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城市 > 甘肅 > 正文

改革開放40年 偉大變革鑄就甘肅輝煌

原標題:偉大變革鑄就輝煌篇章

——寫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

(一)1978年12月18日,一個載入中國史冊的重要日子。

這一天,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我們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2018年12月18日,一個世界矚目的特殊日子。

這一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深情回顧了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發出了新時代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動員令。

從1978年到2018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瞬。但在這短短的40年里,中國人民將很多的“不可能”變為“可能”,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

我們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回望歷史,我們為中國改革開放創造的偉大奇跡而自豪;展望未來,我們對接續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充滿了堅定與自信!

(二)2018年12月17日,甘肅國際會展中心。甘肅改革開放40年歷史變革大型圖片展,在這里開展。

一張張今昔交錯的照片,一件件銘刻著歷史記憶的實物,一串串前后對照的數據,向人們生動展現改革開放40年隴原大地的滄桑巨變。

行走在由展板組成的迂回通道,似乎一瞬間穿越了40年的時空隧道,再次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澎湃大潮如黃河之水從天際向我們涌來……

40年前,改革開放的滾滾春雷石破天驚;40年來,改革開放的巨輪乘風破浪,駛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航程。在我們黨帶領人民繪就的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中,甘肅人民譜寫了艱苦奮斗、感天動地的奮斗篇章。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的中國,也沒有今天的甘肅。

(三)解放思想,是推動改革開放的強大動力引擎。

1978年5月13日,甘肅日報轉發了光明日報刊發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少人以驚疑的目光,探究著文中傳遞出的不同尋常的信號。

隨后不久在我省開展的“真理標準大討論”,如春寒料峭中拂面而來的春風,使多年來僵化封閉的思想堅冰,像黃河解凍般漸漸消融。

宕昌縣哈達鋪公社在全省第一個公開實行包產到戶;蘭州市西固區陳坪公社東灣大隊的農民高學蘭,冒著被“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危險,在全村第一個養起了雞……以基層群眾的一個個首創為發端,思想解放的激流在隴原大地奔涌向前。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偉大覺醒,沖破思想上“左”的嚴重束縛,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人民群眾求變的意識被喚醒,求富的熱情被點燃。

改革開放從歷史起點到全面深化的征程,就是思想不斷解放的歷程。從農村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端掉“大鍋飯”,到國有企業改革打碎“鐵飯碗”,從單一公有制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從追求經濟快速發展到追求科學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每一項改革,都首先解除了束縛思想的桎梏,才使制約發展體制機制的條條框框被不斷打破。

改革開放不能停步,解放思想也永無止境。

(四)“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40年前,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導致國家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我們黨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

這是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40年來,中國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成功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回首波瀾壯闊的改革歷程,隴原大地同樣風起云涌。體制機制的束縛被不斷破除,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渠道、分配方式日趨多樣化,同時,伴隨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的不斷增強,整個社會涌動著空前的發展活力。

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40年來,甘肅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5%,2017年達到7677億元,是1978年的113.35倍。經濟實力的顯著增強,離不開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伴隨社會生產力的不斷解放,甘肅在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中日新月異。

1985年12月2日,第一爐飛濺的鋼花結束了酒鋼公司27年“有鐵無鋼”的歷史;今天,酒鋼集團已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85位。令人矚目的飛躍,源于改革的強勁動力,也是甘肅國企發展的縮影。打破“鐵飯碗”、擴大“自主權”……面對產品落伍、效益低下的生存困境,一個又一個國有企業在變革中前行,幾度“淬火”,幾經“陣痛”,成功走出了一條希望之路,撐起了甘肅工業發展的“艷陽天”。

改革開放的鏗鏘步伐,同樣見證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1986年,全省個體工商戶約16.35萬戶、私營企業1034戶,如今,個體工商戶突破百萬,私營企業達34萬多戶。作為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踐行者,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成為我省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稅收的重要來源、提供就業的重要平臺。這支不可或缺的力量,筑就了甘肅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

40年來,我省不僅形成了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而且發展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等一大批新興產業。這一過程中,科技創新功不可沒。“十二五”期間,甘肅綜合科技進步水平躍升全國第18位,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3%。這一數字背后,是遍布全省的高新技術園區,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立足創新驅動發展,甘肅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正在全面提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進入新時代,綠色發展是甘肅最鮮明的主題。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前提,我省正在著力構建生態產業體系,大力發展循環農業、中醫中藥、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數據信息、軍民融合等綠色生態產業,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甘肅改革的步伐更加堅實、前進的道路更加寬廣。

(五)曾經的甘肅,“苦瘠甲于天下”。改革開放,徹底改寫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歷史。

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到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從取消農業稅牧業稅和特產稅,到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土地“兩權”分離到實行“三權”分置;從新農村建設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40年來,一系列改革不斷推進,破除了束縛,解放了農民,極大地發展了農村生產力。

莊浪縣農民朱寶倉,從包產到戶開始,就一直記錄著家里的收入情況。37個賬本,見證了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折射出農業發展的歷史性飛躍——

1978年,甘肅農民人均純收入僅100.93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億余元;2017年,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076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77億多元。

“吃的是自來水,用的是動力電,走的是水泥路,住的是小康房。”40年滄桑巨變,鑄就改天換地的壯麗篇章。種草種樹,興修梯田,推行旱作農業,發展特色產業——從“沒治”到“有治”,隴原兒女為改善生存發展環境,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努力。景電提灌工程、引大入秦工程、引洮供水工程……一個又一個大型水利工程,滋潤了干旱的隴原。

