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遼寧省博物館 喚醒歷史文化的力量(華夏博物之旅)
遼寧省博物館是新中國第一座大型歷史藝術博物館,以館藏豐富、特色鮮明而享譽海內外。現有館藏文物近1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數萬件,以遼寧地區考古出土文物和歷史藝術類文物為主體,分書法、繪畫、絲繡、青銅、陶瓷等17個門類,尤以晉唐宋元書畫、宋元明清緙絲刺繡、紅山文化玉器、商周時期窖藏青銅器、遼代瓷器、歷代碑志、明清版畫、古地圖、歷代貨幣等最具特色和影響。
遼寧省博物館新館位于沈陽市渾南區中心廣場東北側(渾南區智慧三街157號)。
《萬歲通天帖》
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又稱《萬歲通天帖》,是存世王羲之、王獻之書法諸摹本中時代最為可靠、勾填最精到者。
萬歲通天年間,鳳閣侍郎王方慶獻出了他十一代祖王導、十代從伯祖王羲之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門28人的墨跡真本給武則天。武則天喜出望外,命朝廷中善書者復制摹本,收藏于內府,而將王方慶進呈的原件加以裝裱,賜還王家。
后來真跡散佚。收在內府的十卷摹本,在后來的流傳中曾遭遇兩次火災,在歷經劫難之后,到清末也只剩下一卷,包括王羲之的《姨母帖》、王薈的《癤腫帖》、王徽之的《新月帖》、王獻之的《廿九帖》、王志的《一日無申帖》等書帖,被統稱為《萬歲通天帖》,又稱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王氏寶章集》。
《萬歲通天帖》卷后有南宋岳珂,元代張雨,明代文徵明、董其昌等人題跋,俱稱其勾摹精到。董其昌稱此帖“云花滿眼,奕奕生動,并其用墨之意,一一備具,王氏家風,漏泄殆盡”。
九霄環佩琴
我國存世最古的唐琴。這張琴聲音溫勁松透,純粹完美,形制渾厚古樸,自清末以來即為古琴家所仰慕,被視為“鼎鼎唐物”和“仙品”。
《簪花仕女圖》
《簪花仕女圖》是全世界范圍內唯一認定的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除了唯一性之外,其作品的藝術價值也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畫標本型作品,是能代表唐代現實主義風格的繪畫作品。
《簪花仕女圖》這種仕女畫風格在當時畫壇上頗為流行,極大地影響了唐末乃至以后各朝代的仕女畫壇和佛教藝術。該作展現了極為濃郁的時代特色和民族氣息,是中國傳統繪畫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
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如實描繪了在奢靡風氣支配下的唐代宮廷仕女的嬉游生活。
其他珍品
趙佶《瑞鶴圖》:宋徽宗趙佶的書畫珍品,詩、書、畫具為上乘。
緙絲紫鸞鵲譜圖軸:宋代宮廷把自魏晉以來的書畫作品收集起來,使用絲織品精心裝裱,緙絲是其中最珍貴的裝裱材料。
玉豬龍:紅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這件是已知紅山文化玉豬龍中形體較大,形制最規整的一件。
鴨形玻璃注:奇特而罕見的動物造型早期玻璃器。目前全世界僅此一件,是北燕與古羅馬帝國交流的見證。
利瑪竇《兩儀玄覽圖》:1602到1605年,利瑪竇繪制的第三版中文世界地圖。
歐陽詢《仲尼夢奠帖》:歐陽詢是初唐的四大書法家之一。書法學二王,世稱“歐體”,對后世影響很大。
(資料和圖片均由遼寧省博物館提供)
版式設計:蔡華偉
辛陽 劉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