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作為長三角最具特色的農產品,率先開展一體化探索。滬蘇浙皖一市三省聯合電商平臺共同成立“長三角大閘蟹云拼優品聯盟”,推動長三角大閘蟹產業實現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一市三省與電商平臺合作,推進流通環節改造,創建區域品牌,探索制定“長三角云拼大閘蟹產業標準”,優化養殖模式,完善大閘蟹電商銷售標準,一方面幫助蟹農節約養殖成本,另一方面規范商家,打擊行業亂象。
9月16日,在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及滬蘇浙皖一市三省農業主管部門的共同指導下,首屆長三角大閘蟹云拼節在上海開幕。太湖、固城湖、洪澤湖、長蕩湖、高郵湖、大縱湖、南漪湖、蕪湖、興化等長三角大閘蟹優質產區聯合拼多多,共同成立“長三角大閘蟹云拼優品聯盟”,推動長三角大閘蟹產業實現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記者了解到,這些優質產區的官方旗艦店陸續登陸拼多多,其間還舉辦“開湖捕撈”“縣市長直播”“萬人團”等活動,消費者可以在拼多多上下單拼購各大產區的源頭好蟹。
拼多多還宣布發起“長三角新蟹農計劃”。通過開辟商家入駐綠色通道、產區個性化電商培訓,以及提供百億補貼、限時秒殺等流量扶持方式,計劃在未來5年內,幫助長三角大閘蟹產區培育100家電商龍頭企業、1000家電商商家,并且創造200億元的線上增量市場。
創建產區品牌
為了規范大閘蟹電商市場、統一產業標準,拼多多聯合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共同制定“長三角云拼大閘蟹產業標準”,優化養殖模式,完善大閘蟹電商銷售標準。一方面幫助蟹農節約養殖成本,另一方面規范商家,打擊行業亂象。
據悉,云拼節首次在行業內推出大閘蟹“足斤足兩”概念:商家承諾足斤足兩之后,將在標題頁和詳情頁顯示足斤足兩標簽。消費者在收到商品后,可以對螃蟹去繩后稱重,若損耗高于行業標準以上,平臺將會進行賠付。
2019年12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發布,長三角一體化成為國家戰略。促進長三角一體化,作為根基的農業是發展的重中之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國家戰略,其中,農業是根基。推進長三角地區農業一體化,是加速長三角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尹成杰表示。
“大閘蟹作為長三角最具特色的農產品之一,率先開展一體化探索有著特殊意義。未來,拼多多還將繼續發揮新電商‘農地云拼’的特質,借鑒大閘蟹一體化樣本,助力更多長三角特色農產品搬到新電商之上。”拼多多副總裁陳秋表示。
大閘蟹這種“青背、白肚、金毛和黃爪”的螃蟹,學名為中華絨毛蟹,廣泛生長于長江中下游。除陽澄湖外,長三角地區還有太湖、固城湖、洪澤湖、長蕩湖、高郵湖、大縱湖、南漪湖等優質產區。長江中游的洞庭湖、洪湖也是大閘蟹的重要產區。從養殖面積來看,全國大閘蟹養殖面積達到1000萬畝,其中長三角地區養殖面積達到了500萬畝,而陽澄湖水域面積僅為18萬畝,占比約為1.8%。
但長期以來,除洪澤湖、固城湖等個別產區外,絕大部分產區大閘蟹都很難賣出好價錢。這些產區大閘蟹只能在線下渠道低價銷售,或者被不良商家拉到蘇州冒充陽澄湖大閘蟹。
如何讓長三角大閘蟹走出困境?在本屆長三角大閘蟹云拼節上,來自長三角各個大閘蟹主產區的領導和專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葉軍平認為,長三角大閘蟹產業發展亟需解決區域標準不統一、大閘蟹品牌建設乏力、大閘蟹產銷對接不暢等問題。他希望拼多多和各產區合作,發揮電商平臺作用,幫助以大閘蟹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農產品探索出一條高質量的發展道路。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唐冬壽指出:“一市三省聯動,在大閘蟹主產區率先完成聯動,符合長三角一體化的思路,也有助于大閘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蟹農變蟹商
想要打造源頭好蟹,改變流通環節、打造產品品牌是發展路徑之一,與此同時,真正改良養殖端、重構大閘蟹利益分配鏈條同樣重要。
目前,大閘蟹的銷售主要依靠線下收購商來完成。與工業品的高線上化率不同,作為農產品的大閘蟹線上化率整體不高。截至2019年,大閘蟹整體市場規模約1100億元,線上規模僅為40億元,滲透率僅為3.6%。
在大閘蟹線下流通渠道中,一只螃蟹從池塘到消費者的餐桌,需要經過蟹農、本地一級收購商、本地二級收購商、消費地收購商、商超/批發市場、消費者等多個環節。層層加價,最終消費者為高價買單。同時,中間商通過壓低收購價格、提前預售蟹卡等方式,將市場風險轉嫁給蟹農。
此次,發布的“新蟹農計劃”讓蟹農看到了希望。蟹農在平臺幫助下,轉型成為大閘蟹電商商家,通過平臺直接對接消費者。一方面獲取了流通環節的利益,另一方面直接面對消費者,可以依據消費需求,優化源頭養殖模式。
“通過從培訓、入駐到資源扶持、流量傾斜在內的一攬子新蟹農計劃,帶動一批優質的新蟹農,成長為地方代表性企業,并且用2年到3年的時間,助力各大主產區形成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真正幫助更多優質湖區的大閘蟹走向消費者。”陳秋表示。
制定產業標準
大閘蟹線上化率正在加速。2019年,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的大閘蟹同比增長29%,遠遠超過電商行業平均增速。而大閘蟹云拼節的舉辦,也正在推動行業進入快車道。
線上和線下是兩套流通體系,在購買、履約等方式上都有所不同。處在成長期的大閘蟹線上市場,提前做好產業標準十分必要。
拼多多宣布與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啟動制定“長三角云拼大閘蟹產業標準”,未來一段時間內,雙方將探索制定更多與大閘蟹電商相關的產業標準。
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主任研究員葛家春表示:“電商已經在很多領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線上化趨勢不可避免。目前,大閘蟹加速線上化,探索線上化產業標準十分必要。”
提前布局、制定產業標準,這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的關鍵要點之一。
“腳上有泥,身上有土”一直是拼多多的底色。數據顯示,2019年,拼多多的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的成交額達到了1364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據預計,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2500億元。從把大閘蟹搬到線上、給予流量支持,到聯動十大湖區成立優品聯盟,再到培養新蟹農,并聯合制定線上化流通產業標準,拼多多正在形成一整套大閘蟹一體化的樣本。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大閘蟹項目只是拼多多助力長三角農業一體化的開始,通過大閘蟹一體化,未來將探索更多品類,深度助力長三角特色農產品上線。”陳秋表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治國)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