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藝術 > 推薦 > 正文

一個人撐起一個藝術現象 ——20位藝術名家評王剛

藝術家王剛在大地和泥土中艱辛探索,找到根性的繪畫語言,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藝術形象“老萬”。

“老萬”意指千千萬萬普通勞動者。從1999年創作油畫“老萬”迄今21年間,經過步步深入的藝術語言探索,形成了集油畫、綜合材料、泥塑、素描、影像、行為、大地藝術為一體的龐大的藝術體系——老萬頭像宛若大地山川而風景和大地藝術獨具“老萬”人格——“老萬系列”。“老萬系列”作品從形式到內容,一步步地從人走向自然;從個體走向群體乃至人類,格局恢弘浩大,表現力震撼人心。

王剛以強大的意志力,獨特的才華,巨大的精神能量,感召一些人士參與其作品創作,以傾述對于“人”與“自然”的主題反思和情感趨向,不斷以新的視覺呈現來展示宏大深沉的精神內涵。藝術風格雄渾拙樸,近作大地藝術廣受海內外關注。

能給世界持續帶來強烈震撼,將中國的藝術向前推進一步,這在當代中國是唯一的。

——編者

綜合材料油畫《老萬頭像》 2005年 180cm×220cm(點擊查看圖片)

綜合材料油畫《老萬頭像》 2014年 180cm×220cm(點擊查看圖片)

王剛是一位特立獨行的藝術家,近年來他行走于中華大地,做了不少極為震撼的大地藝術。王剛已經成了一種藝術現象,他自己一個人就能代表一個藝術現象,這一點彌足珍貴。中國當代藝術若干年來都是很多藝術家共同去完成一個觀念,形成一種藝術潮流,是一種此起彼伏的發展結構,但是王剛一個人就能把一個藝術現象給撐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獨特的藝術家,也是具有強大的精神結構和創作能力的藝術家。

——楊衛 藝術評論家 策展人

藝術家能在思想關懷和藝術語言兩個層面都充分地表現自己的情懷,我想他的藝術是會感動人的。王剛畫的是農民工,實際上畫的也是他自己。農民工將來會成為歷史概念,王剛能在這時候用自己的語言把他們記錄下來,這對我們的藝術財富也是一個重要的貢獻。

——范迪安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泥塑《老萬群像》 2002年(點擊查看圖片)

油畫《老萬村的弟兄們》1999年 100cm×200cm×6幅(點擊查看圖片)

其中之六由中央美院美術館收藏

紙本《新老萬》 2002年 60cm×80cm×3幅(點擊查看圖片)

綜合材料油畫 《老萬媳婦》之一 《老萬媳婦》之二 2004年 140cm*260cm*2(點擊查看圖片)

這雖然只是雕塑,但它卻是靈魂的雕塑,是極具先鋒性的。仿佛有一只你看不見的手(雕刀),把久遠拉近了,把生命還原了,把歲月和歷史凸現了。這一張張各具形態的人臉,展示的是一種具體的模糊,抽象的逼真。那骨和肉,就像是在堿水里泡過、在烈火里烤過的、是精氣和魂魄的再現。也仿佛有昂揚的歌唱從一個個翻著的、焦干的嘴唇里喊出來,骨聲如銅……一個畫家,他雕刻的是神,是魂,是骨茬茬的生命感悟,是一種人性的大穿越,這不能不讓人感嘆!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歌頌,對勞動者的歌頌。大哉,也壯哉。

——李佩甫 河南省作協主席 作家

綜合材料油畫 2003年 180cm*220cm(點擊查看圖片)

泥塑《老萬頭像》 2002年 15cm高(點擊查看圖片)

泥塑《老萬們》 2001年 20cm高(點擊查看圖片)

王剛的藝術給我們一個提示。他的藝術使我們同時也可以想到米開郎基羅,那些文藝復興的大師,擔著一種巨大的文化使命、歷史使命、精神使命,像宗教的信徒一樣地投入藝術。像王剛的這種藝術,或者跟王剛類似的這種藝術家們的藝術,是能夠承載這片天空的,能夠寄寓這個時代真正的精神。我認為王剛的藝術和他自己可以毫不膽怯地對歷史說:我對歷史做了交待。或者說:我做了,我拯救了自己。這點很重要。

