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先進制造業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支柱2018年09月04日10:52來源:分享到:
經濟體系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包含產業結構、財稅體制、貨幣金融體制、企業制度,等等。其中,產業結構與產業體系是核心。在人類進入新工業革命的大背景下,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至為重要的是發展先進制造業。
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柱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人類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規律使然,是新工業革命背景下的必然選擇。人類運用智慧使用勞動工具創造物質產品,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從最初的采集、狩獵到現在,人類社會完成了三次社會大分工。進入18世紀60年代以后,人類又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社會生產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追溯三次社會大分工和三次工業革命的過程不難發現,每一次的社會分工和工業革命都是依賴產業或發生在產業領域,產業發展、生產工具進步,使得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社會分工不斷細化,經濟結構日趨復雜。沒有產業的進步,就沒有經濟的發展;沒有現代產業,也就不可能有現代經濟。在現代產業的發展進程中,制造業的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進入21世紀,人類邁入新工業革命時代,信息技術深度應用于制造行業,制造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新的工業革命仍將發端于制造領域。因此,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依靠強大的先進制造業。
現代產業體系最為顯著的標志就是制造業的現代化、制造業的前沿性和先進性。發達國家一直都高度重視制造業的發展,其先進的經濟體系都是建立在強大的制造業基礎之上的。進入新世紀后,特別是近年來,美國先后出臺了《美國制造業創新網絡計劃》《先進制造伙伴計劃》《美國創新戰略》等系列發展先進制造業的計劃或戰略,力圖保持其在制造領域的領先地位。英國也新近發布了《科學與技術戰略2017》報告,旨在讓科技成為國防戰略性決策的關鍵要素,推動創新性技術和顛覆性技術進入制造領域。同樣,德、日等制造業強國也推出過“工業4.0”和《機器人新戰略》等,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努力在新工業革命中占領先機。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已建立起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幾乎能生產世界上所有同類的工業產品,特別是中高端同類產品。中國500余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220多種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網絡,航天、高鐵、核電、通信設備、多軸精密重型機床等方面的產品已具備全球競爭力。正是制造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創造了中國的經濟增長奇跡,也正是齊整完備和較為先進的現代制造業,支撐起了中國的經濟體系。現在,全球先進制造領域出現了一系列顛覆性技術,如機器人技術、自動駕駛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新材料技術、電池儲能技術、基因檢測技術、增材制造技術等。顛覆性的生產技術和革命性的制造方式,正深刻影響人類的產業發展和經濟活動。中國要在新工業革命中站立潮頭,就必須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柱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柱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應加強制造領域前沿技術、關鍵共性技術等的攻關。經濟體系的現代性,前提必須是產業體系尤其是制造體系的現代性。現在,中國在某些領域,如北斗系統、超級計算機、量子存儲器、微電子、基因技術、云計算等,制造技術和產品已處于領先位置。但農業裝備、芯片技術、半導體設備、飛機發動機、儀器儀表、生物醫藥等技術和產品還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差距,為此,需要加強這些領域的技術攻關,努力在較短時間內取得實質性突破。應推進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進行生產制造方式的革命性創新。應通過工業互聯網+先進制造業,建立起共享技術平臺,實現新產品、新項目的快速設計、快速開發、快速實施、快速收益,達到不同制造企業的技術資源和生產資源的優化整合,形成定制化集成和應用部署。應依靠工業互聯網,為先進制造企業創造資源協同與制造協同平臺,提升現場數據的打通集成能力,提供基于軟件的智能精細化管理和生產制造領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連接的關鍵支撐,實現從設備健康管理、生產調度到質量優化在內的一系列生產優化服務,建立起適應新工業革命要求的現代企業生產制度和管理制度。
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柱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還應發展與先進制造業相匹配的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發展先進制造業,重要的目標就是要筑牢工業基礎,增強國家創新能力,提升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促進農業現代化和服務業現代化。故而要以先進制造業裝備現代農業,以現代服務業支持先進制造業,構建起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為骨架的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注重發展農機裝備制造業,以現代化的農機設備武裝農業生產,解放農業生產力,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應注重發展能有效促進社會進步和社會分工的專業化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為先進制造服務的智力要素密集度高的新興服務業,擴大服務領域,延伸服務產品,創新服務模式,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
(作者 李金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