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城市 > 幸福天水 > 正文

搭乘“文化動車”走出去 讓更多的人了解天水文化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交流”

天水市文化館館際文化交流走在全省前列

  □記者 徐媛

等待采訪的間隙,跨過市文化館大紅門,順著不足50米的甬道步入館內,目光所到之處是近百張依次懸掛于門廊之上的攝影作品,遠遠望去有“文化長廊”之感。走近,細細觀賞,一張張展示經濟社會、歷史人文、生活風貌的照片,為駐足者述說著天水點滴的變化,也喚醒了某些褪色的記憶。從工作人員張曉玲口中得知,這些照片都出自于文化館去年免費培訓學員之手,心里暗暗贊嘆了許久。

看完攝影展,又繞回至館內宣傳欄前,張貼著的培訓及文化走親成果,見證著文化館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年。2018年,市文化館共舉辦了42場書畫展、培訓了2000余名學員、進行了20次文化志愿者活動和15次文化交流活動、參與了62場公益性演出活動……

在這所有的成果當中,最讓“工作狂”李靖館長引以為傲的卻是一趟由市文化館牽動的歷時兩月之久匯聚“眾芳”的“文化動車”。“這場文化活動仿佛盛開于寒冬之中的文化之花,它打破時空、地域的界限,盛開出友誼交流、兼容并包、互惠互鑒的花朵。”李靖頗有成就地說。

“文化動車”穿五省

2018年11月6日,這趟始發于絲路文化繁盛的西北地區的動車,在經過西寧市、天水市、安康市、吳忠市之后,轟隆隆地駛到經濟繁榮的天津市濱海新區。

當天,陜甘寧青津文化館的文藝精英們集聚濱海新區文化館,拉開了2018年“文化動車·絲路情”濱海新區文化交流活動的帷幕。這場讓濱海新區市民翹首以盼的文化活動設置了書畫交流筆會、“洞天勝景濱海行”書法美術攝影作品交流展及兩場“新時代之聲”館際文化交流文藝演出,動靜結合的文化交流形式,特色鮮明的文化元素,仿佛為濱海新區市民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神秘通道,令其沉醉于多元文化交融碰撞所帶來的震撼與享受。

“郎在對面唱山歌,妹在灶屋燒茶喝,聽得情歌心意亂,撤出灶火用水潑……”由陜西省安康市群眾藝術館帶來的紫陽民歌《郎在對門唱山歌》獨具韻味的歌詞和優美婉轉的曲調帶給觀眾獨特的聽覺沖擊力及感染力。我市文化館選送的《麥積飛天》一出場便博得滿堂彩,身著長裙褲的“仙女”們凌空飛翔,儀態安詳,氣韻悠長,讓觀眾情不自禁聯想到敦煌莫高窟美不勝收的飛天壁畫。繼而,具寧夏濃郁地方特色的舞蹈《耍羊皮的漢子》、青海經典民歌薈萃《在那遙遠的地方》、嗩吶獨奏《黑土地》等展現陜甘寧青地域特色的文藝節目輪番上陣、精彩不斷,讓濱海新區市民足不出戶便享受到原汁原味的絲路文化。

“越是民間的藝術,越有味道;越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就越有價值。”在現場觀看演出的觀眾杜女士說,文化的多樣性與藝術的感染力,是這場盛會帶給她最深的感受。

歷時兩月之久,往復于青海、甘肅、陜西、寧夏、天津四省一市的文化之旅在成功舉辦10場大型文藝演出和5場書畫攝影展后,完美收官。我市文化館的歌伴舞《羲皇故里》、花兒《河里的石頭翻三番》等極具地域標識的演出,彰顯了天水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這場文化盛宴,對身為主持人的劉堅強來說,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可以說我是天津人中最熱愛天水的那一個。天水是我的家鄉,天水深厚的文化流淌在我的血液里、銘刻在我的心間,把天水優秀的民俗文化、文藝精品帶給我第二故鄉的群眾,是我多年的夢想。”劉堅強在微信里說道,如今看到家鄉的文化受到各地群眾的青睞,他有說不出的高興,也算是圓了他的一樁心愿。

充滿動感與力量的舞姿以及原生態的藝術表現力,沖擊著四省一市市民的每根神經的同時,也讓每位輪番登臺、各展絕活的文藝精英在彼此的光芒里,不斷汲取藝術的養分,在獨特的地域文化的碰撞與交匯中產生新的藝術方向。

“民間藝術,雅俗共賞。作為演員,也作為觀眾,我樂在其中。”西寧市群眾藝術館文藝骨干青木措表示,能夠看到各地文藝精英的精彩演出,并和他們同臺競藝,對西寧群文工作的開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走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天水文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厚重、燦爛的文化因交流而更加多彩,因互鑒而更加豐富。

在濱海新區文化交流活動的開幕儀式上,我市文化館、西寧市群眾藝術館、安康市群眾藝術館、吳忠市文化館及濱海新區文化館,在所有人的共同見證下,簽訂了友好交流合作協議,以進一步拓展文化館服務領域,努力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區域聯動、服務基層”的長效運作機制。

