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開設了夜間門診,方便了上班族,不用專門請假,公事家事都不耽誤。”“白天忙工作,總是沒時間帶老人來醫院,讓老人自己出行又不放心,開設夜間門診太方便了。”近日,有媒體報道,天津多家醫院推出夜間門診,有的醫院還開啟知名專家夜診服務。這種“晝夜同款”門診得到了上班族、上學族和銀發族患者的贊譽和歡迎。
對于廣大上班族、學生族和需要年輕人陪同看病的老人們來說,有一種“看病難”叫“我下班了,門診也下班了”,工作日“不是沒時間看病,就是有時間也看不上病”。因為醫院門診開放時間與市民工作時間、學生上課時間重合,導致這些特殊人群“要看病就不得不請假”,就醫存在諸多不便。
醫院開放夜間門診,安排知名專家醫生坐診,實現“晝夜同款”門診就醫服務,顯然有助于緩解上班族、學生族等群體工作日看病就醫不方便的問題,是一項非常好的便民之舉。然而,稱贊之余,我們也需要發問,醫院提供的“晝夜同款”門診能否長期堅持下去?
實際上,此前全國有不少三甲醫院曾經開放過夜間門診,也有一些醫院的夜間門診同樣安排了知名專家出診。但夜間門診普遍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浪費了大量寶貴的醫療資源。最終,這些醫院不是直接停止,就是弱化了夜間門診功能,使其形同虛設。
因此,醫院開放夜間門診,實現“晝夜同款”門診就醫服務,關鍵在于怎么開才能達到叫好又叫座的效果。這既需要醫院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市民對夜間門診的認可度、接受度,也需要醫院要做好市場調查,對接好患者現實需求,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和夜間門診服務流程,最大限度降低醫療資源浪費。另外,醫院要多站在公益性和社會效益層面看待夜間門診的成效,而不是簡單按照日間門診的考核標準考核夜間門診,從而促進知名專家和醫護人員積極出夜診。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