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9人命喪英國背后,亡命集裝箱與中國偷渡往事
文|王一然 程靜之 實習生 李一鳴 編輯|王珊
比利時第二大港口澤布呂赫(Zeebrugge)位于英國對岸,最多時一年裝載過280萬輛汽車、處理數不清的易腐蝕食品,日夜吞吐近四千萬噸總貨物。集裝箱如龐大的樂高玩具零件,被拆散后推上貨輪,一般被用來運輸花草或是新鮮農產品——如果冷藏,集裝箱溫度將設置為-5℃;如果冷凍,是-25℃。常人在這樣的條件下,幾乎沒有生存的可能。但其中白色長方形的那個,正藏著39個人。
這是歐洲大陸通往英國最便捷的港口之一。至少35名阿富汗人和60名中國人曾和他們一樣,鉆進集裝箱,試圖抵達對岸。前者1人死亡,后者58人死亡。
當地時間10月22日2點49分左右,白色集裝箱抵達澤布呂赫港,下午晚些時候,貨輪啟航;集裝箱在英吉利海峽漂泊10小時左右后,當天午夜零點左右抵達英國泰晤士河畔的埃塞克斯郡(Essex)普福里特港(Port of Purfleet)。監控錄像顯示,大約35分鐘后,一輛紅色斯堪尼亞牌卡車接管了它。這是英國和比利時警方調查的初步結果。
10月23日凌晨1:40分,埃塞克斯郡的工業區東大街附近,紅色卡車司機莫里斯·羅賓遜打開集裝箱——貨箱隔音且寒冷,制冷機組正在運轉——31名男性、8名女性在里面,沒有任何生命體征。
當天下午,英國警方確認,遇難者均為中國公民。英國媒體稱,他們在零下25度左右的集裝箱內至少待了15個小時。目前,這39人身份尚未確定。
據鏡報報道,艾塞克斯警方已經開始著手調查中國蛇頭。
“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場悲劇有多大,39人覺得沒有比坐進這輛卡車后面更好的選擇了,(但)很明顯,這場悲劇已經以絕對悲劇收場了。”英國紅十字會緊急通訊代表馬修·卡特說,有人告訴他的同事,這是30年職業生涯中遇到的最困難的事情。
今天上午,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最新回應,稱使館已與英國當地警方取得了聯系。英國警方表示正在核實遇難者身份,尚無法確定遇難者是中國國籍。但不管他們來自何方,都沒有機會抵達終點了。
金屬棺槨
卡車司機莫里斯·羅賓遜來自英國北愛爾蘭阿馬郡,25歲,眼窩深陷,絡腮胡到耳根,從事卡車運輸工作5年。他在社交媒體里的標簽之一是“愛爾蘭冰柜俠”。
卡車是他最常曬的物件之一:他偶爾發布,“卡車有空”,在周末可以從伯明翰捎東西回家;牌子幾乎都是斯卡尼亞,型號不同,一輛白色的亮著前燈;一輛藍色,頂著漫天乳云;還有一輛是紅色,型號R620,出現在今年1月末的圖里。“仍在賺錢!”他在照片下加了個“酷”的表情——大概9個月后,一輛跟照片中相似度極高的卡車,載著一場震驚世界的噩耗,出現在各大新聞媒體的圖片里。卡車的注冊地在保加利亞,歸一家愛爾蘭公司所有。
羅賓遜的父親拒絕了媒體采訪,親戚也表示“很長時間沒有他的消息”。但根據他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的信息,他的卡車常常出現在從北愛爾蘭斯特蘭拉爾到倫敦的公路上:2015年圣誕節前夕,他從倫敦某個垃圾中心出發,一路欣賞“迷人的倫敦”,目的地是斯特蘭拉爾的輪渡公司P&O。這家輪渡公司在英國五個區域都有營業點,2014年8月,其擁有的商業船在埃塞克斯的港口就曾出過一次人命:一名40多歲的阿富汗男子尸體在集裝箱內被發現,另有34名幸存者。
10月23日凌晨,羅賓遜的卡車駛進埃塞克斯的工業園區,他的朋友對《每日郵報》記者說,“當他(羅賓遜)打開集裝箱看到所有的尸體時,絕對嚇壞了,隨后打電話給救護車,然后報了警。”
一位出租車司機住在工業園區附近,35歲,20年前為了躲避阿富汗戰爭來到英國,據CNN報道,他的兒子11歲,得知出事的集裝箱里有個孩子,“心都碎了。”
