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與林場職工代表親切交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塞罕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全黨全國人民要發揚這種精神,把綠色經濟和生態文明發展好。塞罕壩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態文明理念,再接再厲,二次創業,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業。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半個多世紀以前,“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是塞罕壩的真實寫照;如今,“河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塞罕壩的鮮活圖景。在生態文明理念的引領感召下,“塞罕壩人”發揚釘釘子精神,咬定青山、艱苦創業,擔當作為、無私奉獻,一代接著一代干,鑄就了荒原變綠洲的人間奇跡,書寫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壯麗詩篇。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是增進民生福祉,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影響因素。生態環境良好,人民健康,民生幸福指數才能不斷攀高,反之,則會消融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立足新時代,堅持人民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切實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深入貫徹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使天更藍、水更清、草更綠,人民的生活更幸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區域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有力舉措。回首過往,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化道路,實現了農業國到工業國的蛻變。但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可以得一時之利,卻終究行之不遠。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發展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只有傳承弘揚塞罕壩精神,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以生態促進步,用環境促發展,挖掘藍天白云、綠水青山背后蘊藏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才能使高質量發展的底氣更足,可持續發展的步伐更穩。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幾代“塞罕壩人”響應號召、自立自強,苦干實干、攻堅克難,筑造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場,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人間奇跡。大力弘揚傳承塞罕壩精神,不僅要有思想上的突破,更要有行動上的砥礪,完整全面準確把握新發展理念,加快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步伐,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生態環境,續寫綠色發展新篇章。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