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20日電(冷昊陽)根據公開報道,目前,海南、福建、寧夏等至少13個省份的機構改革方案已獲中央批復同意,省級機構改革的大幕陸續拉開。記者梳理發現,各地在機構設置上,除了總體與中央保持一致外,也體現了當地特色。
10月18日上午,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正式掛牌。圖片來源: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網站
十余省份方案獲中央批復
《山西日報》10月19日報道,山西省委在18日召開常委會擴大會議,傳達中辦、國辦《關于印發〈山西省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這次會議還審議了《山西省機構改革實施方案(送審稿)》、《山西省機構改革動員大會方案(送審稿)》和全省機構改革動員大會講話。該省深化機構改革工作即將進入操作實施階段。
今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了《海南省機構改革方案》,這是全國首個獲得中央批復同意的地方機構改革方案。此后,省一級的機構改革方案密集獲批。
包括上述海南和山西省,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至少已有13省份的機構改革方案獲中央批復同意。公開報道中,部分省份還透露了當地的黨政機構設置數量。
例如,福建省確定共設置省級黨政機構60個,其中黨委機構19個、政府機構41個。而廣東省則設置省級黨政機構59個,其中省委機構17個、省政府機構42個。
資料圖: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掛牌。 鐘欣 攝
新設了這些特色機構!
縱觀目前已獲披露的地方機構改革方案,各省份的步調都同中央和國家機關保持總體一致。
例如,在對應國務院組成部門的調整方面,山東省組建了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文化和旅游廳、衛生健康委員會、退役軍人事務廳、應急管理廳和重新組建司法廳等8個省政府組成部門,并組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醫療保障局等2個省政府直屬機構,進一步優化省審計廳職責。
與此同時,各地的機構改革方案中,也有一些新設機構,分別體現了各地的特色。
例如,據報道,海南省為適應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的建設要求,組建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同時掛省委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牌子,加強對重點領域改革與對外開放工作的統籌協調。
同時,該省為適應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建設要求,還整合旅游、文化、體育職能,組建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服務全域旅游發展。
此外,福建和山東在此次機構改革中都瞄準了“大數據”。例如,福建省設置了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大數據管理局)。
山東省也組建了省大數據局,根據報道,其目的是為主動適應數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解決部門信息“孤島”和信息“煙囪”問題,加快推進“互聯網+電子政務”,建設“數字山東”。
資料圖: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掛牌?!》さ?攝
地方機構改革何時調整到位?
省一級的機構改革何時能夠調整到位?
根據今年3月印發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省級黨政機構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報黨中央審批,在2018年年底前機構調整基本到位。省以下黨政機構改革,由省級黨委統一領導,在2018年年底前報黨中央備案。所有地方機構改革任務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
中新網記者梳理發現,多地也在為地方的機構改革明確“時間節點”。
云南省就要求,確保省級機構改革在今年底前基本落實到位,省以下機構改革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湖南也要求,確保今年12月底前完成省本級機構改革各項任務,確保明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市縣機構改革任務。
相較而言,海南省推進地方機構改革的速度則更快。根據《海南省機構改革方案》,海南要求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省級機構改革,12月底前完成市縣機構改革。(完)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