他的藝術還有一個特征就是力度。如果用一句話來說,他的力度是跟高山、大海來對應的。他都是在提示著一種大的精神,大的感覺,一種大的符號。

——鄧平祥 藝術評論家 油畫家

泥塑《老萬群像》 2000年-2004年(點擊查看圖片)

《老萬泥塑》頭像 2002年 18cm高(點擊查看圖片)

他以粗獷的豪邁,堅韌的質樸,雕刻般的造型,醇厚的泥土意味,巖石般的堅硬感,竭盡所能地挖掘畫面的表現力。

他的藝術是接地氣的,始終沒有離開生養他的土地和人民,像是他藝術的圖騰,有一種原始而本真的生命力。他在反復堆積涂抹的帶有大地氣息的畫面上傾注,留下了時間雕琢的恒久感,耐人尋味。他在追求繪畫表現的極限,在干澀笨拙的表現中承載了人類初期的精神訴求,像是古代巖畫上的聯想與現代延展。

他把繪畫表現性、雕塑感與材質的堆砌力量進行結合,帶有現代視覺的沖擊力,以及內心的深層挖掘與現代觀念的融合參與,帶給美術界特殊的啟發和視覺感染力。

——楊飛云 中國油畫院院長 油畫家

綜合材料《老萬頭像》 2008年 180cm×220cm(點擊查看圖片)

河南省美術館收藏

綜合材料《老萬頭像》 2005年 180cm×220cm(點擊查看圖片)

山東美術館收藏

綜合材料《老萬頭像》 2013年 180cm×220cm(點擊查看圖片)

綜合材料《老萬頭像》 2009年 180cm×220cm(點擊查看圖片)

新疆烏魯木齊天山美術館收藏

他的作品真正使油畫有了中國面貌、中國精神、中國氣魄!他走出了一條真正油畫中國化的路子。藝術貴在揭示生活本質,王剛的作品做到了。他把一個世紀來轉型的中國社會生活深刻地烙印在自己的藝術之中,其深刻性我還沒有看到第二個人。

藝術貴在的藝術家鮮明和不可替代的個性之中。尋遍中外油畫繪畫歷史,王剛的作品獨一無二。他的作品語言獨創,技術精湛,品格高(貴)尚。藝術貴在在傳統的命脈中形成新的時代面貌,王剛做到了。

我站在他的畫前,有一種吐不盡的思緒,想到歷史,想到現實,想到未來。歷史的浩瀚,現實的豐博,未來的深遠。

在他的畫前,我似乎找到了自我的靈魂,托生前的祖先和祖先的神性。

——蘇高禮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油畫家

綜合材料油畫《黃河三號》 2014年 280cm×900cm(點擊查看圖片)

山東美術館收藏

綜合材料油畫《黃河三號》 局部(點擊查看圖片)

王剛先生的這種創作更多地介入了自己的觀念和思想,他是一個非常有思想的藝術家。

一些程式化的東西被他完全打破了,完全融入到自然的創作當中。他的油畫和他的大地藝術是相通的,你看他的油畫,將局部放大,就是大地的局部......

這方面他在結合上已經做到非常統一了。所以他不論大地藝術還是繪畫創作包括他的追求,整個藝術方面都形成完整的體系,值得許多藝術家去思考

——張子康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 策展人

綜合材料油畫《老萬頭像》 2013年 180cm×220cm(點擊查看圖片)

我覺得亞藝術問題,是當今中國藝術走向未來的過程中,有待越過的一座巨大而又千奇百怪的迷宮。

很高興王剛的大地浮雕藝術和多材質老萬頭像系列,繞開這個迷宮走到了當今藝術的前列,也為解決這個問題帶來了巨大的希望。

王剛對這門藝術的貢獻在于,他突破了這門藝術抽象的、幾何圖案的純形式,而賦予了它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現實主義人文精神。

經由一個大地之子發自肺腑的浩嘆,人文進入了自然,自然也進入了人文。從而把當今中國藝術,向前推進了一步。

——高爾泰 美學家 油畫家

老萬《大地浮雕》大型行為藝術(點擊查看圖片)

