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財經委第十次會議提出“研究扎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的議題,共同富裕已成當下中國社會熱議的話題,激發廣大民眾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事實上,提倡共同富裕是這個時代發展的方向和使命,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但貧富懸殊也不是社會主義。思考這次再次強調共同富裕的時代背景,我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這一議題。
首先,在當前,提倡共同富裕具有現實可能性。中國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GDP總額逾100萬億元,人均GDP達到了1萬美元,有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的條件,也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物質基礎。
而且,提倡共同富裕具有時代緊迫感。我國改革開放雖積累了巨大社會財富,但因分配機制不完善,導致了不同階層、不同經濟地區之間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也形成了社會各類資源要素的錯配,尤其資本要素的固化,使得社會上升通道被堵塞。
縮小收入分配差距、遏制貧富兩極分化,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中央政府正是看到了這個問題,才把追求共同富裕放到社會發展的重要高度,并把它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目標。尤其是,把三次分配當成促進社會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手段,充分顯示了黨把握中國社會發展方向的遠見卓識。
共同富裕在當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是相關議題被提出的關鍵因素。從社會經濟學角度出發,追求社會共同富裕,將會煥發巨大的社會動能。首先,它能讓中國避開中等收入陷阱。中國現在人均GDP達到了1萬美元,但顯現出不少中等收入國家的社會特征:人口老齡化少子化,收入不均內需不足,企業轉型升級壓力大、產業結構調整矛盾大、經濟增長放緩、市場秩序還存在不規范等現象,這些問題既有歷史原因,也與收入分配機制不公有關。很明顯,若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中國社會就有停滯不前的危險,應盡最大努力縮小社會收入分配差距,推動中國社會共同富裕,才能為社會公平正義創造有利條件,也才會讓全體民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其次,當前強調共同富裕,基于國民對促進社會分配公平的強烈愿望,也基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眾所周知,收入分配沒有絕對的“平均方式”,因為在市場經濟中,會有人憑借靠著自身的智慧抓住了機會先富起來,這并不是可怕的事情。對少數先富起來的人,可通過第三次分配等手段,解決貧富差距與共同富裕之間的矛盾,增強先富者的社會責任感與認同感,為社會共同富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打破各種不合理制度的限制,建立激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打通各種社會上升通道,提供更多的就業渠道,激發全民干事創業的熱情,讓中國早日步入“橄欖型社會”。
還有一點不可忽視,當前激活經濟內循環動力十分關鍵,強調共同富裕對此也有助力。面對疫情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當前我們需要啟動以拉動內需為動力的內循環經濟,提高全民消費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而目前收入差距拉大的現狀,對激活經濟內循環帶來較大的障礙:掌握社會絕大部分財富的少數高收入人群的消費已趨飽和,而絕大部分中低收入人群尚缺乏消費能力,導致內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乏力。
因此,有必要構建更加完善、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機制,充分發揮第三次分配的有益補充作用,以社會道德激勵、社會道義勸導等形式,激發更多先富起來的人群加入募捐、慈善等公益行列,改善社會公共福利事業,幫助更多社會低收入人群提高消費能力,為擴大消費拉動內需釋放出巨大社會動能。
(作者系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