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交通運輸部會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對T3、美團行、曹操、高德、滴滴等11家網約車平臺公司進行聯合約談,要求各平臺公司檢視自身存在的問題,立即整改不合規行為,促進網約車行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此次約談并不令人意外。一段時間以來,各部門密集出臺了一些整頓網約車行業的政策。7月23日,人社部與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聯合出臺指導意見,要求網約車平臺企業落實駕駛員權益,規范自主定價行為,合理確定勞動報酬標準。8月27日,國家網信辦發布《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其中的算法,就包含網約車類的調度決策類算法。
密集出臺政策,并不是“為管而管”,而是督促網約車行業在合規經營,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保障司乘人員合法權益、落實安全穩定主體責任、保障用戶信息和數據安全等方面,做得更好,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從更大層面而言,是規范市場,糾正、防止市場野蠻生長,強調公平的市場秩序,保護勞動者的權益,從而推進共同富裕。
當然,同時應該看到的是,在社交媒體上不時有消費者反映,如今打車更難了。一定程度上,這是因為當前還有一些政策,并不適應人民群眾對網約車的需求。比如,對司機的戶籍歧視,限制了符合資質的司機數量,從而限制了網約車的供給。
戶籍限制規定,不符合憲法、勞動法等上位法,也與2021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印發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相沖突。所以,在網約車準入這一塊,也應該盡快建立起更適宜各地實際情況的制度與機制。
總之,網約車市場,一方面要掃除障礙,積極發展;另一方面,也要遵守規范,有序發展。這兩者不但不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