2007年3月27日中原工學院弘德廣場180m×130m

5000多師生參與

數碼輸出圖片

在黃河系列、太行山系列,我看到一種崇高中的苦難與盼望。從天空來的異樣的陽光照耀給了我們一種盼望。

王剛作品表達了一種人我關系的歷史性,藝術家是一個時代的先知,他需要不僅為自己發聲,而且為底層的百姓發聲。我們雖然發出來一點點聲音,但是正是這一點微不足道的聲音,構成了我們民族的歷史和人類的歷史。

——查常平 藝術評論家 圣經學者

綜合材料《黃河一號》 2012年 440cm×1260cm(點擊查看圖片)

河南省美術館收藏

靈魂在物化的過程中更顯出一種人生的蒼涼與悲壯。當他用泥塑的方式去一個個表現這些個體生命、又以放大照片的圖像方式并列展示他們的時候,我們又一次被震撼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強大的不可忽視的生命集群,它所顯示出的人性力量將促使每一個有良知的人去反省我們自己和社會,它的藝術感染力足以喚醒那些“久居都市被現代文明麻木的靈魂”。

——賈方舟 藝術評論家 策展人

老萬《大地浮雕》局部 9m×13m(點擊查看圖片)

2007年3月27日大型行為藝術之后2個月

美數碼輸出圖片

2007年3月27日下午,19個“泥人”在聳立在弘德廣場的96座“老萬”浮雕頭像之間翩舞著原始的舞蹈,這可以看作是仰韶文化舞蹈紋彩陶罐的現代復活。5000多名外圍的學生手拉手齊聲吶喊:“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是大地的兒女”,那一陣跌宕起伏的發自內心的呼喊聲,深深地震撼了在場的每一位同學,對于人生、對于生命、對于民族、對于歷史,有了一種新的體驗,新的眼光,而這個感人的時刻,他們也會用畢生的感動去凝記。這對于他們的未來人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與意義.

在我看來,僅僅是”老萬”廣場行為藝術的創意與組織,在近20多年來的中國當代藝術中,也是前所未有的空間規模與視覺震撼性。

——殷雙喜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藝術評論家

老萬《大地浮雕》大型行為藝術 2007年3月27日中原工學院弘德廣場 180m×130m(點擊查看圖片)

5000多師生參與

數碼輸出圖片

在藝術步步走入觀念化的當下,王剛的老萬們重新喚醒直感的閱讀,這本身既是對閱讀記憶的一次洗禮。王剛的藝術創作保持了一種藝術自身的深入方式,即對“藝術視覺的可能性”探求。正是“老萬”以及“泥土人”的深度要求,才使王剛的藝術手段不斷的變換,一次次創生,他沒有被生活的客觀化所牽引,而是在自然與朝向無限的執著之間,去尋找藝術語言的視覺可能,去觸動泥土生命記憶的復活。

——柴中建 上海同濟大學美學教授 策展人

老萬《大地浮雕》大型行為藝術

2007年3月27日中原工學院弘德廣場 180m×130m(點擊查看圖片)

5000多師生參與

數碼輸出圖片

王剛是一個有著強大意志力的藝術家,他的強大意志與他的開放意識共同催生了中原腹地上具有獨特地域性的大地藝術作品。這其中后者為他提供了觀念傳達的有效途徑與形式來源,而前者則賦予了他的作品獨特的形式語言,大地作品浩大的規模與體量以及強烈、濃厚的個人氣質。

——白家峰 藝術評論家 策展人

綜合材料油畫《太行山夕陽》 2012年 280cm×600cm(點擊查看圖片)

毫無疑問,王剛的藝術實踐和他的藝術行為,為當代許多沉浸在象牙之塔里整日研究形式語言的畫家提供了一種范例,這種范例,就是永遠不會過時的人文關懷所要求的大型主題性創作。

——莫鴻勛 油畫家

綜合材料油畫《漠北之戰》 2009年 280cm×750cm(點擊查看圖片)