羅賓遜因涉嫌謀殺而被捕。下午4點左右,警方開始將尸體從卡車轉移到太平間。首席執行官約阿希姆·科恩斯告訴比利時佛蘭芒公共廣播電臺VRT,人們“非常經常”在澤布呂赫港口的拖車里被發現,而港口總經理和澤布呂赫市長均表示,這些人是在運抵港口之前被裝上渡輪的。《南華早報》稱這輛卡車據信來自保加利亞,但保加利亞外交部表示,目前還無法確認這輛卡車是否從保加利亞出發。
據《每日郵報》報道,警方正在調查死者是否被一個來自北愛爾蘭的犯罪團伙販運到英國,然后將他們作為奴隸賣給美甲店、妓院、按摩院、餐館等。目前警方已突襲了北愛爾蘭的3處房產。
金屬棺槨打開了潘多拉魔盒,里面是尚未探清的罪惡。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稱這一事件是“不可想象的悲劇”。“人類中所有這樣的商人都應該被追捕并繩之以法。”據BBC報道,許多國會議員星期三在下議院推測這一事件與人口販運有關,但警方尚未證實這一說法。
集裝箱對偷渡者來說并不陌生,曾是搏命的賭注。2000年,英國多佛港一輛卡車的后部發現了58具中國人尸體。白色奔馳卡車上的集裝箱是一個制冷裝置,噴出的空氣是溫暖的,散發著惡臭。半明半暗的光線下,58具尸體雜亂地躺在七箱西紅柿中間的金屬地板上。這成了一位警察“揮之不去的噩夢”。卡車同樣從比利時的澤布呂赫開來。由于司機在應付警察檢查后,沒有打開通氣口,60名偷渡者中58人窒息而死,他們大部分來自福建福清和長樂等地。
“九十年代那會兒這種事不罕見。”已經合法移民海外的福建人林震說,集裝箱是偷渡者們最依賴的偷渡工具,最大的長13米多,里面通常裝三四十人。貨輪上,偷渡者們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往往要在海上漂一個多月,干糧提前帶好,水后續有人提供,無論發生什么也無法和外界溝通。“人很容易被憋死,但你既然選了偷渡這條路,一旦上了船,命就不是你的了。”
為防止偷渡,一名法國警察在檢查集裝箱
偷渡者,三分天注定
2000年多佛慘案過去數年后,58名中國人的同鄉們依然沒有停止他們的旅行。49歲的長樂蛇頭許姐,曾在2002年組織4人偷渡出國。其中3人準備從深圳出境偷渡英國,支付了37萬元,但均未成功。另一個人通過商務考察簽證前往俄羅斯再轉道偷渡比利時后,許姐收到了其家屬支付的13萬元費用。10年后,她被福建警方逮捕。
許姐只是這個龐大偷渡組織中的一環,她的上線“阿東”,案發時依然身分不明。類似的團伙組織中,不乏泰國、中國臺灣等境外人士。許姐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緩刑三年,并處罰金1.5萬元。
以“偷渡”和“英國”為關鍵詞,《極晝》在裁判文書網里檢索出十份判決書,蛇頭們大多來自福建,小學或初中文憑,沒有固定職業,選用的模式大體相同,在拿到押金后,將人帶出國境,并與偷渡客的親人辦理聯名存款,等待事情成功,就可收到尾款。
來自福建福清市的老張綽號“矮子”,小學畢業,沒有固定職業。2018年2月,“矮子”收取了2名人員的護照、身份證復印件等材料,交與了另一名同案人。一個多月后,相關手續辦好,定價25萬元。偷渡客拿到了土耳其簽證和偽造的澳門居民護照,聽從“引導員”的安排,先在上海浦東機場出境至土耳其,再乘機偷渡入境英國。
每偷渡一人,“矮子”會先收取1萬元作為押金,如果入境成功,剩余24萬元會經由偷渡客的親屬匯入他的銀行卡。
蛇頭走的路線各不相同。有人從廣州出境前往約旦,最終成功偷渡到了英國;有人以旅游為名義,從內地轉道澳門乘機,再前往馬來西亞轉機;還有人選擇出境澳門后轉道韓國,再入境英國。中轉站還包括土耳其、拉脫維亞、斯洛伐克和烏干達。
在福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講出些跟偷渡有關的故事。林震是福州福清人,40來歲,家族里的“偷渡傳奇”是遠房表哥。1990年代末,表哥被蛇頭帶去英國,三個多月杳無音訊。“按規矩到之前不許和家里聯絡,當時都以為人可能沒了。”林震說,后來表哥從英國打電話來報平安,描述了偷渡路線:走沙漠到俄羅斯,從俄羅斯轉東歐小國,一路走走躲躲,交通工具坐了個遍,甚至有拖拉機,路線幾乎橫穿整個亞歐大陸。而表哥也從此在英國留下,呆了十幾年才回家。
