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安徽界首市:皖北小城以才興業 擁有5家院士工作站
小小一塊泡沫板,記者掂在手中幾乎感覺不到重量。這種材料密度只有水的三分之一,卻具備極高的強度,水火不侵,還能有效防止核輻射引起的電脈沖。11月5日,記者在界首市高新區新城產業園的一鳴新材料公司,見證這種泡沫鋁新材料的神奇。公司技術總監謝峰自豪地介紹,他們的新材料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軍工制造等領域,就連合肥科學島上的托卡馬克大科學裝置上,也將該材料用于電磁屏蔽。
一鳴新材料公司由清華大學創新團隊創辦,是國內首家掌握第二代連續成型泡沫鋁核心技術的企業,不僅牽頭參與制定了國家標準,專利總量也在全國行業專利中占到50%以上。在界首,類似一鳴新材料公司這樣掌握行業領先技術的高新企業并非獨家。
地處皖西北邊陲,科技創新的先天優勢并不明顯,界首卻擁有5家院士工作站、9家國家級和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設站數量在全省縣域中是最多的。界首市人社局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地成功集聚了一批高素質科技人才,培育壯大了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用“人才鏈”帶動“產業鏈”,為創新驅動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來到界首高新區的安徽三寶棉紡針織投資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公司取得的國家專利35項證書時,頗感意外。這家過去以生產傳統棉紡制品為主的企業,曾經一度因為市場和自身等原因陷入困境。在與東華大學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與上海交大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后,企業轉向功能性新材料家紡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產品成功打入歐亞非多國市場,實現“華麗轉身”。 “創新人才的支撐,是我們企業突破瓶頸、轉型發展的關鍵密碼。 ”總經理張麗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
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越需要為人才搭建大展身手的舞臺。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一理念已成為界首黨委、政府和各家企業的普遍共識。當地在推進科技創新中堅持企業為主體,不斷完善形成“研發-中試-產業化”三位一體的技術創新機制,為高層次人才提供技術研發設施條件支撐。
創新服務的重點也從抓高企、專利、項目的“老三樣”逐步向科技人才、科技平臺、科技金融的“新三樣”轉變,更好地適應了科技創新發展和人才作用發揮的需要。
重視人才、堅持創新,讓地方嘗到了甜頭。界首市科技成果轉化率高達70%,發明專利萬人量為11件。今年前三季度,界首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4.1億元,增長11.1%,連續33個月增幅全省第一。界首高新區在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綜合考核中名次靠前、皖北第一。界首市委主要負責人滿懷信心地表示,將緊緊抓住人才這個“第一資源”,繼續完善政策、優化服務、保障環境,讓人才干事創業的勁頭更足,讓這座皖北小城的創新活力更強。(聶揚飛)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