在當代藝術中,一個畫家能夠獲得一種屬于他自己的,讓人一眼就能辨識的畫面肌理語言,是很難很難的,但是王剛很幸運,他做到了。

讓時間以一種具體的物質形式凝固在他的作品里;這是極難的,但是他做到了。

王剛把一幅題為《佛光寺》的大作展現在我眼前的一剎間,一切化作了烏有。在我的記憶里,只有很少數的一些畫作能夠這樣深深地吸引我,讓我長久地呆在它前面,以致畫我兩忘。

我只想說,《佛光寺》是一幅杰作,它不僅標志著畫家的創作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而且還是一個征兆:當代藝術很可能面臨著一個轉折,也許,20世紀現代藝術形成的各種成規和教條正在瓦解之中。

綜合材料油畫《佛光寺東大殿》 2014年 280cm×450cm(點擊查看圖片)

綜合材料油畫《佛光寺東大殿》 局部

……于是,黃河農民和黃河土地的形象就在畫面上自然地合二為一,結合成不能分離也不能分別的藝術形象。這帶來了奇妙的藝術效果:時間真地凝固了——泥土沒有時間性——但是沒有時間性的泥土質感,一旦和這些巨型頭像結合,就自然地獲得了深刻的歷史性,幾千年來人與黃河的漫長歷史,就此在這些頭像里默默地演繹。正是這演繹,讓人們在面對它們的時候,不能不感動萬分,以致血脈噴張。

——李陀  文藝評論家

綜合材料油畫《太行山》 2014年 280cm×600cm(點擊查看圖片)

我看到作品的第一感覺,驚異于這么大的尺度,驚異,驚悚,非常震撼。

我在您的大地藝術中看到了人的卑微,人像塵埃一樣渺小。可是只靠著自己是看不到的。從天空中俯視的上帝視角,才能看到真實的人類世界。

在這樣一個大地之上,通過大地藝術的創造,使得空間中呈現了時間的尺度,以及時間的意義。

所以大地藝術不能只在超驗的層面去解釋。不能只談自然、生態危機的問題。它更是社會的,更是政治的,更是對社會性的精神性的現代性廢墟的一個反思。

——郝青松 策展人

大地藝術《大地凝視》之一 秋 2017年 新疆沙灣縣 290m×420m(點擊查看圖片)

老虎影像拍攝 私人收藏 數碼輸出圖片

他的作品有一種引導力,總能把人牽引到歷史的縱深,仿佛在訴說著周而復始的輪回,讓人感佩落淚。

從內心到藝術,王剛是一個把自己融入歷史、融入文化、融入精神的人,在他的認識中,歷史沒有走遠,文化是凝合如一的整體,他的精神一直指向千古,指向宇宙生發之時的原道,從這里出發,他挖掘著物質與精神的本真理解,在現代與古代立體的時空里縱橫捭闔。

——郭振宇 山東美術館典藏部主任 畫家

大地藝術《大地凝視》之二 冬 2017年 新疆沙灣縣 280m×450m(點擊查看圖片)

王偉拍

藝術家王剛的“大地凝視”,以地球、大地的視角,冷靜地觀察宇宙在一種更廣義的時空中的變化。藝術家以一種滄海桑田式的觀測標尺與悲憫情懷,將時間、空間的維度拉升至一種高于人類自身的坐標系上,將人類從文明發源時代所關心和思考的命題與“未來之后”的文明撕裂乃至毀滅強力地聯結到一起,構成了一股巨大無比的時空和價值張力,迫使每一個人通過大地的眼睛,正視人類對地球、生態、文明、生存、毀滅的考問與反思。

——王振林 獨立策展人 畫家

大地藝術《大地生長》之一 春 2016年 新疆木壘縣菜籽溝 146m×260m(點擊查看圖片)

王剛拍(羊群走過鼻梁)

大地藝術《大地生長》之二 冬 2016年 新疆木壘縣菜籽溝 146m×260m(點擊查看圖片)

王剛拍

他的創意在于抓住了人在地球上的生命意義、價值及其與宇宙的關系這樣比較終極性的問題。

王剛的這個藝術出來了以后,我們中華民族就有了這種標示性的作品。

以地球和大地為材料進行藝術表達,這是多么大的氣魄!從這個意義上說,王剛是在創作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作品,他的作品會成為中國人精神上的或者說藝術上的一種標志。