“這意味著,在家門口觀賞三江源頭圣水澆灌的‘青?;▋?rsquo;、眾佛之國‘東方雕塑館’凌空而起的飛天、秦巴漢水低徊婉轉的‘漢調二黃’、塞上江南風過留香的‘蕎麥花’和‘哏兒都’詼諧幽默的民間曲藝將成為常態,這是文化的一件幸事,也是各地觀眾的福音。”接受采訪時,我市文化館青年演員王小艷說道。

早在2017年9月,我市文化館就與西寧市群眾藝術館簽訂了文化發展戰略聯盟合作框架協議,兩年間,兩家文化館在切磋交流中博采眾長、取長補短。書畫創作作為我市文化館優勢資源已先后多次走進西寧,西寧的民族舞作為回饋也出現在我市文化館舞蹈培訓課堂之上。西寧群藝館青木措甚至為我市廣場舞愛好者量身打造了一套具有西寧民族風的廣場舞。

“文化之花,只有不斷施以‘肥料’,才能芳香四溢。也只有將本土資源挖掘出來,并以新的方式傳承和發展下去,‘文化動車’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客源’和‘貨源’。”西寧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劉鵬在接受電話采訪時,如是說。

“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就在于其開放性和交往性,任何封閉的文化都會因吸收不到更多的營養、感受不到更多的壓力和競爭,而逐漸喪失活力與動力。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城市能夠搭乘我們這列動車,讓它裝載的文化能夠更加豐滿、多元。”李靖表示,目前,市文化館正在與新疆進行洽談,預計不久的將來,一場具有新疆異域風情的“饕餮”盛宴將會席卷我市。

“孤芳獨美,不如集眾芳之美。以聯盟的組建成立為起點,勇于擔當、敢于創新,不斷突破、不斷發展。希望聯盟的所有成員團結一心、化掌為拳,把優質的文化資源拿出來共享,同時也可以在聯盟的平臺上尋求補充不足的文化資源,真正發揮好文化館行業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電話中濱海新區文化館館長趙永海中氣十足地說。

 “我們就想做點兒該做的事”

元旦剛過,文化館又緊鑼密鼓籌備起今年的文化交流活動。

1月5日,這群不知疲倦的文化精英迎著風雪又踏上開往安康的“動車”,不為名利,他們只為將天水的文化帶到更遠的地方去,然后靜待它們生根、發芽……

當日晚7時,由安康市文化文物廣電局、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單位主辦,陜西省古琴研究會、天水市文化館、天水伏羲琴社承辦的“2019迎春古琴音樂會”在安康市群藝館成功舉辦。音樂會大家云集,來自我市和其他市州古琴演奏名家端坐舞臺,揮灑撥弦,為觀眾奉獻了《太古引》《平沙落雁》《胡笳十八拍》等曠世名曲。演奏家的指下,一挑一抹,似乎都有說不盡的故事,每一曲都是道不完的滄桑,或悅耳悠揚、或婉轉連綿、蕩氣回腸,在幽幽琴聲中,觀眾聆聽遠古傳來的神圣聲響,聽者如癡如醉,如夢如幻。

天水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民樂教研室主任靳振彪就是一位受邀表演的古簫演奏者。說起古琴音樂會,他侃侃而談,“在安康做所謂的‘大雅之音’這是第一次。比我們預期中好很多,聽眾座無虛席,現場卻出奇安靜,唯有雅韻裊裊,繞梁琴音。從觀眾的反響來看,雖然他們不能透徹領會古典音樂的意境,但他們的認可彌足珍貴。”

“過去,古典文化如同待字閨中的大家閨秀,鮮為人知。幸而,天水有良好的文化土壤讓其得以延續并發展。此次與陜西省古琴研究會諸多演奏家同臺競技,對我們有很大鼓舞。部分安康古簫愛好者聽完演奏后,異常激動,想到天水拜師學藝,這是意料之外的。”同時,靳振彪也看到天水的不足,“音樂會導聆是陜西省古琴研究會秘書長何謙老師,他突破主持人身份,站在文化鑒賞的高度對每首曲子進行的精準詮釋,在加深觀眾印象的同時,讓人受益匪淺……客觀來講,天水還欠缺此類人才,這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哪里的文化之花盛開的絢爛,我們的動車就開向哪里!”王小艷躊躇滿懷地說,“作為基層文化工作者,我熱衷于文化交流就是想趁心有余、力尚足的時候,做點兒該做的事。我們不斷推出原創作品,就是希望將天水傳統文化、民族文化挖掘出來,將其藝術化、舞臺化,進而吸引更多的人走進它、了解它,讓古老、深厚的文化煥發出了更強的生命力。”

誠如所言,天水這趟文化動車開啟后,我不知道未來它將與何種文化相遇,并碰撞出炫麗的火花,但它必定會永不停歇地奔馳于祖國廣袤的大地之上,并為所經之處的群眾,帶去更多更新的精神食糧和文化享受。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