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雖是白酒的消費淡季,但瀘州老窖、貴州醇、酒鬼酒、口子窖、今世緣、四特酒等眾多白酒品牌卻紛紛打出“漲價牌”。淡季不平淡,白酒品牌普漲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對于區域酒品牌而言,頻繁漲價的同時又將面臨著哪些風險?
紛紛發布“漲價函”
6月5日,西安國花瓷品牌運營有限公司發布通知,7月1日起上調國花瓷西鳳酒開票價格。其中45度、52度國花瓷西鳳酒5年(500ml×6)上漲5元/瓶;45度、52度國花瓷西鳳酒12年喜慶裝(500ml×6)上漲10元/瓶;45度國花瓷西鳳酒20年、祥韻20/48度國花瓷西鳳酒青韻20(規格500ml×6)上漲20元/瓶;52度國花瓷西鳳酒30年(500ml×4)價格上漲30元/瓶;52度國花瓷西鳳酒50年(500ml×4)價格上漲50元/瓶。
此前不久,江蘇今世緣酒業銷售有限公司發布通知,為進一步提高國緣品牌產品競爭力,打好開系提升戰,決定于2021年6月1日起,統一上調國緣品牌部分產品出廠開票價。其中42度單開國緣(550ml版)、42度四開國緣(550ml版)開票價分別上調10元/瓶、60元/瓶;52度四開國緣(新版)開票價上調50元/瓶。
樟樹市四特東方韻酒業有限公司亦發布《關于四特東方韻系列價格調整函》,通知顯示,由于物價上漲等因素,為保障產品可持續發展和產品活力,與弘韻、新版弘韻產品價格進行銜接,自6月10日起,38度與42度四特東方韻弘韻,每瓶上調60元。
此外,貴州醇、瀘州老窖、貴州金沙古酒、口子窖、釣魚臺系列開發品牌同樣先后發布提價通知。例如瀘州老窖窖齡酒類銷售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通知,自5 月 26 日起,瀘州老窖百年酒(2019 紀念版)終端結算價上調 25 元 / 瓶。貴州醇董事長朱偉亦在其個人社交賬號上宣布貴州醇醬香5年產品自5月17日起漲價15%,市場指導價從699元提高到799元。對于此次調價,他同時表示:“這個價格高不高呢?看和誰比了,飛天茅臺同樣是五年,價格已經3000元左右了?!?/p>
名酒與醬酒領漲
淡季不淡,白酒企業密集打出“漲價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對此,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對北京晚報《食飲周刊》表示,酒市有淡季做市場,旺季做銷量的說法,淡季本身銷量較小,產品可控,企業工作重心在渠道服務,便于監管,漲價之后有利于渠道的價格管理,維護價格剛性。
他同時指出:“白酒普漲的原因除了社會生產成本確實有所增加之外,更多的是因為中國酒類消費結構性升級,部分名酒需要通過提價來進行更加高端的價格帶競爭,從而在中高端產品擴容的情況下保持競爭優勢,還有一些區域品牌防止被競品拉開過大距離,采用跟隨式漲價的戰略。”
天風證券認為,就價格層面來看,茅臺、五糧液等高端酒價格帶上升至千元以上,拉動次高端主流價位帶提升至300-500元,同時產生了600-800元價位帶空白區間,次高端大有可為;二是從需求端來看,我國中產階級擴容潛力大,次高端和區域龍頭名酒的消費趨勢將不斷提升;三是從競爭格局來看,目前次高端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存量競爭時期,酒企渠道和營銷突破成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名酒領漲引起連鎖漲價效應之外,近年來“醬酒熱”背景下,醬酒企業亦成為漲價的“生力軍”,一家酒企一年內連續多次漲價的現象并不鮮見。例如,國臺酒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兩次宣布調價,去年底,國臺酒就曾宣布自2021年1月1日起,國臺國標酒(500ml含雅鑒版)供貨價上調60元/瓶;國臺國標酒(375ml)供貨價上調45元/瓶。今年2月初,國臺酒又再次提價,2015年釀造國臺國標酒提價50元/瓶,2014年釀造國臺國標酒提價100元/瓶。
普漲背后存隱憂
普漲之下,區域白酒企業的現實情況卻并沒有看上去那般美好。
以今世緣為例,在此次針對國緣品牌產品提價之前,近一年來已對其進行多次提價,去年12月,今世緣針對全國各大區下發關于調整四開國緣價格體系的通知,即2021年1月至3月,每月1日起按10元/瓶上調出廠價;去年9月份,今世緣發布通知稱,2020年10月1日起,今世緣四開國緣執行配額制,產品零售指導價調整為588元/瓶。去年6月份,今世緣亦發布公告稱,7月1日起,四開國緣的零售價及團購價上調15元/瓶,對開國緣的零售價及團購價上調10元/瓶。
北京晚報《食飲周刊》注意到,今世緣將國緣品牌定位為“中國高端中度白酒”,四開國緣、對開國緣等價位帶在300元-600元之間,然而盡管今世緣多次對這一拳頭品牌提價,卻并沒有進一步拉伸自己利潤空間,與之對應的卻是毛利率的下降。據今世緣2020年度財報,特A+類(出廠指導價300元以上)營收比上年保持正增長,毛利率卻比上年減少1.96個百分點。而其余所有品類白酒產品營收與毛利率更是同比雙雙下降,毛利率最大減少達5.62個百分點。
對此,蔡學飛認為,今世緣作為典型的區域酒企,本身中高端產品品牌力有限,價格的上漲需要更多的市場投入來維持,并且漲價之后消費者教育周期變長,都影響了企業的毛利率。
此外,消費品營銷專家肖竹青對北京晚報《食飲周刊》表示,當前白酒以砸錢為主的終端費用之爭不休,進入了數字營銷新時代后,新的圈層營銷、粉絲互動同樣需要投入,對二三線品牌來說,漲價漲出來的利潤很大程度上要投入到推廣和營銷費用里。
同時在消費者端,不同于高端及次高端大單品,銷售基礎較好,消費者對提價敏感度較低,對于區域酒品牌而言,漲幅太大或過于頻繁,消費者買不買單將成為現實問題。
“提價是對白酒品牌力的一次‘真金白銀’的檢驗。只有那些品牌力強、根據地市場扎實的企業才能提價后不至于價格倒掛,實現量價齊升?!毙ぶ袂啾硎?。
“對于區域酒品牌而言,漲價存在1499元的價格‘天花板’,距離‘天花板’越近,漲價越困難,反之越容易。如果漲幅過高,市場不再買單,從而將引發市場甚至品牌崩盤。”酒水行業分析師歐陽千里對北京晚報《食飲周刊》表示。 文/楊琳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