蛇頭早年十分受尊敬,當地老話“蛇頭比鋤頭多”,通常一起買賣參與者不止一個,偷渡者都會被“倒賣”好幾手。林震回憶,每個“站點”都有接應人,費用按蛇頭貢獻值分配。偷渡客在集裝箱里,貨輪行駛到公海,有小漁船來接,但漁船載客量有限,20多年前還發生過超載沉船。“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任何國家包括你想不到的小國,每個地方都有福建人。”從小被教育“貧窮是可恥的”,林震說,早年“偷渡借錢沒有不借的”,一旦有命到了國外,錢肯定能還上,而且就此翻身,“也算是種投資”。
林震如今已經無法理解“搏命式”的偷渡,“經濟差距沒有那么大了。”但蛇頭們依然有利可圖。2014年11月以來,深圳市羅某指使中介拉攏偷渡人員,偽造工作、銀行存款等證明,在香港辦理簽證,共組織了21人偷渡至英國打工,最終將50萬元收入囊中。直到三年后,警方搜出了羅某的銀行卡、存折、偽造印章、賬本、手機等物證,事情敗露,他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處罰金10萬元。
偷渡“生意”分工明確。有人負責收取偷渡人員的材料,用于辦理簽證;有人負責聯絡制假人員,偽造護照、出入境驗訖章;有人則安排“帶工”,在境外負責偷渡的具體事宜。
2014年7月,49歲的阿陽與多人共謀了一次偷渡,同案人鄭某為其中20名偷渡人員拍護照照片,并以一枚50元的價格,克制了43枚偽假出入境驗訖章。他們為21名人員編寫身份信息,購買出境機票,并帶領11人出境烏干達。之后,他們再持偽造的馬來西亞、臺灣旅行證件轉道意大利,最終偷渡至英國。
兩年來,共有46名偷渡人員參與其中,27人順利出境,19人被擋了回來。一名證人在筆錄中寫到,從廣州至烏干達,用的有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去意大利用的是臺灣旅行證件,購票皆用微信聯系阿陽,現金付款。另一名證人說,阿陽會到一家國際快遞點寄護照、身份證、印章,“都是寄到國外。”
事情往往沒那么順利。后手續一旦跟不上,偷渡客就會滯留在這樣的“中轉站”。2000年6月,4名偷渡人員被安排出境,在馬來西亞待了兩年后才回國;2004年,8名人員從滿州里出境到烏克蘭時,被當地組織者扣留,被要求繳納5萬元贖金才能贖回。后來,“蛇頭”與親屬各出一半,才將7名偷渡人員贖出回國,仍有一名人員下落不明。
福建長樂潭頭鎮,63歲的黃立煥看護他的孫子、孫女還有親戚的孩子,這些孩子都是英國或者美國公民。他們的父母偷渡后生了他們。
死亡之旅
從比利時的澤布呂赫港前往英國的埃塞克斯郡,5年前,一起偷渡悲劇幾乎與這條路線重合。
2014年8月,在英國埃塞克斯造船廠,工人正在裝卸貨物,有人在一艘P&O公司的貨輪上聽到了集裝箱里的“尖叫聲和砰砰聲”。這些偷渡者來自阿富汗,最小的1歲,最年長的72歲。因體溫過低和嚴重脫水,他們被送往醫院,不幸的是,一名40多歲的男子死亡。它們同樣來自比利時的澤布呂赫港。
某種程度上說,移民就是人類的商品。據媒體報道,四年前,比利時司法系統揭露了一個復雜的人口走私網絡,該網絡向數百名旁遮普人收取約2萬歐元的費用,讓他們持偽造的簽證經由莫斯科前往比利時,再從布魯塞爾出發,被藏進開往英吉利海峽隧道的卡車里。布魯塞爾黑幫頭目賈格迪什·庫馬爾當年23歲,至少策劃了三年的生意。
為了抵達理想中的彼岸,偷渡者將自己的身體毫無保留地塞進一個又一個密封的鐵皮箱。
國際移民組織統計,過去20年,至少6萬人倒在移民路上。這還僅是公眾能看到的,很多不為人知的案例根本無法被記錄。
媒體留下了很多人的最后時刻。2005年,英國布蘭斯頓的倉庫員工聞到了一股難聞的氣味。經過調查,他們在一個商用鍋爐的木制運輸箱中發現了兩具尸體。這些木箱由意大利北部運出。工人們發現時,兩具尸體躺在一堆鍋爐里。警方稱,尸體嚴重腐爛,爬滿了蛆。