改革的春風,也助推了隴原農民“走出去”的步伐。他們離開世代生存的黃土地,或南下,或北上,外出創業打工,發展勞務經濟。如今,“白娃娃服務員”“羲皇故里建筑工”“禮賢大嫂”……已成為全國叫得響的勞務品牌。還有很多農民告別了“力氣活”,吃上了“技術飯”,實現了從“苦力”到“藍領”的轉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落下。”改革開放40年,也是我省扶貧工作不斷深入的發展歷程。從救濟式扶貧到開發式扶貧,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加快脫貧致富,前赴后繼的扶貧行動,取得了令人驚嘆的偉大成就。

1982年,隨著“三西”扶貧工程的正式啟動,甘肅扶貧工作首開了區域性開發式扶貧的先河。通過發展林草、扶助生產、易地搬遷等多種方式,全省農村貧困面大幅下降。進入新世紀,扶貧工作從“生存型”向“發展型”邁進,轉入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更高階段。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緊扣“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我省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超常規的舉措和辦法,全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目前,全省貧困人口已從2011年底的842.2萬人,成功下降到189萬人,18個縣市區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

從溫飽走向富裕,從貧困邁入小康。立足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今天的甘肅,又翻開了“三農”發展的新篇章。全省上下正在改革中砥礪前行,向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方向全速邁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不懈奮斗。

(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開放40年,是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發展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40年。

40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一系列為民、惠民、利民重大舉措,全面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甘肅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空前提高。

城鄉居民有了更高的收入、更高的消費和更好的住房。從1978年到2017年,我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了68倍、80倍。曾經一個村、一個鄉都沒有電話,如今全省每百人擁有96.8部移動電話。甚至在過去想都不敢想的私家轎車,截至去年底全省保有量已達120.9萬輛。從1995年開始的住房商品化、社會化的住房制度改革,更讓普通百姓的住房條件大為改善。1979年,全省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僅4.63平方米,2016年達到33.69平方米。現在,99.8%的人實現了住有所居的夢想。

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教育條件的不斷改善,使人們享受到了更加均等的教育機會。多少曾生活在封閉落后和貧窮中的孩子,依靠知識改變了個人的命運。改革開放之初,上大學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2017年我省高考錄取率已達80.62%。高等教育的普及,使我省大學學歷擁有者的比例,從1982年的0.62%躍升至2015年的9.56%。從2011年開始,我省數百萬名農村學生吃上了免費“營養餐”,農村孩子的營養條件得到改善。從2017年開始,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全部實行“兩免一補”政策,至此,我省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已全面普及。

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還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安全感。通過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我省編織了廣泛的社會安全網。尤其值得欣慰的是,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從原來僅僅覆蓋城鎮部分職工,經過不斷擴圍,現在,廣大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也被納入其中。除此之外,數百萬城鄉居民還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救助。由于有了社會保障安全網,社會中最為脆弱的群體也得到保障,他們抵御風險的能力大為提高。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這是改革開放得到人民擁護、充滿無窮活力的根本原因。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愿、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必將推動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不斷勝利前進。

(七)“讓甘肅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甘肅”。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千里河西走廊,曾是絲綢之路的黃金要道。但隨著歷史的變遷,地處內陸的甘肅,再度陷入封閉的困境。改革開放的號角,重新喚醒了沉睡的土地。

便捷的交通,是開放的前提。改革開放初期,甘肅甚至沒有一條一級公路。經過40年的發展,如今,全省14個市州、55個縣已開通高速公路,所有鄉鎮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均鋪上了瀝青路。與此同時,鐵路、航空也在高速發展,寶蘭高鐵正式運營,蘭渝鐵路全線開通,機場布局由“疏”到“密”,航空運營從“弱”變“強”。

公路、鐵路、航空……四通八達的交通網,打破了時空的阻隔,加快了“走出去”“引進來”的步伐,有力助推甘肅開放的速度、深度與廣度。這些“路”,也清晰記錄著甘肅對外開放的進程。

1980年,我省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蘭光彩色攝影沖印公司在蘭州建立,標志著甘肅對外開放的大門正式打開。今天,已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在我省投資興業。

1992年,“中國絲綢之路節”在蘭州成功舉辦。此后,延續至今的“蘭洽會”,伴隨規模層次的不斷升級,知名度節節攀升,影響力與日俱增,已成為甘肅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

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更是甘肅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從開放的“后方”,到開放的“前沿”——緊緊抓住這一歷史契機,立足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文化優勢,全力打造向西開放新高地,甘肅成功走上了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征程。

2016年9月,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隆重開幕。1700多位中外嘉賓,齊聚敦煌、共襄盛舉。這一國際化盛會,不僅為“一帶一路”建設營造了民心相通的文化氛圍,也為甘肅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搭建起交流與合作的橋梁,開通了連接世界的“高鐵”。秉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甘肅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拓展合作空間、深化合作層次,放大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綜合效益,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

2017年8月,甘肅與重慶、廣西、貴州共同簽署框架協議,合作共建中新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南向通道。這一項目,將打通西部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無縫銜接。同時,它也極大地拉近了甘肅邁向南亞、東南亞的時空距離,將進一步促進物流、人流和資金流、信息流交互涌動,為我省擴大對外開放、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與發達省份相比,甘肅發展不足,很大程度是開放不足。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大開放格局,必將使甘肅發展邁入更加廣闊的天地。

(八)40年風雨無阻,40年披荊斬棘。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今天,改革開放已走過了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

對歷史的最好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接續奮斗的關鍵時刻,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讓我們勇立潮頭、奮勇搏擊,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加快建設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幸福美好新甘肅!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胡晶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