現代農業、美麗鄉村、共享農莊等建設要素結合度仍不足,項目綜合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

對于接下來如何更好地“培土生金”,金曉斌建言道,海南應繼續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并重,落實“藏糧于地”和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建設戰略,同時進一步優化土地整治工程技術,強化“土地整治+”理念,引領產業發展,提升土地整治社會影響力。

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巴特爾表示,接下來要進一步加快推動土地整治項目建設工作,特別是抓好重大土地整治項目推動工作;要加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要在發展和保護中把握好國土資源的底線,牢牢守住海南的生態紅線。(本報海口6月7日訊)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