2015年,一輛滿載來自中東和阿富汗難民的卡車被遺棄在奧地利道路旁,被發現時,車中71人均窒息身亡。這起極端惡劣的案件在今年6月20日才作終審宣判。4名主犯均判處終身監禁。據起訴書稱,犯罪組織頭目為人口走私活動提供資金,并在同伙幫助下把非法移民運往歐洲國家。
2016年4月,一名18歲的庫爾德男子試圖攀爬一輛卡車車底,據媒體報道,他曾在敦刻爾克難民營生活了6個月,試圖去曼徹斯特找叔叔;同年10月,一輛從法國入境的卡車到達肯特郡(Kent)之后,車上發現了一具疑似難民的遺體。
但即使到達目的地后,偷渡者們的日子并不好過。徐子珊在英國伯明翰留學,伯明翰中國城里偷渡者甚多,“護照一撕,端盤子洗碗黑10年,拿了永居大家就都一樣了。”徐子珊說,但一些年長者歧視福建人,給他們貼上“偷渡”標簽。
有時,偷渡者們“永遠上不了岸”,蛇頭們會控制他們的人身自由,把他們當作廉價勞動力買賣,“賺一份偷渡的錢,再賺一份販賣的錢。”福建人林震說,現在的偷渡者們技術先進,可以激光掃碼換掉護照照片,價格大概在四五十萬左右。
鄧肯•劉易斯律師事務所的蘇萊哈•阿里接受《衛報》采訪時,也提及了很多受害中國公民,他們都是非法交易受害者,前往英國為了償還賭債,在某些情況下,男人可能會把妻子送到英國工作以償還債務。她的很多客戶都是坐飛機來英國的,他們可能在機場被接走,然后被直接帶到妓院或餐館,在那里被迫工作。他們掙來的所有錢都被用來償還債務。
“我今天的心情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得知埃塞克斯事件發生后,英國移民者艾哈邁德·拉希德在推特上寫道,這讓他想起了當時的旅程,“我們被困在卡車、油罐車和冷凍箱里,里面裝著肉和雞肉,幾乎要凍死。”
據英國《衛報》報道,拉希德四年前從敘利亞前往英國,他曾把自己裝進一輛有注射器和藥品的卡車,逃離了伊朗;又從法國逃離,在卡車里躲過15個多小時。“英國意味著安全。”他說,“不幸的是,那些在埃塞克斯被發現死亡的人,他們希望到達安全地帶的愿望沒有實現。”
英國埃塞克斯郡,人們在發現貨車的地方獻花悼念死者。
消息快速蔓延到留學生群里,事發地偏遠,“從倫敦感覺那里,就像從北京國貿感覺燕郊。”留學生們甚少與埃塞克斯工業區發生交集,偷渡是更遙遠的詞,有人對死者身份好奇,在英國媒體報道遇難者均為中國公民后,也有人無法接受,“現在國內賺錢也不少,全部都是中國人,到底發生了什么?”
據《每日郵報》最新消息,嫌疑人司機羅賓遜仍被關押在埃塞克斯郡某警察局,警方已將39具尸體中的11具轉移到當地醫院,調查仍在繼續;而(羅賓遜)支持者們聲稱他受到了警方的不公平對待,要求釋放他的請愿書已經達到5000份。羅賓遜的社交平臺上,有人為他抱屈,話題標簽加上了“替罪羊”。
留學生徐子珊曾親歷一起偷渡者檢查。去年冬天,她跟著旅行團坐大巴,從巴黎回倫敦,車程大概一兩個小時,到港口再轉輪渡。車上大概幾十個人,除了一個馬來西亞家庭外,全是中國人。早上五六點鐘,司機拿著手電在車下檢查,用一根一兩米長的大鐵棍在車身底掃——這是防范偷渡者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兩個黑人躲在車底,用黑色塑料袋裹住身體,被趕了出來。
徐子珊說,司機司空見慣,兇了他們一頓,沒有報警。但車上的人大多沒見過這樣的場景,全都扒著窗口看,“都(看)傻了!”還是清晨,旅客們睡眼朦朧,齊齊目送兩名偷渡者,迅速消失在樓影天光里。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林震、徐子珊為化名)
備注:文中部分資料來源于裁判文書網、missing migrants project網站、BBC、《衛報》、《每日郵報》、《鏡報》、比利時佛蘭芒公共廣播電臺VRT、埃塞克斯警察局官方消息平臺、CNN。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