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安
電影《面向群眾》劇照
電視劇《天下糧田》劇照
話劇《白鹿原》劇照
初夏,在北京見到吳京安時,他一身休閑裝扮,清清爽爽的感覺讓人如沐春風。話題自然從蘭州聊起,從他最近參與拍攝的兩部甘肅作品聊起。吳京安深情地說,蘭州是他藝術事業起步的地方,他對黃河岸邊的這片土地有著不一樣的情感。
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 王莉
還大地的恩情
吳京安出生于陜西省西安市,青少年時期就顯露出極高的藝術天分。1976年底,正在讀中學的他被原蘭州軍區戰斗文工團話劇團錄取,成為一名部隊文藝兵,1980年7月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后離開,在蘭州工作生活了3年多時間。
夏天很涼爽,瓜果很多,蘭州話很有意思……憶及過往,美好的時光如在眼前。吳京安說,無論是自然、人文、情感,還是打開藝術這扇門,蘭州給予他很多,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一段歷程。2016年,他作為藝術總監和主演帶著話劇《白鹿原》來蘭州演出,同年,還有幸接拍了電影《面向群眾》,做這一切,其實是想還這片大地的恩情。
在話劇《白鹿原》里,吳京安飾演白嘉軒,他以精湛的演繹給觀眾呈現了一部厚重的民族史詩。電影《面向群眾》里,作為“景泰川電力提灌工程”總指揮李培福的扮演者,吳京安的戲份從頭貫穿到尾,在景泰一待就是一個多月,拍攝過程中,他與導演等劇組主創人員溝通商討,對每一場戲都精心設計、打磨提升,他的這種敬業精神感動得制片人連連慨嘆“吳老師為我們這部戲付出了很多”。在內心深處,他特別想完全徹底地拍一部有蘭州特色的作品,“我對蘭州、對甘肅有著深深的眷戀之情,我有個心愿,就是想為甘肅拍點東西,以后有機會一定到蘭州去。”
把角色種在心里
從1988年出演電影《死亡追蹤》以來,無論是《七七事變》里的趙登禹、《紅旗渠的故事》中的孫二旺,還是《大秦直道》中的蒙恬、《施瑯大將軍》中的施瑯、《天下糧田》中的劉統勛,抑或是《都是兄弟》《我是特種兵之火鳳凰》《我的特一營》中的精彩演出,吳京安用數十年的職業生涯塑造了一個個經典的影視形象,先后獲得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金鷹獎等獎項。而今年播出的電視劇《初心》,則被業界視為他最好的一部作品。
對此,吳京安解釋說,態度決定一切,在一個角色當中,源自演員內心的表達是一種幸福和快樂。他在選擇作品時不在于什么題材、什么類型,關鍵在于要給人們傳達什么觀念。因為從小成長的環境和父輩的教育,他喜歡主旋律的戲,也演了很多這樣的戲,感覺這是一個和自己的情感乃至父輩熱烈擁抱的過程。“電視劇《初心》里的甘祖昌這種角色是種在心里的,三個月拍攝完,到現在播出了,我還沒有從這個角色里走出來。”他說,“這也導致我能沉靜下來,不拍戲時就待在家里,給自己做一點儲備。一旦這種戲來了,我就會全神貫注地投入。”也因此,雖然該劇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但在吳京安看來還有許多遺憾,因為“沒有遺憾說明自己停滯不前”。
喜歡就走到底
在影視行當,吳京安以行云流水般質樸自然的演出風格深受觀眾喜愛,甚至被親切地稱為“中國第一農民”。
話劇,是吳京安喜歡的另一個藝術門類,他很享受這種藝術創作過程,從1980年到現在,從來沒有間斷過演出。早在1996年,他就憑主演的話劇《湘江?湘江》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近年來,吳京安先后出演了話劇《紅旗譜》《白鹿原》《天下糧田》,都取得了不俗的反響,今年5月,還榮獲第28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提名獎。
吳京安認為,一個演員一定不能受“標簽”的影響,要有自己獨特的東西,要以扎實的心態來支撐對職業的熱愛。創作任何一個角色都要把自己最本真的東西貢獻出來,哪怕是自己達不到的。因為一個人不可能親身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色,但可以從文字和事跡來看、來聽、來設身處地地感受,形成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和表演理念。
不久前,吳京安揮別穿了41年的軍裝,正式從工作崗位上退休。他說,因為熱愛,心里還有一絲傷感和愴然,但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拍自己喜歡的戲,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一個演員表達對職業的熱愛,就是要以赤誠之心一條路走到底。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