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交一公局七公司九綿高速公路LJ11合同段項目經理王超
(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謝保英)2020年是一個不尋常的年度。年初,一場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盛夏,中國南方暴雨成災,洪水泛濫。中交一公局七公司九綿高速公路LJ11合同段項目經理部位于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白馬鄉厄哩村。8月15日,厄哩村連續遭遇強降雨襲擊,山洪暴發、河水上漲、泥石流肆虐、堰塞湖淤積、山體滑坡、路基坍塌、電力中斷,通訊、網絡信號全無、道路設施損壞嚴重、地面交通全面癱瘓、糧食緊缺。在這最危急時刻,項目經理王超臨危不亂,堅守一線,帶領黨員、項目職工連續奮戰六天六夜,搶險救災,幫助藏族同胞,挽救生命,組織人員撤離,確保了人員安全,整個村莊無一人傷亡,受到百姓稱贊。
抗洪搶險沖在前
多日連續強降雨,地質災害頻發,搶險救援現場總能見到項目經理王超的身影,累計搶險救援10余次,挽救村莊4次,搶救過路車輛7臺,救助被困人員31人。
8月15日晚23點15分,G247國道風冒嘴路段4輛私家車被困,其中1輛車被邊坡垮塌體掩埋,3輛即將被沖至崖底,受困人員危在旦夕,王超接到救援信息后,立即組織項目部救援小組火速趕到現場進行救援,經過3個多小時的緊張救援,直至16日凌晨2點35分,將被困的4輛車,12名人員全部安全救出。救援完成后,王超不顧疲憊,又安排機械人員清理塌方體,整修道路,投入到指揮交通車輛有序通行等工作中。
8月16日早上6點,項目所在地厄哩村村頭河道堵塞,村民居住地及變電站又面臨著被洪水吞沒的風險,由于村莊地理位置較低,且位于山體沖溝旁,樹根、泥沙、雜物都被沖到G247道上,一旁電線桿上的變壓器也搖搖欲墜,眼看洪水就要全部傾瀉到村莊里去,藏族同胞的人員和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王超聞“汛”而動,第一時間派挖掘機趕往現場救援,帶領黨員先鋒隊和青年突擊隊21名成員也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并迅速集結成一股繩,迅速鏟淤泥、裝沙袋、扛沙袋、填堵決口,許多藏族村民也陸續加入到搶險隊伍中。由于泥土太粘,鐵鍬屢屢被黏住,裝沙袋的效率一度變低。為了與肆虐的洪水搶時間,隊員們扔掉鐵鍬,直接用手扒泥土裝沙袋。經過2個多小時的不懈努力,倒灌洪水的流向順利改變,筑起了保護村莊的第一道防洪屏障。“你們來得真是太及時了,我們的家差點就保不住了!”看著自己的田地被洪水淹得看不到任何輪廓,村民李兵仍心有余悸的說。
8月16日上午9點,厄哩村村民來到項目部求救,山上下來一股水流,徑直朝著村子里去了。王超立即帶領5名黨支部成員緊急馳援,冒著雨,蹚著泥,堆碼沙袋,拓寬水溝,修建溝渠,將水流進村的路徑堵死,引排村內積水。經過1個多小時的奮斗,村內險情消除了。“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看著被引開的水流,藏族同胞們由衷的向項目人員表示感謝。王超對村民講“不用客氣。險情暫時過去了,大家還要繼續觀察,有情況隨時通知我們,危難時刻,我們一定會盡最大努力保障大家的安全。”
持續作戰意志堅
8月16日上午10點項目部標尾與12標接壤位置,大量泥石流傾泄而下,形成堰塞湖。王超得知消息后,立即帶領人員、機械前往救援。挖掘機、裝載機對堰塞體進行清理疏通,在未清理完的情況下,泥石流又大面積流來,并持續進行,為了保障安全,項目只能暫時將機械設備撤離,等待穩定后再進行清理。
下午4點左右,一條寬約5米的泄洪通道終于打通,漫過河堤,淹沒公路的洪水猶如脫籠猛虎洶涌下泄。
等到入夜,洪水非但沒能按照預期退卻,反而仍不斷上漲,泄洪口過小,上游來水量過大,險情仍在持續。王超面對堰塞湖水位上漲,心里非常焦急,一面指派專人觀察水位上漲情況,一面通知村內村民讓村名隨時準備撤離至高處位置,規劃項目部人員逃生路線,避難場所,以應對險情。