——鄧平祥 藝術評論家 油畫家

大地藝術《大地凝視》之一 局部 2017年 新疆沙灣縣 290m×420m(點擊查看圖片)

王偉拍 私人收藏 數碼輸出圖片

大地藝術《大地凝視》之二 晚秋 2017年 新疆沙灣縣 300m×450m(點擊查看圖片)

王剛拍(離開創作現場的挖掘機)

王剛做的這種像,它具有神性,因為它尺度很大,它是一個天地尺度,給人感覺到神圣性神圣感,它有一種震驚。神性的東西怎么能塑造出來,所以大地藝術順從了它。

它可能更趨向于所謂生態的意思,因為生態是一個更大的關系,更大的語境。多重的關系構成這樣一種“態”,它有鏈,有生物鏈,各種關系,人,自然,最主要的就是他還有穿越,有個形而上的思考。就是神,神本,意志,宇宙法則。所以它是一個非常非常新的藝術形態,方興未艾。

——島子 清華大學教授 藝術評論家

大地藝術《大地凝視》之三 晨 2017年 新疆沙灣縣 280m×450m(點擊查看圖片)

王剛拍

大地藝術《大地生長》之二 冬 2016年 新疆木壘縣 260m×140m(點擊查看圖片)

王偉拍

精神的還鄉之路使王剛走向更廣闊的空間。在新疆的木壘和沙灣,他凝視亙古洪荒的大地,面向四季輪回生長的自然,懷想絲綢之路豐厚的人文歷史內涵,于天地之間湧發激情,敞懷構想,因境布象,循勢造型,創作了與自然生態渾然一體、由自然生命展現變幻的大地藝術巨制。這是活的藝術、現場的藝術、生命的藝術,讓人在觀覽之際獲得心靈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禮。

王剛先生的藝術十分鮮明地體現出“共生”的觀念。《大地生長》不僅僅是作品的題目,更是一種當代藝術創作方法論。他將中國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轉化為可觀可感的視覺圖景,演繹了人與人、人與自然、自然與人文、歷史與當代的“共生”,這是一種文化的自覺。

——范迪安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大地藝術《大地凝視》之四 局部 2017年 新疆沙灣縣 200m×380m(點擊查看圖片)

老虎影像拍 私人收藏 數碼輸出圖片

大地藝術《大地凝視》之四 局部 2017年 新疆沙灣縣 200m×380m(點擊查看圖片)

老虎影像拍 私人、機構收藏 數碼輸出圖片

王剛在新疆創作的大地藝術系列,橫空出世在中國西部的大漠高天間,已經超越了西方原初大地藝術的經典,也超越了當下大地藝術的水平線,為大地藝術在新世紀樹下一塊豐碑。

與以往中西方許多大地藝術作品不同,王剛的新疆系列大地藝術不是固定的裝置與機巧的架構,它是扎根于大地之上的,是鮮活的、有機的、生長著的,在宇宙洪荒、天風地氣、云蒸霞蔚中生長,在與雨雪雷電、晨鐘暮鼓的吞吐、回蕩中演化。

在我看來,王剛用他的大地藝術創作實踐還回答了一個藝術美學中的難題,即藝術與自然的關系。

讓人類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共同走進一個祥和、健康、美好的新時代,即生態時代。如果把”藝術”視為人類精神,把”大地”視為生態系統,那么王剛30年來歷經坎坷、愈行愈遠的“大地藝術”,也正是在努力彌合著人類精神與大地之間由來已久的裂隙,使其成為互依共生的有機整體,讓藝術走出人類社會的牢籠,走向恢宏、磅礴的天地境界。

——魯樞元  教授

大地藝術《大地凝視》之四 冬 2017年 新疆沙灣縣 200m×380m(點擊查看圖片)

王偉拍

藝 術 家 簡 介

王剛:中國大地藝術先行者 / 油畫家

中央美院第十屆油畫研修班畢業,中央美院訪問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油畫藝術委會副主任,河南油畫學會副會長;中原工學院教授。

作品收藏:

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國油畫院,河南省美術館、河南省書畫院、山東美術館、黑龍江省美術館,寧波美術館,鄭州美術館等;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組委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機構和私人收藏其作品。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