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詞作者麻扶搖去世)
剛剛,長安街知事從二炮保定干休所獲悉,《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詞作者、原第二炮兵部隊某基地政治部主任麻扶搖,于2019年1月20日在京去世,享年92歲。
一張張貼于二炮保定干休所門前的訃告顯示,根據麻扶搖生前遺愿,一切從簡,不舉行追悼會和遺體告別儀式。
公開資料顯示,麻扶搖1927年3月出生,黑龍江綏化市人。1947年2月入伍,1955年授大尉軍銜,后晉升為少校軍銜。1966年調到第二炮兵部隊某基地機關工作,歷任組織處長、后勤部副政委、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軍職)、基地紀委書記等職。曾榮獲解放獎章、勝利榮譽勛章、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三級國旗勛章。1987年2月離休后,在二炮保定干休所中安度晚年。
抗美援朝戰爭時,麻扶搖擔任志愿軍炮兵1師第26團5連指導員。1950年夏天,為準備參加抗美援朝,26團開赴鴨綠江邊整裝待命。
在五連召開的表決心大會上,好幾個班的決心書上都寫著“保衛和平,保衛祖國,就是保衛家鄉”;有的戰士在發言中寫出“雄赳赳,氣昂昂,橫渡鴨綠江”的句子;幾乎所有發言中都有“打敗美國野心狼”的口號。
連指導員麻扶搖將戰士們發自內心的誓言記錄下來,后幾經修改補充,寫成了一份詩歌形式的決心書。在全團出國作戰誓師大會上,麻扶搖代表連隊發言,這份決心書作為開場白,受到熱烈歡迎。
會后,新華社記者陳伯堅采訪了麻扶搖,覺得詩歌寫得很好,并提出將“橫渡鴨綠江”改為“跨過鴨綠江”等幾處修改意見,隨后引用于一篇戰地通訊,發表在1950年11月26日的《人民日報》上。
作曲家周巍峙看到通訊后,在《人民日報》上看到這首詩,當天譜出了曲。同時,他把“抗美援朝鮮”改為“抗美援朝”,并以詩中最后一句《打敗美帝野心狼》為題,署名“志愿軍戰士詞”,11月30日《人民日報》和12月初《時事手冊》半月刊,先后發表了這首歌,在全軍、全國廣為傳唱。
1954年,全國評選優秀歌曲,這首歌獲一等獎,歌名正式定為《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
志愿軍戰歌手稿展出。本文圖片均來自長安街知事
戰爭勝利后,麻扶搖曾多次回過東北老家,但卻從未提過自己和這首歌的故事,家鄉父老至今不知他是志愿軍戰歌的詞作者。
談起這首歌詞,麻扶搖豪爽地說:“那時候,我根本不懂寫歌詞,也不是為唱歌而寫詞。戰歌唱響后,有人說我成了名人,是歌詞作家,我一概搖頭否認。我只是志愿軍的一名普通戰士,是人民軍隊里的一名政治工作者。”
直到今天,麻扶搖仍然堅持說:“詞雖然是我寫的,但反映的是部隊指戰員當時的心聲,也是全國人民當時的心聲。即使我不寫,別人也會寫出來,不是我有多么高的才能。”
麻扶搖向戰士講述創作經過。
2016年9月,解放軍“志愿軍戰歌”連全體官兵給麻扶搖寫了一封信。信中稱:
“尊敬麻老前輩,60多年前,您慷慨激昂寫下的《志愿軍戰歌》,激勵了廣大志愿軍官兵英勇戰斗。60多年過去了,《志愿軍戰歌》的旋律依然響徹大江南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來人奮勇拼搏。作為“志愿軍戰歌”連的傳人,我們因《志愿軍戰歌》而感到無上榮耀。
我們雖然沒有經歷那戰火紛飛的年代,但是在厚重的連史里,在《志愿軍戰歌》歌聲中,我們感受到了您和您的戰友們當年慷慨激昂、浴血奮戰的意氣風發,感受到了一代代戰歌連人斗志昂揚、不怕犧牲的堅強意志。正是在這種精神的引領和感召下,連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績,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隨后,麻扶搖給五連同志們回了信,說道:
“五連有著優良的作風傳統和光輝的戰斗歷程,從過去到現在,五連一直是好樣的!五連從來都是站排頭的!在我像你們一樣年輕的時候,是五連給了我成長的磨煉和滋養,五連是我人生一個重要的出發地。
單位領導來看望時,提到了關于戰歌精神、戰歌文化的問題,這個概念提得非常好。戰歌是志愿軍的歌,是英雄的歌,曾經是那個時代的最強音。在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今天,應進一步發掘戰歌新的思想內涵。要讓戰歌文化滋養我們的干部戰士健康成長,讓戰歌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不斷鼓舞我們奮勇前進。”
《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
麻扶搖詞 周巍峙曲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
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進
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我的爸爸去過朝鮮戰場
為了保衛祖國為了保衛家鄉
打敗美帝保衛和平
嘹亮地軍歌威武雄壯
我們的先輩去朝鮮打仗
英勇戰斗是民族的脊梁
鴨綠江水在靜靜地流淌
嘹亮地軍歌在耳邊回蕩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