8月16日晚上23點30分,王超再次接到消息,G247風冒嘴路段又有輛車被困,需要救援。他帶頭沖鋒,前去救援。趕到現場后,發現一輛閩D牌照的車輛被困,車上是一家三口人,因有急事需連夜趕回綿陽。王超立即指揮裝載機清理道路,經過全員共同努力,將被困車輛成功解救出來。
8月17日6點,巡查人員發現項目部后方出現泥石流,沖溝被堵塞,泥石流堆積物四處蔓延,直逼項目部與村委會。為了確保項目職工和村內藏民安全,王超帶領項目職工拿著工具,配合挖機展開自救,對沖溝進行清理、擴寬。剛剛疏通完成,還沒完成擴寬,挖掘機的油便耗完了。在挖掘機加油期間,他安排專人負責觀察泥石流情況,其他人員繼續清理沖溝。突然觀察人員敲響銅鑼,大聲疾呼:“全部撤離,全部撤離!”就在所有人員剛剛撤離危險區域時,沖溝內泥石流如狂奔的野獸般呼嘯而下,沖溝又一次被堵塞。項目職工拿著工具,與挖掘機再一次去疏通沖溝,如此情形,持續上演。直到下午4點鐘,河道才擴寬梳理完成。泥石流仍在持續,他安排人員制定24小時值班表,按照值守要求觀察泥石流動態,隨時預警,并安排項目部全體人員撤離至相對安全的辦公區集中居住。
8月17日下午17點15分,王超在隧道洞口指揮搶險,隧道場地上方沖溝山洪暴發,隧道鋼筋棚后方也開始出現大量泥石流,山洪與泥石流匯集在洞口,隧道所有挖機、裝載機開始搶險。為了把損失降到最低,決定用沖下來的泥渣將洞口全部封堵。下午18點10分,后方沖溝沖下來大量泥石流,情況十分緊急、危險萬分。王超當機立斷,下令撤離所有設備及人員,并將生活區所有人員及車輛撤離至華能大壩上,泥石流過后洞口場地所有物品全部被沖毀,生活區被掩埋,隧道內開始倒灌泥石流。
8月17日晚19時左右,有人發現水牛家大壩對面的G247國道上有兩輛白色的車被泥石流所困,車里還亮著燈,明顯是車里有人。王超接到消息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發現現場情況非常復雜,車輛后方為水牛家隧道,隧道內泥石流不斷涌出,車輛前方邊坡不斷垮塌,情況非常危急,救援行動刻不容緩,需立即制定救援方案,指揮人員進行救援。他經過一番思索后,指派一臺挖機先去疏導引排泥石流,裝載機沖過泥石流堆積區域,清理被困車輛周圍的泥石流,將被困的四人從車內救出來后,乘坐裝載機在挖機的掩護下,成功逃離到隧道工區避難場所。王超又安排工人找來干凈的衣服、鞋子、被子、食物和水等,安置他們暫時住下。
8月18日早上8點30分,暴雨暫停,因連續多日降雨,引發地質災害,造成道路中斷,通訊、網絡信號全無,隊伍人員與當地村民聯系不上,急需了解人員情況。王超翻山越嶺,趟水過河,面對異常濕滑的山路,隨時都有邊坡垮塌的危險。他毫不畏懼,尋遍每個工人宿舍區,每一戶村民家中,對人員進行清點,最終發現有3名工人沒有歸隊,9名村民不知去處。經調查發現,3名工人去項目部尋求幫助了。根據這條線索,王超開始尋找未歸隊人員,在村委會的樓頂上發現有12名人員被困,經過詢問發現12人中有3名未歸隊的工人,9名當地村民。王超根據實際地形情況,制定救援方案,利用橡皮艇前去救援,因橡皮艇被不明物體劃破,救援組只能撤退,救援失敗。根據第一次救援失敗經驗,重新制定救援方案,由熟悉水性人員涉水過去,將救生衣、安全繩帶過去,搭建救援通道。經過近2個小時的緊張救援,被困的12名人員成功獲救。
8月19日下午13點10分,厄哩村境內阿瓦舍新村4名村民來項目部求救,阿瓦舍新村背后泥石流溝堵塞,泥石流蔓延,阿瓦舍新村面臨被淹沒的風險,項目部立即派挖機開往阿瓦舍,對村社背后泥石流溝進行開挖加固,經過14個小時的努力,保住了阿瓦舍新村。
凝心聚力表率行
項目駐地因多日持續暴雨引發泥石流10處,邊坡垮塌8處,堰塞湖3處。項目部前方因泥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水位持續上漲,河水已蔓延至項目部駐地。項目部后方泥石流肆虐,項目部面臨著被河水淹沒與被泥石流沖毀的風險。王超清晰的認識到部分職工已經出現恐慌,作為項目負責人需要穩定職工情緒,團結一致共同對抗此次地質災害。
項目部安排項目領導班子成員24小時值守,監控險情,每一處最危險的地方都要有他們的身影,并堅持夜間由他來值守,因為夜間環境復雜,后山排查風險極高,最危險的地方應由他來值守。
