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圖片)
還記得這只大黃鴨嗎?2013年9月,它第一次登陸北京,就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的眼球,不少游客甚至冒雨前來觀看,一時間,全國各地掀起了陣陣“追鴨熱潮”。其實,這只大黃鴨本是2013年北京國際設計周主賓城市的贈禮,是荷蘭藝術家霍夫曼創作的大型現代藝術裝置作品,因它與北京的古韻相映成趣,讓人們一時忘卻了都市的煩躁與壓力,找回了兒時無憂無慮的幸福感覺,大受追捧。
其實,藝術最能反映當時的時代精神。它是藝術家對特定環境、社會、文化等問題的思考而創作出的作品。在人類歷史發展的每一時期,藝術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展現著它非凡的作用和魅力。比如,在原始時期,藝術用來表達信仰;中世紀,藝術用來表達宗教教化;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藝術則是一種政治宣傳;在當今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藝術則與商業與大眾文化,相互作用并共同發展。蘭歐酒店就是酒店與藝術結合的作品,酒店經過設計大師獨具匠心的構思,大量融入藝術元素,在酒店多處展有博物館藝術品,讓人們猶如置身博物館中,感受“從藝術中醒來”之自由。美觀、開放、舒適、安靜、精致的環境,把“藝術”的優勢表現得淋漓盡致,它滿足了85后消費群體對個性情趣、生活美學及品質生活的追求,讓藝術與大眾產生關聯。
(點擊查看圖片)
藝術與普通大眾的關系早在工藝美術運動時期就被提起過,到包豪斯時期藝術則開始與設計結合,再到安迪·沃霍爾為代表的波普藝術時期,藝術與大眾文化緊密聯系,藝術也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品牌文化的構建及廣告傳播中。體現較為明顯的就有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裝置藝術,它是一種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環境下,由藝術家將已經消費或未經消費的物品進行組合、改造,使其煥發出新的文化意蘊的藝術作品。比如,蘭歐酒店正在展出的由植物建筑師李霽裝置藝術展《時間的縫隙》,就是李霽運用場域藝術中的多元技巧,從酒店展出的博物館展品中吸取靈感,專門打造出的屬于蘭歐空間的獨一無二的裝置藝術。而此次藝術展則是藝術家李霽對以蘭歐酒店空間所展示代表博物館藝術品致敬,因本次裝置藝術展是材料+特定空間+思想情感的藝術結合,備受好評。
(點擊查看圖片)
裝置藝術的一大優勢就是能滿足繁忙的當代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平衡。由于裝置藝術中眾多的藝術門類,以及眾多實物的非邏輯,非再現的陳列,它們之間的張力構成了無窮大的觀念的“排列組合”關系。同時,裝置藝術還充分反映變化中的世界,因為裝置藝術中靜止的物品并不是絕對靜止的,它們所存在的空間環境和社會處于永恒的運動中,因此它們本身的意義也在不斷變化。
裝置藝術是綜合材料應用的藝術,繪畫、雕塑、 建筑、音樂、戲劇、詩歌、散文、電 影、電視、錄音、錄像、攝影等都能夠成為裝置藝術的表達語言,是一門開放的藝術,同時也具有綜合性,符合發達的商業社會,所以正在慢慢成為當代藝術的主角。或許,如裝置藝術一般,未來藝術與廣告的結合將是藝術發展的新方向,具有綜合性的藝術將更受發達商業社會的歡迎。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