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7日電 (記者 馬海燕)第二十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7日在北京師范大學開幕。26年來,該電影節共收集國產影片近7000部,其中近400部影片獲獎。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李曉兵表示,經過26年的發展,該電影節已成為展示推廣優秀國產影片的重要窗口和校園影視文化的年度盛事,它已經成為電影工作者、研究者和愛好者交流和對話的舞臺,發掘和培養電影新人的搖籃。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胡智鋒介紹說,本屆大影節立足北京,輻射全國,32所高校分會場與北京主會場同期開幕。為期三周的電影節將在全國各地舉行形式多樣的評選、展映、研討和交流活動。各項賽事活動參與高校達500余所。
本屆大影節主競賽單元共征集到300余部國產影片,邀請10位高校青年影視學者和30所高校的大學生代表組成評委會,確立34部國產入圍影片,將于4月23日起在電影資料館展映。
與此同時,電影節助力青年影人孵化,舉辦原創影片大賽、青年劇本與創意大賽,共收到4000余部大學生原創影像作品與近600部電影劇本。
此外,本屆電影節充分發揚學術品位、文化意識,舉辦“道路、經驗與模式——全球視野下的新中國電影七十年”大型學術論壇,舉辦加勒比海地區系列影展、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映等多個海外影展。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五四運動百年,本屆電影節特別推出“新中國電影七十年銀幕青春形象”H5活動。9位嘉賓共同發布“新時代、新青年、新電影”的主題。組委會特別策劃了“致敬”主題單元,邀請陶玉玲、祝希娟、翟俊杰、顏丹晨、梁明等演員、導演共同致敬新中國成立七十年電影事業的蓬勃發展。奧運冠軍、北京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教師何可欣與各位學生代表共同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拿摩一等》作為開幕影片進行了放映。本片選擇青年作為切入點,聚焦青年在陷入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困境時對生活發出拷問、最終在幾代人的集體智慧里尋到答案的成長歷程。首映結束后,導演阿年,編劇唐佩璐,演員徐才根、陶慧敏、邱林、白雪、史可現場與觀眾展開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