安排好值守人員后,王超立即召開全體職工大會,講述了項目現狀,分析了危險形勢,將規劃的逃生路線以及避難場所向大家說明,縮小人員聚集范圍,對人員進行集中管理,將項目部駐地前方河水上漲速率,后方泥石流沖刷情況向大家闡明,消除大家顧慮,穩定職工情緒。對應對災情的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讓全體職工工作思路清晰,凝心聚力,提升職工戰勝洪災的信心。要求全體職工開展自救,并克服困難向外界尋求救援,做好長期抗災的規劃。項目領導班子各分管領導布置相關工作任務,讓項目職工行動起來,同時也讓職工相信項目領導班子有能力帶領大家戰勝洪災,保障項目職工安全,并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8月18日天氣轉晴,項目部駐地前方河水不再上漲,后方泥石流停止咆哮,項目部暫時安全了。為了消除搶險的疲憊、險情的恐懼,慶祝階段性的勝利,項目職工在入夜后搞起了篝火晚會,盡情的歌唱、跳舞、講述美好的故事。借助篝火的亮光,保險理賠工作在持續,每一條每一款都在認真的思索與梳理中,在篝火的映照下每個人的臉龐都顯得那么堅毅,此次的經歷讓每個人都在成長。
王超與2020年新員工進行了一次篝火座談,安撫新員工的情緒,并對近期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分析,與新員工共同談論此次搶險救災的感想,使新員工感受到項目的關懷,險情面前的擔當,鼓勵新員工在困難中歷練,盡快成長,使每個人的心緊緊的靠在一起,快速融入到團隊中。
路地攜手保安全
當地村民與協作隊伍人員已經沒有食物與水了,到項目部尋求支援,王超根據項目部儲存的食物與水,將部分食物與水分給了當地村民與協作隊伍人員,并叮囑他們要限量食用,做好長期戰斗的準備。
在不確定何時能得到外界救援的情況下,王超決定走出去,尋找食物,獲得外界信息,并將項目受災信息傳遞出去。他親自帶領項目領導班子、黨員、青年突擊隊人員,于8月20日中午12點半出發,翻過陡峭的山體,穿過滑坡體,趟過河水,步行至鄉里,找到鄉政府領導匯報了項目的現狀,詢問了外界救援情況,并尋求食物支援,鄉政府領導給予了項目400斤大米、20箱方便面、面包等救援物資。在鄉政府,王超利用當地政府的衛星電話,詳細的向公司匯報了項目情況,向公司報了平安,并請求支援,公司領導給予了安慰與關懷,同時公司委派相關領導前來救援。
在傳遞完消息、得到食物支援后,王超顧不上休整,與搬運隊又急急忙忙的踏上了返回之路。搬運人員平均負重約50斤,王超單人負重達到90斤。返回的道路異常艱辛,在攀越最大滑坡體時,需要搬運隊員來回進行轉運,多名隊員均遭到滑坡滾石的“毒打”。王超為保護下方隊員不被砸,硬生生用手“接招”落石,左手大拇指被砸傷,但他沒有放下手中的救命大米。晚上7點45分,全部人員安全返回駐地。帶回的救援物資加上原有的物資已足夠項目堅持半個月以上,項目人員吃的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項目職工在得知公司領導前來救援的消息后,心里的擔心完全放下。開始拾柴、燒熱水、打開井蓋提水、采野菜、尋找汽油、修理發電機、排查險情等,按照分工忙碌起來了。為了更好的生活保障,大家都在積極的付出,最大化提升項目部的士氣,使整個團隊緊緊的凝聚在一起。
8月21日,因水牛家水庫達到警戒水位,需要泄洪,天氣預報顯示自8月22日后將持續出現暴雨,為了保障項目人員安全,政府單位要求九綿項目11標全體人員全部撤離。
接到通知后,王超規化了撤離路線,并對撤離路線進行修整,組織人員分批分組轉移,每組指定專人負責。老人、小孩、女員工、孕婦由體力強健、精明靈活的男員工護送,先行撤離。在經歷了翻山、涉水、蹚泥、步行20多公里后,項目全體人員共500人,在黨旗和黨員先鋒隊兩面旗子的引領下,整齊有序的撤出了危險區域,全部人員安全轉移到平武縣城。
王超,男,1984年2月出生,2008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現任中交一公局七公司九綿高速公路LJ11合同段項目經理,榮獲公司先進黨員、公司級隧道專家,優秀建設者等稱號。
王超24歲進入高速公路建設行業工作,30歲成為項目生產副經理,35歲成為項目黨支部書記,36歲成為項目經理,12年的時間實現了從一名普通的技術人員到項目經理華麗蛻變。王超先后參與了哈大高鐵、伊綏高速、酉沿高速、永江高速、九永高速、九綿高速等工程建設,參加項目獲得火車頭獎、詹天佑獎、李春獎、重慶市巴渝杯、中國交建“優質工程獎”等工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